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
关注者
0
被浏览
2539

小儿肠套叠是较为常见的小儿急腹症,几乎全为原发性(肠道本身无疾病的),肠套叠与异常亢进的肠蠕动方式有关,小儿在6-10个月饮食变化时期,正处于需要加辅食的年龄,容易因饮食改变等原因造成肠蠕动不规则,从而导致肠套叠。肠套叠的危险在于,套叠肠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会使套入的肠管血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会使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进一步发生肠坏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诊断小儿肠套叠四大特征:1)阵发性哭吵:阵发性较有规律的哭闹是肠套叠的重要特点,大多数病儿突然出现大声哭闹,有时伴有面色苍白、额出冷汗,持续约10-20分钟后恢复安静,但隔不久后又哭闹不安。 2)呕吐:哭吵开始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物为乳汁或食物残渣等,以后呕吐物中可带有胆汁。如果呕吐出粪臭的液体,说明肠管阻塞严重。 3)果酱样血便: 病后6-12小时,病儿常会排出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轻者只有少许血丝。 4)腹部肿块:在肠套叠的早期,当孩子停止哭闹时,可以仔细检查他的腹部,能发现腹部有肿块,向肚脐部轻度弯曲。如果用手摸,可以在他的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个有弹性、略可活动的腊肠样肿块。 治疗主要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空气灌肠复位对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成功率可达90%以上,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较理想的方法。再度复发的机率约为10%,复发病例如果临床状况许可时,均可以尝试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灌肠,一样仍可成功。需要交待的是,X射线对病儿的损害是完全正确可以承受的。如一旦复位失败,或晚期病儿,或复位有危险,或已有腹膜炎的情况,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为了不耽误治疗,家长对阵发性哭闹超过3小时以上的婴儿、虽然不哭但面色阵阵苍白或烦躁不安,尤其是小儿近日有腹泻、感冒或饮食更换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急诊。

发布于 2009-04-16 21:34:33 IP 属地·中国|安徽省|蚌埠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