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中的临床意义
关注者
3
被浏览
6483

[/align] [color=#333333][font=tahoma, arial, sans-serif] [/color]

[/color]

[/color]

[/color]

[/color]

[/color]

[/color]

[/color]

[/color]

[/color] [font=tahoma, arial, sans-serif][color=#333333]

发布于 2012-05-09 20:16:51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济南市

6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6条评论
C反应蛋白(CRP)还可以用于监测对治疗的反应及是否有合并症出现。在临床疑似细菌性感染中,监测未成熟与成熟中性白细胞的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值可指导抗生素的应用。若上述各值在发病后24小时内仍正常,则可以不用抗生素;若升高的C反应蛋白(CRP)下降后又出现第二次升高,则应考虑加大抗生素剂量。但在新生儿败血症时,在感染控制后或在证实复查细菌培养阴性之前,还不能根据C反应蛋白(CRP)值而停止使用抗生素。 1)新生儿期感染:新生儿时的C反应蛋白(CRP)是在胎儿期自身产生,而不是由母体经胎盘传递的。在新生儿生后3天内测C反应蛋白(CRP)是没有特异性的,因为分娩可使C反应蛋白(CRP)应激性升高。虽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但在急性炎症时,肝脏可以合成大量的C反应蛋白(CRP), 因而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在一定时期内均有升高,C反应蛋白(CRP)的升高亦可出现于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如胎粪吸入、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新生儿败血症在活产婴中的发生率为1‰~8‰。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常不会象年长儿那样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支持感染的指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需要时间较长,并且阳性率低,从而使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受到限制。Da Silva 等人认为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手段。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C反应蛋白(CRP)的敏感性为47%~100%,特异性是6%~97%,阴性预期值往往高于阳性预期值。变化范围如此之大,可能与C反应蛋白(CRP)的正常值、检测方法、样本的收集时间和方法以及患者的挑选等因素有关。 2)脑膜炎:自1950以来,即有报道C反应蛋白(CRP)对于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在儿科,还常应用C反应蛋白(CRP)值来鉴别脑脊液(CSF)结果不能区分的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并通过监测其值来观察患儿对抗生素的反应。 CSF中的C反应蛋白(CRP)量要远远低于血清,这可能是由于肝脏合成的C反应蛋白(CRP)释放入血后要通过超滤作用才能到达CSF所致。一旦C反应蛋白(CRP)进入CSF,它就与损伤的组织结合。由于对CSF、C反应蛋白(CRP)研究较少,目前仍沿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分析代替CSF。Hansson 等[8]发现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有重叠,因而鉴别二者感染不应单靠监测C反应蛋白(CRP)值,还应结合临床表现、作CSF检查及其他可能提供病原学的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经积极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在几天内迅速下降,而CSF中蛋白升高、糖降低, 血ESR升高等均有一个滞后期,因此,C反应蛋白(CRP)对治疗的反应要优于其它辅助检查。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分流手术后的脑积水的感染,亦可使用C反应蛋白(CRP)作为监测指标。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可升高。若维持几天仍高,则提示有术后感染,反之则无感染存在。 3)菌血症:3%~4%的发热儿童可发生菌血症, 即使许多人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Peltola等认为发热、没有感染征象而伴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儿童,有必要考虑深部感染的可能,应作进一步的微生物监测,如血培养等。 4)呼吸系统感染:在临床上,不能单纯依靠ESR值、白细胞计数和X线来鉴别下呼吸道感染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虽然当C反应蛋白(CRP)>4 g/L,同时肺内有渗出,尤其是病程>12小时时,应考虑为细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但研究表明,单纯C反应蛋白(CRP)升高,不能准确区分出病毒、细菌感染,亦不能作为是否应用或终止抗生素的指标。 其他的呼吸道疾病中,C反应蛋白(CRP)的值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如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囊性纤维化加重的一个指标,不伴有感染的支气管哮喘,C反应蛋白(CRP)常正常。 5)中耳炎:在儿科,几种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急性中耳炎。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细菌感染,故常规使用抗生素,但病毒也可能是急性中耳炎的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需要鼓室穿刺,由于这不是常规,从而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在8~40 g/L范围时,结合微生物培养、血清学监测,对于细菌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 6)胃肠道感染:在伴有急性腹泻的细菌性或病毒性胃肠炎的鉴别上,Borgnolo等对C反应蛋白(CRP)与ESR作了比较,认为C反应蛋白(CRP)优于ESR。若C反应蛋白(CRP)>12 g/L,则是做大便培养的指征,并且应使用抗生素,这就减少了大量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而未用抗生素的比率。 7)泌尿系统感染:C反应蛋白(CRP)对于鉴别膀胱炎、肾盂肾炎,预测严重肾损害的危险性有一定指导意义。当高度怀疑细菌性泌尿系感染时,经积极抗生素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迅速下降,亦可有下降非常缓慢的。 8)骨及关节感染:近年来,C反应蛋白(CRP)和发热一起被用于决定关节炎积液时是否需要关节穿刺的指征。大多数不伴有败血症性关节炎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升高的C反应蛋白(CRP)在一周内迅速降至正常。ESR亦有相似的改变,但它出现的时间及下降的时间要比C反应蛋白(CRP)晚,而白细胞计数则反应不敏感。C反应蛋白(CRP)的再度升高可能是败血症性骨炎、关节炎复发的重要指征。 2.慢性炎性改变: C反应蛋白(CRP)对于某些反应炎性的活动、消散及抗炎治疗的效果,均是一个理想的指标。C反应蛋白(CRP)值在与疾病活动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上要优于ESR及放射学表现。在风湿性关节炎中,其相关性较大,而在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则相关性较小,甚至无相关性。 对怀疑风湿热的患儿,若C反应蛋白(CRP)正常则不支持诊断。对于风湿性心脏炎行激素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可迅速下降;但若疾病未控制,则停药后C反应蛋白(CRP)出现反弹;若疾病活动期完全控制,则C反应蛋白(CRP)可降至正常。 3.手术前后及烧伤:在儿外科及烧伤患者,对C反应蛋白(CRP)研究较少,一些结果均来自成人。C反应蛋白(CRP)常在术后48~72小时升高(>10 g/L)。若无术后合并症,则C反应蛋白(CRP)值下降,3~7天达正常。若C反应蛋白(CRP)持续不降,则提示继发感染。在烧伤上,C反应蛋白(CRP)与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感染程度有关。小面积烧伤与大面积烧伤相比,后者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若不合并感染,则于烧伤后三天C反应蛋白(CRP)开始下降,一个月内迅速降至正常,若合并感染则C反应蛋白(CRP)再度升高。 4.免疫异常及移植:约40%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的免疫异常患者,其血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CRP)增高。因这类患者感染反应弱,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唯一征象,故要结合相关的化验检查。化学治疗、输血等可能影响其它化验结果(如ESR),但C反应蛋白(CRP)不会受到影响。 恶性肿瘤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不会升高,故它的值在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上可能有意义。 在移植患者,大多数出现排斥反应和急性感染时,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Van Lente 等认为,C反应蛋白(CRP)是肾脏排斥反应的敏感指标,但它不是心脏排斥反应的敏感指标。人们还发现,免疫抑制的类型亦对C反应蛋白(CRP)有影响。 (五)结论:综上所述,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临床的监测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一些领域较常规检查更敏感,特异性较高,它可以辅助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间的鉴别,判断组织炎症或损伤的程度,而且有利于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术后监测。但据目前的研究数据尚不能将C反应蛋白(CRP)变化作为唯一使用或终止使用抗生素的依据。
  • 2012-05-09 20:17:49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济南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楼主奉献
  • 2012-05-10 09:47:41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回复 0点赞
辛苦感谢分享
  • 2012-09-18 21:38:30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沧州市
    回复 0点赞
顶啊顶啊,好贴不顶是一种罪过
  • 2013-06-11 17:41:45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东莞市
    回复 0点赞
太好了!学习了!
  • 2013-07-18 21:46:14 · IP属地·中国|江苏省|泰州市
    回复 0点赞
真心不错的帖子,赞一个,希望多多看到类似好贴
  • 2013-08-06 22:50:50 · IP属地·中国|上海|上海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