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谈谈静脉用药安全问题
关注者
0
被浏览
3338

[/color]

[color=Magenta] 一、科内常用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对科内常用的药物,护理人员应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它的药理作用,掌握它的适应症,禁忌症,配伍禁忌及其副作用。新药应用前应先查看药物说明书,科内应定期组织新药知识学习,不断总结临床安全用药的经验。如:医嘱:奥美拉唑40MG+5%GS100ML静滴,结果加完药后发现液体变色——黄色,之后我们又对药物说明书进行了学习,发现它只能够用生理盐水或专门的溶剂溶化。医生开医嘱不一定都是正确,如:阿托品针20MG+5%GS500ML静滴,如前列腺肥大病人会出现小便解不出,因阿托品禁用于前列腺肥大病人。只有药物的实施者——护理人员掌握了用药的知识,才能杜绝错误的医嘱,才能保障病人的安全。

二、查对制度方面:查对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给药前除了常规进行的三查七对外,还应查医嘱是否正确,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不正确的医嘱几乎每天都有,另外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为了避免因查对问题而出现的低级错误,在核对病人姓名时,应让病人自报姓名,我们进行核对。在调床较多的科室,每调一张床位就应及时调整各治疗单上的床位号,如:注射用药,口服药单,等等,并写有调床纸条如:75床某某 —— 8床,并与下一班作好交班。在接盐水时,主张一对一,不要一位护士同时拿两位病人的盐水去接,这样往往容易出错。每个给药环节都要做到二人核对,静脉注射的药我们一般都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帮助化好,责任护士经核对无误后,方用至病人身上。

三、加药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由于老百姓普遍认为住院就应该挂盐水以及个别人利益所趋,临床上存在盐水过多、用药过滥的情况。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加药液有一定的困难,现有的治疗室无菌条件有限,而且加药过程中会有尘埃、药物粉末等微粒散落。这些都会成为输液的污染源,容易引起病人肉芽肿、静脉炎、血栓及热源反应。所以我们迫切的希望尽快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确保病人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尽可能做到无菌操作,严格遵守加药操作流程,一人、一药、一针、一抽,安瓿锯过后必须消毒,加药前、加药中、加药后必须做好查对工作。另外,由于新药层出不穷,许多新药之间配伍还不明确,原先的配伍禁忌表已不适用。怎样能够很快得到药物配伍的新知识与新理念,是目前最缺乏的内容。

四、输液时间问题:一般抗生素的输注时间是根据药物半衰期而定的,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从最高值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如果反复多次用药不能够及时的清除,药物的浓度逐渐增高,称为药物的“蓄积”为了药物在体内既能维持有效浓度,有不发生蓄积性中毒,一般应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规定用药的间隔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按医嘱给药。Q8h的原则上给药间隔8h即:8:00 、16:00、24:00。bid 的给药间隔时间不应少于5h。然而临床上常常碰到这样的医嘱5%GS500ML+10%KCL 静滴,某抗生素bid  静脉推注。更有甚者5%GS250ML静滴,某抗生素bid  静脉推注。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在输液贴上写上明显的慢!!!,并在输液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实在不行的话,宁可拔掉,下午到时间再重新静脉穿刺给药。另外,有些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滴完的如:20%甘露醇应在30分针内滴完,才能够发挥最大疗效,但临床上超时的现象还是有,原因主要是药理知识缺乏,机械地执行医嘱。个别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只求完成治疗任务,不讲究质量。

五、输液前的告知问题:使用抗生素前必需询问过敏史,做皮试静脉推注,皮试阴性放可使用,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但临床上护理人员对询问过敏史,做皮试都比较重视,但对病人家属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告知甚少,以至于出现情况时病人家属不知道,延误抢救时间。另外有些药物在静滴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外科常用的解痉药阿托品,在静滴过程中会出现脸红、口干等。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先向病人做好交待,还有如需控制滴速的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化疗药都应向病人及家属告知,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六、输液过程中的观察问题:由于输液病人多,护理人员少,临床上对输液病人的巡视观察是不到位的,特别是上午,护理人员忙于治疗,无暇顾及巡视,导致传呼铃声不断。事实上病人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观察的问题很多,如输液是否通畅、药液有无渗漏、药物的不良反应、输液速度等等,所以建议在护理人员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应安排护理巡视班。因为在临床中虽然药物的应用由医生负责,但药物应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时间、剂量、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得观察均是由护士进行,护士既是各种药物的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士参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

七、输液执行单的签字问题:各种治疗单的签字是护理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是护士执行医嘱后的客观依据。但临床上由于个别护理人员对执行单签名的不重视,认为只要医嘱执行就可以了,签名只是一种形式,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应有的法律敏感性。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导致漏签名以及输注时间的不符,当然在这里也存在客观因素。

八、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慎独问题;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性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因此,要有效地使用药物,充分发挥药物效果,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我管理,既慎独精神,“慎独”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和标准。在护理工作中,每项操作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护士能否按操作规程去完成,这就取决于护士职业信念。护士的内心信念——慎独意识起着导向作用。比如静脉输液,注射等是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繁忙、情况紧急时、对比较难溶的药物能否做到药物溶解彻底,抽吸完全等等。护理人员大多数操作是在患者无法感知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慎独”显得尤为的重要[/color]。

[/color]

]

发布于 2009-05-13 08:18:35 IP 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4条评论
很值得学习 往往忽视的是最基本的东西 在我们基层本来人员有限,所以更应该注意啊!
  • 2009-05-13 09:23:56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邢台市
    回复 0点赞
版主说的很细,我从医20于年深有体会:ws
  • 2009-05-13 10:06:54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回复 0点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谨受教!!!
  • 2009-05-13 11:23:01 · IP属地·中国|福建省|莆田市
    回复 0点赞
查对制度方面:查对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 学习魁网卫生资格http://www.kui.cc/yiyaoks.asp
  • 2009-05-13 14:59:00 · IP属地·中国|北京|北京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