首页
口腔眼经验放选摘
关注者
0
被浏览
3047

口腔炎经验方选摘

(一)口疮

1、处方:黄连、玄明粉各5克,黄柏、乌梅各10克。 用法:将黄连、黄柏、乌梅水煎2次滤渣混合,玄明粉入药汁内溶化备用。每以上药漱口,每次含潄1分钟,每日10次左右。 来源:《新中医》1983年第8期。 2、处方:枯矾10克,醋酸强的松片(5毫克)10片,冰片适量。 用法:混合研细,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少许涂于口腔溃疡面上,每日一次。 疗效:治疗54例,涂药一次治愈者22例,2次治愈者28例,2次以上有效者4例。 来源:人民军医 1981年第4期。 3、处方:五倍子9克,川连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200目筛贮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放杯中,以清水浸过药面并加白酒1~2滴,隔水炖10~15分钟。冷后取消毒棉签蘸药水涂擦患处,次数不拘,至愈为度。 疗效:治疗50余例,均获良效。 来源:广西中医药 1982年第6期。 4、处方:鸡蛋3只。 用法:将鸡蛋煮熟,取蛋黄放入铁勺内。先用文火烤至蛋黄变黄,以后用武火烤至出油,去渣取油,装瓶备用。局部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溃疡面,再用淡盐水把局部坏死组织及高锰酸钾液冲洗干净,然后把蛋黄油涂搽患处,每日1~2次。 疗效:治疗20余例,搽1~2天可愈。 来源:《新中医》1983年第3期。 5、处方:青黛、硼砂、人中白、孩儿茶各30克,龙脑薄荷末、玄明粉、马勃各15克,冰片6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过细筛后装瓶密封备用。使用时先以冷盐水含潄,然后将药粉撒布患处,不易撒布之患处,可用芦管吹布。每日用药3次。 疗效:治疗百余例,轻者用药1天,重者用药2~5天即愈。 来源:《河南中医》1983年第6期。 6、处方:胆矾、明矾、辰砂、龙脑香各5克,月石、青黛各20克,五倍子30克,冰糖10克。 用法:将胆矾放入砂锅煅赤研细,辰砂用水飞法制成细粉,五倍子研细过120目筛。明矾、月石、冰糖分别研细,龙脑香加清水数滴研磨,以上各药混匀装入瓶内备用。每日一次,晚饭后用牙签或玻璃捧先蘸清水再蘸药粉少许涂于疮面上。涂药后不宜立即饮水、进食。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疗效:治疗300例,经1~5次治疗,全部治愈。 来源:《人民军医》1983年第5期。 7、处方:白矾、猪胆1个。 用法:将白矾研细过筛,于猪胆上部剪开一口,将白矾塞入,以塞满为度。用线将猪胆开口扎紧,悬挂于屋檐下自然晾晒,待猪胆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至少一年)取下研成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少许涂抹于口腔患处,每日3次,直至痊愈为止。 疗效:一般抹药一次,疼痛即明显减轻,轻者抹药3次即愈,重者抹药3天亦可获效。 来源:《中医杂志》1983年第10期。 8、处方:大枣10枚,白矾5克,蜘蛛5个,青黛8克,黄连、地榆各9克,冰片4克,五倍子6克,蜂胶3克。 用法:大枣去核,将蜘蛛、白矾纳入枣内,置炭火上至白矾成枯矾为度。五倍子炒黄,趁热加入蜂胶使之熔化,再同炒,冷却。上五味药与青黛、黄连、地榆、冰片混合,共研极细末,瓶装密封备用。先用棉签蘸稀释石炭酸液烧灼口舌溃疡面,然后用盐开水漱口,再将药粉撒布溃疡面上,每日1~3次。 疗效:治疗口舌溃疡数十例,一般3~5天即愈。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12期。 9、处方:青黛60克,冰片12克,薄荷2.4克。 用法:期末混合密封保存。用时以消毒棉签蘸药末少许,涂于溃疡处,以能覆盖溃疡面为宜。每日涂药4~5次。 疗效:治疗86例,均收到明显效果。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5期。 10、处方:灯芯草适量。 用法:加入生铁小平锅内,置火上烧,直至锅内药物黄焦或黑未燃为度,然后取出研末,涂抹于患处。 疗效:治疗62例,涂抹1次治愈58例,涂抹2次治愈4例。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3期。 11、处方:山药20克,冰糖30克。 用法:将上述药置锅内,兑入适量温水。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半小时。倒出药液后,照上法重煎一次。两次煎液混匀后,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2~3天。若溃疡面大者,可用磺胺嘧啶2克,维生素B250毫克,强的松20毫克,研为细末,涂擦患处。 疗效:治疗50余例,一般用药2~3天均愈。 来源:《陕西中医》1985年第4期。 12、处方:黄芪、黄连、黄柏各50克,维生素AD40万单位,尼泊金0.2克,羧甲基纤维素20克,达克罗宁盐酸盐2克,冰片0.5克,95%酒精、甜味剂适量。 用法:先将达克罗宁、冰片溶于酒精中;黄芪、黄连、黄柏加水过药面,煎煮约1小时,过滤,滤出液加热浓缩至200毫升,再将其余药加入三黄液中充分搅匀成糊状,最后倾倒于涂有液体石蜡的玻璃板上,制成4×25厘米厚度的薄膜,干燥后切成适当大小备用。使用时将药膜按照口腔溃疡的大小,适当放宽剪切下来,直接粘贴在溃疡面上。 疗效:治疗100例,近期疗效达95%以上。用药2分钟左右,患处即有轻度麻木感,疼痛即可消失。一般用药3次即治愈。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1985年第5期。 13、处方:茵陈蒿30克。 用法:泡开水250毫升,轻者每日漱口数次,重者代茶饮,每日3~4次。 疗效:本方对单纯性口腔粘膜溃疡效果较好,治疗43例,溃疡面3~4天即愈合。 来源:《中医杂志》1985年第5期。 14、处方:胆矾、梅片、细辛各10克,元胡、川芎、甘草各5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100目罗过筛,装瓶密封血余。使用时用调刀或棉签将药粉涂撒患处,每日1~2次。 疗效:治疗64例,痊愈52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本方对舌炎、冠周炎、龈炎、唇炎、口角炎同样有显著疗效。 来源:《陕西中医》1985年第4期。 15、处方:明矾10克,达克罗宁0.1克(或地卡因0.1克)。 用法:明矾研成细末与达克罗宁混匀,过80目筛即可。使用时,将药粉涂于口腔溃疡面,令患者张口3~5分钟后闭合,以免药粉被唾液过早冲掉而降低疗效。每间隔6~8小时涂药一次。 疗效:轻者用药1~2次,重者用药3~5次即可痊愈。治愈率达90%以上。 来源:《中药通报》1985年第9期。 16、处方:三棵针、马齿苋各30克,野菊花15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日服2~3次。疗效:治疗34例,全部获愈。服药最少者1剂,最多者4剂。 来源:《中药通报》1985年第10期。

(二)复发性口疮

1、处方:五倍子(炒)30克,枯矾、冰片各3克,硼砂9克,玄明粉、朱砂各1.5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蘸少许药末撒于患处;或用吹药器将少量药末吹喷患处。每天3~4次。 疗效:用治200例,均获满意疗效。 来源:《中华口腔科杂志》1982年第1期。 2、处方:川连30克,地榆24克,五倍子、青黛、冰片各15克,枯矾10克。 用法:将前3味药烂研细末,过筛后加入青黛、冰片、枯矾捣匀,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先以盐水棉球将溃疡面擦净,后将少许药粉涂布于患处,每日3~4次。 疗效:治疗35例,用药2~5天治愈者19例,用药6~10天治愈者16例。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1年第5期。 3、处方:白矾6克,白糖4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器皿内,文火加热,待其熔化成膏后稍冷却即可使用。气候寒冷时需加温熔化再用。用棉签蘸本药涂于溃疡面上,日1次。用药后,溃疡处疼痛增剧,口流涎水,一般3~5分钟后即可消失。 疗效:治疗95例,1次治愈者90%以上,一般不超过3次。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5年第3期。 4、处方:羊肉120克,绿豆3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 用法:加水适量炖烂取服,每日一剂,病愈停服。 来源:《福建中医药》1985年第2期。 5、处方:生石膏180克,玄明粉、盐知母各60克,生月石、粉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过筛备用。发作期每日服2次,每次3~6克,米汤调服;静止期每日一次,每日5克。上药1料服完为1个疗程。 疗效:治疗38例,有效34例,愈后继续服药控制症状1年以上者30例。 来源:《中成药研究》1985年第5期。

溃疡性龈口炎(口疳)

1、处方:五谷虫20个,冰片0.3克。 用法:五谷虫以油炙脆,与冰片研细末,备用。温水漱口,脱脂棉拭干,将药撒于齿龈腐烂处或口腔溃疡面,每日5~6次。 疗效:一般24小时~48小时可愈合。 来源:《四川中医》1983年第4期。 2、处方:大青叶、鲜生地、生石膏(先煎)、新芦根(去节)各30克,黑玄参、亦赤芍、粉丹皮各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每日一剂,煎2次,每次取药液150毫升左右,分5~6次含服。 疗效:治疗40例,就诊时发热者32例,经服药,4天内退热者29例。口痛一般在热退的同时逐渐消失。口腔溃疡在热退后1~2天愈合。一般服药3~6剂即愈。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5期。

发布于 2007-10-04 21:27:56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2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条评论
感谢提供,辛苦、辛苦。
  • 2007-10-05 10:50:27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楼主,辛苦啦!!!
  • 2007-10-05 17:18:18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