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⑴5% NaHCO3(ml)=(22 – 测得的HCO3¯)*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6mmol)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 先给1/2量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50.84*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1、 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 2、 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 的 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 3、 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4、 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 “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 5、 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 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 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一、二、三、四” 一个计划 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步骤 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 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 “一”定补液量 轻30-50ml/kg 累积损失量 脱水程度 中50-100 ml/kg 重100-120ml/kg 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 补多少 腹泻病 10-40ml/kg/d 生理需要量 基础代谢 60-80ml/kg/day
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 等渗:2 :3 :1溶液(1/2张) 累积损失量 脱水性质 低渗:4 :3 :2溶液(2/3张) 高渗:2 :6 :1溶液(1/3张)
继续损失量 丢什么
补什么 腹泻 1/3-1/2张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 1/4-1/5张溶液
三定原则“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
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 8-12小时内,8-10ml/kg/h
轻中度脱水 分二步
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2-16小时内,5ml/kg/h
(脱水程度)
一步:扩容阶段 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钠液20ml/kg(总量<300ml),30-60分钟
重度脱水 分三步 内滴完
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 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
三步:维持补液 同上
电解质的补充1、钠 2、钾 3、钙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补充碱剂纠正酸中毒
1、按公式计算
2、按提高5mmol/L CO2CP计算
四、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
0.5-0.85g/kgh,即8-14mg/kgmin。)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必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
几种混合液的简便配制 (ml)
溶液种类 5%(10%)GS 10%NaCl 5%SB 1:1液 500 20 1:4液 500 10 2:1液 500 30 47 2:6:1液 500 10 16 2:3:1液 500 15 25 4:3:2液 500 20 33
注:为了配制简便,加入的各液量均用整数,配成的是近似的液。
2:6:1液 500 10 16 2:3:1液 500 15 25 4:3:2液 500 20 33
2:6:1液 100 2 3 2:3:1液 100 3 5 4:3:2液 100 4 7
液 体 G S 盐 5%SB 张力 2∶3∶1 100 3 5 1/2 4∶3∶2 100 4 6 2/3 2∶1 100 7 9 等张 1∶1 100 5 1/2 1∶4 100 2 1/5 1/3张液 100 3 1/3 1/4张液 100 2.5 1/4
混合液组成及用途
5%GS 0.9%NaCl 1.4%SB 渗 透 压 用 途
2:1含钠液 2 1 等 张 重度脱水扩容酸
2:3:1溶液 3 2 1 1/2张 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 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 高渗性脱水
(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
1:1液 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 呕吐脱水。
1 :4液 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
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
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
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
五、小儿补液目的 1 调节循环系统液体量 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 额外损失量 2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PH,K+,Na+ ,Cl¯,Ca²+, HCO3¯ 胶体渗透压 [静脉输液的目的]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 理功能。 [关键] 一、液体量: 影响因素:修复,生长发育; 术后低蛋白血症; 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多; 体温每升高10C----------液体量增多10% 日需量:10kg 10kg 10kg 100ml 50ml 20ml 每100ml液体: 10%glucose 80ml 0.9%N.S 20ml 10%KCl 1.5ml 术后当天液体量为需要量的70% ,应包含止血,抗感染,维生素等 若术中检查或术后钾低则可立即补钾,否则……一般术后第一天开始补钾(禁饮食者) 术后第一天补全量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相关 如: 轻度 中度 重度 5%体重 5-10 10-15 新生儿因为其血液中H+ Cl- Na+ K+ P均高HCO3¯低,7天后K+才趋于正常。所以: 1 24小时内不需补液,除外外科疾病 2 3天内代谢较低,补液量为60-100ml/kg 3 7天后补液量可增至100-120ml/kg 4 4天内不补Na+ Cl- 可补NaHCO3 和、7天内不补K+ 5 1-2天内不补电解质 二、能量:0--1岁 100kcal/kg 以后每增加三岁能量需要量低减10kcal/kg 三、电解质
17mmol Na+相当于1g钠盐。(成人每天正常需要量4.5g) 代谢性酸中毒:(纠正) 1)使用混合液 2)重度酸中毒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5% NaHCO3(ml)=(22 – 测得的CO2CP)* 0.51.7体重(kg )(有写0.6)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 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3)估算法: 无条件测定血酸碱情况,可先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 =(22 – 测得的CO2CP)体重(kg )(5%SB 1ml=0.6mmol)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11.2%乳酸钠3ml/kg*次。 注意:补碱时应扣除补液中所用的碱性液量。 代谢性酸中毒用碱性液的指征有二:(《实用儿科学7版》)
呼吸增快时,不显性失水增加 4~5倍;体温每升高1oC,不显性失水每小时增加 0.5ml/kg;环境湿度大小可分别减少或增加不显性失水;体力活动增多时,不显性失水增加 30%。补液过程中,计算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是液体疗法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当然脱水的程度判断是最重要的,如果是重度(丢失水分>体重的10%),则不管是高渗,低渗,还是等渗,首先按20ml/kg补充2:1等张抢救液是不变的真理,迅速扩容。另外我上面说的液体中都有钾的成分,那么补钾也要按照金标准:见尿补钾。各程度脱水的补充量同教科书。最后送个补液十六字口诀给各位同行: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血浆等胶体的东西一定要靠后用哦!(丁香园)
如何估计小儿应该补几张的液体?因人而宜,因病而宜。总体来说,年龄越小张力越小。新生儿一般用无张或四一到五一张,小婴儿四一到五一张,幼儿儿童三一张左右。一般感染疾病带药进去三四一张都可,腹泻补液讲究量速度张力根据脱水情况而定。 介绍一下儿科几种液体的简易配置方法: 5%GS(ml) 10%NS(ml)5%SB(ml) 2:1 100 6 10 2:3:1 100 3 5 4:3:2 100 4 7 大家只要记住1/2张1、3、5;2/3张1、4、7;1张1、6、10。 例如: 欲配制300ml2:1液体则是300 ml5%GS+18ml10%NS+30ml5%SB。(系数是300/100=3) 欲配制200ml2:1液体则是200 ml5%GS+12ml10%NS+20ml5%SB。(系数是200/100=2) 欲配制400ml4:3:2液体则是400ml5%GS+16ml10%NS+28ml5%SB。(系数是400/100=4) 欲配制250ml2:3:1液体则是250ml5%GS+7.5ml10%NS+12.5ml5%SB。(系数是250/100=2.5)余此按比例类推,信手拈来。如果大家把这理解了,基本上已经达到主治医师水平!!!!!!!!!!!!!!!
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要和临床紧密结合的,不要太教条。别人介绍的一个实用的方案:(天津方案)⑴4:5:12:7液体,在这组液体里,4为1.2%的氯化钾,5为1.4%的SB,12为糖水,7为0.9%的生理盐水。4:5:12:7是他们之间的配比关系。这组液体的张力大约在1/2张到1/3张之间,是一组比较安全的液体,适用于各种性质的脱水。 ⑵4:5:6:7液体,各成分同上,只是糖水减半,大约1/2张。适用于高渗脱水。有的同仁会问我,为什么高渗脱水不补低张液?问的好,其实如果是高渗脱水,血浆比较粘稠,细胞处于皱缩状态,这个时候骤然补低张液体,会让皱缩的细胞 骤然水肿膨胀,甚至破裂,会形成脑水肿的危险,所以建议高渗脱水一来不要补低渗液体,1/2张最安全。 八、补液疗效观察 1 补液后4小时内尿量增加,12小时内皮肤弹性恢复,酸中毒纠正前囟、眼窝凹陷恢复,哭有泪,脉搏有力,呼吸均匀,小儿睁眼玩耍,说明补液适当。 2 若出现水肿尿少,提示含钠液偏高。 3 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提示非电解质液偏多(含钠少)。 4 软弱无力,腹胀提示低钾。 5 烦躁不安、脉搏160次/min以上,呼吸困难,提示速度过快,有心衰甚至肺水肿可能。 临床实行液体疗法应密切观察上述变化有不当应立即纠正。
个人看法: 1、3%NaCl(ml)=(130-Na+)XkgX0.6X2 3%NaCl(ml)=(130-117)X8X0.6X2=124.8ml 如:8kg患儿血钠为117mmol/L,其补3%NaCl量 2、3%NaCl12ml/kg可提高10mmol/L血钠 需要提高血钠=130-117=13mmol/L 需要3%NaClml/kg数=12X13/10=15.6 需要3%NaClml=15.6X8=124.8ml
以上算法结果一致,先按半量给予,每小时提高1-2mmol/L血钠速度,124.8/2=62.4ml=大约60ml,3%NaCl60ml,4-6小时输完,每小时10-15ml3%NaCl输注。 输液完毕,复查血清钠。依据血清钠情况,再进行评估补钠量。
如果:血清钠120-124 mmol/L,给予生理盐水20-30ml/kg输入。
两个有用的公式(原创)
1、新生儿糖速公式:糖浓度X液体速度(毫升/小时)/体重(千克)X6 举例:一个体重为3公斤的新生儿,用10%的糖,液体速度10ml/h,则糖速为:(10X10)/3X6=5.5mg/min.kg,注意,在以上公式中代数字的时候,所有单位、百分号一律省去。这是一个便捷公式。因为新生儿的糖速规定是很严格的,所谓糖速,就是单位时间内新生儿获得葡萄糖的量,单位一般用mg/min.kg,一般来说,维持足月儿的糖速在6~8mg/min.kg,早产儿4~6mg/min.kg为宜。且体重轻,胎龄小的新生儿,最初几天尽量不要用高糖,因为其血糖波动太大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的公式:由于多巴胺血液半衰期短(3~5分钟),所以要持续静滴,一般按每分钟每公斤体重2~3微克进。公式如下:公斤体重X(2~3微克)X6/液体速度,举例,一个3公斤的新生儿,液体速度3ml/h,如果要多巴胺持续静滴,则多巴胺需要量:(3X3X6)/3=18mg,注意:这个18毫克是100毫升糖水中要加的毫克数哦,但是你液体速度只有3ml/h,100ml/3=33.333…… 个小时了!而我只要持续12小时静滴,怎么办?很简单,12小时,3ml/h,那么总量只有36毫升,利用比例,18mg:100ml=x:32ml算出x=5.76mg.即,在36毫升糖水中加5.76毫克的多巴胺,就可以达到以3个微克每公斤每分钟,持续静滴12个小时的目的。如果要加多巴酚丁胺,那么多巴酚丁胺的剂量是所算出多巴胺剂量的一半。
很用实用价值。另外指出多巴胺的效应有受体选择性,既可以激动B-受体,DA受体,又可以在体内转换成NA激动a--受体。最终体内生物效应与剂量有关,所以要控制每公斤每分钟速度。我们经常遇到窒息后新生儿无尿(24-48h仍无尿),多考虑窒息缺氧肾血流量减少,给予多巴胺,立其丁,合用,效果较白蛋白+速尿好。有时对于SIRS并ARF者,给予利尿合剂,如10%GS50ml+DA3mg+654-II5mg+速尿10mg(10kg为例)有时候加用普鲁卡因对于NS伴高度水肿的病人利尿效果更好。
发布于 2007-10-20 21:35:43 IP 属地·中国|陕西省|安康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2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