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病专家看不了?
关注者
0
被浏览
3521

一病人,男、50岁,有高血压病2年(体健无其他病症),今年3月份觉口角处疼痛而四处就医大多数大夫诊断: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VB1,好似有用但是还是疼痛。牙科检查无病变,洗脸时碰到口角处或者吃饭时张大嘴均诱发疼痛。无先兆、无放射性,单侧口角处疼痛。去人民医院检查专家:建议MRI,怀疑脑内有问题压迫神经所致。没有带足够的钱所以没有检查,今天来我处买VB1片,得知此情况,感觉不太象三叉神经痛。于是详细检查。已经有答案,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可能是什么病?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一、发作性疼痛

在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疼痛似电击、刀割、烧灼或针刺样。有的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流泪、流涕。由于疼痛剧烈,病人常以手揉搓疼痛部位,以致患侧颜面发生皮肤擦伤、增厚甚至眉毛脱落等。有的病人疼痛发作时不断作吮口唇、咀嚼等动作,以期减轻疼痛。上述疼痛一般持续约数秒至1~2分钟后而突然停止,病人恢复到疼痛前的原来状态。疼痛发作后常有一短暂的反拗期,在此期间即使加以诱发,也不致引起疼痛,病人常被迫利用反拗期迅速进食,病情严重时可无反拗期。此病无直接危害生命之虞,但有因病自杀轻生之例。

二、疼痛部位

发作时疼痛的部位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个支或数支,也可由一支开始,尔后扩散到其它支,疼痛发作多沿神经的走行分布,第1支的疼痛部位在眼部的表浅或深部、上睑及前额部;第2支的疼痛部位主要在面颊部、上唇、腭、上牙和上齿龈等处。第3支的疼痛部位在下颌、下唇、下牙、下齿龈、舌前2/3等部位。少数病人出现双侧三叉神经痛(2%~5%)。

三、“扳机点”及诱发因素

40%~50%的病人在三叉神经受侵犯支的分布区域内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扳机点多发生在上下唇部、胡须处、上下齿龈、鼻翼、鼻唇沟、颊部、眉毛等处。此区对触觉及运动极为过敏,一触动即刻激发剧烈的疼痛发作,且疼痛由此点开始,立即扩散到其它部位。病人惧怕诱发疼痛发作,故设法避免一切诱发因素。疼痛发作也可因吃饭、说话、呵欠、咀嚼、吞咽、洗脸、刮脸等面部运动引起,甚至身体的其它部位的运动牵引到面部,都可引起疼痛发作。当病情发展到高峰时,病人常察觉不到刺激即可引起疼痛发作,有时即使无任何明显诱因也可自行发作。

四、 疼痛发作时限与周期

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开始的数秒钟到1~2分钟即骤然停止。每次发作周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症状常可逐渐减轻、消失或缓解,缓解期可为数天至数年。缓解期后疼痛再次发作,自行痊愈的机会很少,多数病人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亦随之加重。据观察,此病一般在春冬季容易发病,且与情绪有很大关系,如精神紧张,情绪急噪时易发病。

五、 颜面部变化

疼痛发作时病人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疼痛发作过后,上述症状也随之消失。病程长、发作频繁者,可出现面部营养障碍性改变,如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水肿、浑浊 ,麻痹性角膜炎,虹膜脱出,白内障,甚至咀嚼肌萎缩。个别病人可在口角、鼻部出现皮肤疱疹,病人自觉疱疹处有瘙痒及轻度灼痛感,一般可在一周左右自行愈合。此疱疹与病毒性疱疹不同。

发布于 2007-10-10 19:35:13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17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7条评论
不是三叉神经痛吗?:o :o
  • 2007-10-10 20:36:28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吉安市
    回复 0点赞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诊断可通过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临床表现,另外,通过检查发现多数病人因长期吃饭受影响而全身情况较瘦弱。疼痛发作时表情痛苦,面部油腻,不愿讲话,即使在间歇期患者也不愿讲话或很少讲话。但病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三叉神经各种感觉、运动及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均无明显的异常改变。有的病人因既往治疗造成颜面部局部疼痛感觉有所减退,此点应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面部感觉减退相鉴别。颅底X线照片可见圆孔、卵圆孔均无病理性改变。   总之,依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般不难。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应具备下述特征: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终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6、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8、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及进行全面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二)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出现类似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颜面部疼痛发作的表现,但其疼痛程度较轻,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少数可发现三叉神经损害区域和原发性疾病表现的特点。脑脊液、X线颅底摄片、CT或MRI检查、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有时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情况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极为相似,若不注意继发病变早期的细微表现,很容易被误诊。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引起颜面部疼痛的疾病很多,无论颅外疾病还是颅内疾病,血管疾病还是神经疾病都可使颜面部疼痛。各种引起颜面部疼痛的疾病有其共同点,就是都能使颜面部具有与三叉神经痛类似的疼痛但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如颅外疾病多有局部的改变及压痛点,颅内局部多有眼底的变化及其他颅神经的改变等。在作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病史,仔细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是能够作出正确诊断的。现将易与三叉神经痛相混淆的几种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阐述如下。 (一)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部位易与三叉神经痛第三支疼痛相混淆。偶有舌咽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合并存在者。 舌咽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舌咽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病率疼痛部位 侧别 疼痛深度 扳机点 诱发因素 进食情况 发作频率 试验治疗 少见舌神经分布区域 左侧多于右侧 深在 多在咽后壁、舌根 吞咽 惧怕吞咽动作 较少 咽部可卡因喷雾可止痛有效 多见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右侧多于左侧 表浅 多在唇、鼻翼 咀嚼、说话、洗脸、剃须 惧怕口唇动作和咀嚼,吞咽无痛 频繁 咽部可卡因喷雾试验无效 (二)牙源性头面部痛 其原因多为炎症所致,如急性牙髓炎、牙周炎、根尖周围炎、龋齿病等牙齿及牙周病变常可刺激、压迫三叉神经末梢,引起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痛,称之为牙源性三叉神经痛。 牙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牙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年龄和性别 病史 疼痛性质 夜间表现 诱发因素 扳机点 扣击痛 检查 任何年龄均可发行且无性别差异 近期有牙周炎、龋齿病史 持续性跳痛或胀痛 夜间加重 牙齿对冷热敏感可诱发疼痛 无 常有 牙龈有红肿 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无 阵发性刺痛、烧灼痛 夜间较轻 说话、洗脸、剃须时易诱发 有 少有 无   仔细询问病史,详细的口腔检查及牙齿X线照片检查是不难查出致痛的病齿的。但有的牙病患者,由于疼痛发作时常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同侧上、下牙龈及头面部,因此易与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颜面部疼痛混淆在一起,致使后者多次拔牙,甚至将患侧牙齿全部拔除后仍有疼痛发作。 (三)偏头痛性神经痛 偏头痛性神经痛一词是Harris等(1926年)首先提出的,这种疼痛的性质有的病例很象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性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偏头痛性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病年龄 性别 发作时间 持续时间 疼痛部位 发作频数 疼痛性质 伴随症状 发作时习惯 诱发因素 扳机点 家族史 试验治疗 30~50岁 男性多于女性 多在夜间和午睡后 半小时至两小时 多在眼周 发作周期中每日1~2次 灼痛、钻痛、钝痛 流涕、鼻塞、流泪、面部潮红 情绪激动,踱步不止 组织胺试验(+) 无 可有 麦角胺有效 多在40岁以上 女性多于男性 多在白天 数秒至2分钟多 在下颌及颜面部 随时可诱发 闪电样刺痛、刀割痛 面部抽搐、流泪 停止任何面部运动,以手掩面 说话、洗脸 有 极少见 卡马西平有效 (四)三叉神经支炎 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此病多发生于眶上神经,为持续性剧痛,发作后数日,部分患者额部出现带状疱疹。少数患者可发生角膜炎与溃疡;病原是一种病毒;此病有自限性,大多在1~3周内痊愈。镇痛药物、维生素或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溶液,皆有效。 (五)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头面部痛。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鼻腔检查,两侧是否一样通畅, 细查各鼻窦的压痛点;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此点在上额窦癌更为显著;患侧面部有时肿胀;上颌窦及额窦的透光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六)半月神经节附近的肿瘤 半月神经节和小脑脑桥角处的肿瘤并不少见,如:听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血管瘤、脑膜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不象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痛发作。另外,还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丧失、三叉神经支感觉丧失,以及其他颅内肿瘤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底X线检查,岩骨尖区有时有骨质破坏或内耳道区有骨质破坏。CT、X线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 (七)膝状神经节痛 膝状神经节在发出鼓索神经之前,发出岩大浅神经,供给泪腺以副交感神经纤维,司理泪腺的分泌。中间神经主要司理舌前2/3的味觉和耳鼓膜及外耳道后壁的感觉,也有些纤维司理颌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状神经节神经痛为阵发性,但发作时痛在耳内深处,向其附近的眼、颊、鼻、唇等处放射,并多在外耳道后壁有个“扳机点”。这些患者多合并面神经麻痹或面部抽搐,并有时在软腭上、扁桃体窝内及外耳道处,发生疱疹并味觉丧失。
  • 2007-10-10 21:06:34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查了点资料,考虑不到呢,期待答案!
  • 2007-10-10 21:07:02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明显的神经受累症状,不知道是什麽:hx :hx :hy :hy :hy
  • 2007-10-10 21:56:00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脑血管硬化引起神经痉挛. 愚见
  • 2007-10-10 22:15:14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济南市
    回复 0点赞
第一印象感觉是异物?
  • 2007-10-11 08:33:01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营口市
    回复 0点赞
:hy :hy :hy :hy
  • 2007-10-11 09:24:26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我考虑不出,学习学习
  • 2007-10-11 11:03:32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回复 0点赞
口角的神经支配------三叉神经下颌支和面神经下运动神经元。 痛考虑神经压迫,唯一阳性体质是高血压2年,脑血管痉挛。 颞颌关节的问题。
  • 2007-10-11 11:27:27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安康市
    回复 0点赞
唉,你们都把这个病复杂化了,其实很简单的:口角毛囊炎。用无菌针头挑破了、把白色粉状物挤出后常规消毒,好了。 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必须亲手仔细检查,不要让病人的思想来左右你的诊断。
  • 2007-10-11 14:40:41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