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必做皮试?
关注者
0
被浏览
1117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抗感染最为重要的一类抗生素,无论是使用总量,还是销售总额,都占全部抗感染药品的半壁江山。但关于头孢菌素类使用前是否要做皮肤过敏试验(下简称皮试)问题,临床上却已争论了近半个世纪,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必要问题和困惑,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我国关于皮试问题现状和困惑

 各医疗单位管理层与执行者之间“政”出多门,难以实施。医、药、护间责任不明,皮试液谁配、谁保存?医患间更是矛盾重重,皮试结果判断是否准确?医患间相互指责,甚至诉诸法律。

 要不要做?全国各医疗单位极不统一,有的做,有的不做,有的是部分要做。有的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所有头孢菌素,有的选用一种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皮试液代替所有头孢菌素,也有的就用某种头孢菌素的原液做,浪费极大。

 皮试液的浓度多大?全国也不一致,低者每毫升含200 μg,高者含500 μg,每次皮内注射0.1 ml(实际用量为20~50 μg)。而国外在需要做时低者每毫升含1000 μg,高者含3000 μg,每次0.05 ml(实际用量50~150 μg)。国内外皮试液浓度相差3~5倍。

 此外,假阳性或假阴性有多少?皮试液如何保存?能保存多久?患者再次用药,间隔多久需要重做或不做?换了批号怎么办?目前都存在争议。

 总之,上述每个问题都缺乏循证依据。那么,皮试准确吗?其结果有意义吗?就此问题,笔者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讨论和思考,期望头孢菌素皮试不再是困挠临床的一大难题。

 在中国药典委员会主编的200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下简称《须知》)和2004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简称《指导原则》)两个重要文件中,明确指出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需皮试,但要求在“用本品前,须详细询问患者先前有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过敏史”。

 既然已有明确规定,为什么许多单位还坚持要做?答案很明显,主要是怕万一出事要承担责任。面对当前医患间尚缺乏理解的大环境,做总比不做好。而不是对此问题深入细致科学地思考,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来提高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安全性。



为什么青霉素类必须做皮试,而头孢菌素类不必做

 同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什么上述两个文件均规定青霉素类用前必须做皮试呢?而头孢菌素类不需要皮试?

 1.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较多且后果较严重,而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很少,后果较轻

 据报告,青霉素的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2%,荨麻疹4%,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0.2%(《须知》报告为0.004%~0.015%),死亡率0.02%。在美国,每年至少有300人因此而死亡。也有报告每年为500~1000人。

 头孢菌素类的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2.8%,罕见过敏性休克(0.0001%~0.1%),与临床所用几千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相近。

 青霉素皮试准确率为60%,有一定参考价值。头孢菌素皮试预报率不及30%,做与不做意义都不大。

 2. 参与青霉素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半抗原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早已明确,而头孢菌素类则并不明确,皮试预测价值也未肯定

 头孢菌素的主要半抗原决定簇与次要半抗原决定簇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头孢菌素类最重要的β-内酰胺环和二氢噻嗪环在降解时极易分解,其碎片不能与赖氨酸残余的ε氨基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稳定、有效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头孢菌素的免疫反应更多依赖其侧链分子结构(次要决定簇)。

 澳大利亚学者分别以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的主要决定簇头孢噻唑酰基(cephalosporyl)、青霉噻唑酰基(penicilloyl)及次要决定簇cephalosporanyl、penicillanyl对1682例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可能过敏者进行研究,用放免法检测分别给予6种青霉素和6种头孢菌素后的相应IgE水平。结果血清标本的反应率仅为23.6%。此结果显然与头孢菌素尚未明确的、不稳定的主要半抗原决定簇和次要决定簇直接相关。

 3. 青霉素皮试简单可行,而头孢菌素皮试方法尚未定型

 头孢菌素变应原决定簇的异质性很大,必然使皮试缺乏实用性。虽然近期澳大利亚已采用抗头孢菌素抗体IgE试剂盒,但能否在我国推广应用尚难定论。

 此外,头孢菌素皮试液浓度究竟应多大?国外大多采用1~3 mg/ml,每次0.05 ml皮内注射,我国则参差不齐。浓度高不仅危险增加,且假阳性也增多。浓度低则假阴性增多。不经过大样本临床试验,无法确定国人的最佳皮试浓度。



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类彼此间的交叉过敏反应及其与青霉素类的交叉过敏反应问题是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只要是青霉素皮试阳性或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均会放弃使用头孢菌素。在《指导原则》中,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意事项的第1条,也强调“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这种提法显然是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会导致众多患者失去治疗机会。理由包括:

 1.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的头孢菌素过敏危险升高,头孢菌素类之间的交叉过敏发生率很低

 头孢菌素致敏的特异半抗原尚未被鉴定,其分子核心结构和侧链均可能形成半抗原,致使头孢菌素衍生物的潜在半抗原很多。实验室研究提示,头孢菌素类之间很少有交叉过敏。

但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因分子结构略有相似,故确有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各国报告不一,《须知》报告为5%~7%。

 美国学者Kelkar等发表的综述显示,在15987例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以及第2代的头孢孟多的患者中,无青霉素过敏史者的交叉过敏发生率仅为1.9%,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为8.1%,是前者的4倍。

 另一回顾性研究也证明两类药物交叉反应率很低。在5年内共计35万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仅有12例为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其中6例为头孢菌素类所致,在此6例中, 仅3例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过敏史。

 最后,Kelkar等综合多项研究后认为,与无青霉素过敏史者相比,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发生危险增加8倍。但同时也提示,虽然有青霉素过敏史,如皮试阴性,仍可使用头孢菌素,过敏危险并不增加。这是因为80%~95%的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以后皮试均可呈阴性,这与血中的IgE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失有关。

不知大家怎样做,我一般是不做

发布于 2009-03-17 13:18:20 IP 属地·中国|云南省|红河

5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50条评论
我从来没有做皮试,不过用药前问清楚以前有没有用过,有用过就用,没用过就不用
  • 2009-03-17 13:58:02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惠州市
    回复 0点赞
我常做青霉素皮试!
  • 2009-03-17 15:33:15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头孢类药皮试均以0.5g为标准,0.5克加2毫升0.9%NS或灭菌注射用水!然后依次为0.2~1----0.1~1---0.1~1!!! 1克加4毫升以此类推!!
  • 2009-03-17 15:37:33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我也作批示的,还是做一下,再详细询问过敏史为佳
  • 2009-03-17 15:53:40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昨天我给一个病人做了一个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皮试,病人表现为典型的阳性反应,不做怕是不行吧?
  • 2009-03-17 16:37:16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济宁市
    回复 0点赞
:handshake :不做有点担风险!还是做一下好些。各位同仁的看法呢?不过谢谢上面楼主了!!!!!
  • 2009-03-17 16:53:16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邵阳市
    回复 0点赞
我的意见是:要做皮试,除非是老主顾、隔三差五就输同一种抗生素的,可以免做皮试
  • 2009-03-17 17:04:40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衡水市
    回复 0点赞
一定要做,我遇到过严重的头孢曲松过敏
  • 2009-03-17 17:32:37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回复 0点赞
一般不做,只有病人要求才做,生病号和小孩要详细询问过敏史,第一天要缓慢静点,仔细观察
  • 2009-03-17 17:54:58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必须做,头孢过敏临床常见。
  • 2009-03-17 18:09:13 · IP属地·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