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急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方
关注者
0
被浏览
3655

患者女,24岁,有中耳炎病史6年,昨晚突发右耳疼痛,呈持续性疼痛。体温37.8,无分泌物流出。

发布于 2009-06-10 05:57:58 IP 属地·中国|湖南省|岳阳市

1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0条评论
静点青霉素甲硝唑 氯霉素+地米外用
  • 2009-06-10 06:21:00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沈阳市
    回复 0点赞
静点青霉素甲硝唑 氯霉素+地米外用:kiss:
  • 2009-06-10 08:16:51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鹤壁市
    回复 0点赞
如果可以确诊是中耳炎的话,使用抗生素加地米治疗即可!
  • 2009-06-10 08:35:03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经验口服用罗红霉素效果不错。输头孢二代的
  • 2009-06-10 10:11:24 · IP属地·中国|浙江省|温州市
    回复 0点赞
静点青霉素和双黄连 氯霉素+双氧水外用
  • 2009-06-10 10:50:11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衡水市
    回复 0点赞
静滴: 1)左氧氟沙星 100ML 2)0.9%盐水 250ML 菌必治 3.0 地米 5MG (连用三天后停) 氯霉素针外用
  • 2009-06-10 11:16:11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邯郸市
    回复 0点赞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   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磺胺异恶唑、头孢菌素类药物等二、局部治疗    鼓膜穿孔前:   (1)1~3%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的应立即停药,因该药遇脓液后释放出石炭酸,可腐蚀鼓室粘膜及鼓膜。  2、鼓膜穿孔后:   (1)先以3%双氧水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以便药物进入中耳发挥作用。   (2)局部用药以抗生素水溶液为主,每日3~4次。恢复期,可选用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滴耳,便于消肿、干耳。 中医治疗 1.风热上壅 证候:病初起,耳内疼痛,胀闷闭塞感,听力下降。检查见鼓膜潮红,表面标志不清。并见周身不适,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祈:①辨证:本证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初期,以耳内疼痛胀闭,鼓膜潮红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耳窍,致脉络痹阻,功能失司,故耳内疼痛,胀闷闭塞,听力减退。气血壅滞,故鼓膜潮红,表面标志不清,全身所见为风热表证。 冶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蔓荆子散(《兰室秘藏》)加减。蔓荆子10g,生地12g,赤芍10g,菊花10g,桑白皮10g,木通10g,前胡10g,赤茯苓10g,薄荷8g,银花10g,甘草6g,发热风寒者,加荆芥、防风;口苦咽干、脉浮弦者,加黄芩、夏枯草。 2.肝胆火热 证候:耳内剧痛,如钻如刺,鼓膜红肿外突,或已芽溃溢脓。全身并见发热,面部潮红,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渴欲饮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耳内剧痛,鼓膜红肿外突及穿溃溢脓为辨证要点。当鼓膜穿溃溢脓后,耳痛可迅速减轻。②病机:火热邪毒炽盛,灼腐肌膜酿脓,故耳内剧痛,鼓膜红肿。脓液蓄积于耳窍内,则鼓膜外突。热盛膜腐穿溃,则见脓液溢至外耳道。全身症状均由肝胆火热所致。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排脓。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栀子10g,龙胆草10g,生地15g,车前子8g,泽泻10g,木通10g,当归10g,黄芩10g,柴胡10g,甘草6g。大便秘结者加酒制大黄、玄明粉;耳内痛甚者,加赤芍、丹皮、乳香、没药;鼓膜穿孔过小,脓液引流不畅者,加皂角刺、穿山甲;脓液量多者,加桔梗、白芷。 二、其他疗法 (一)清洁法本法为其他耳局部外治用药的基础。对鼓膜已穿孔溃脓者,可用3%双氧水或淡白醋(白醋、冷开水各半和匀)洗净耳内脓液,以保持通畅引流及开展其他治疗。 (二)滴耳法 1.初起未穿孔时,可用紫金锭磨醋滴耳或虎耳草汁滴耳止痛。 2.紫草油:紫草3g,芝麻油40g。将紫草原药入油内置火上炸至佃变紫色,滤取油液,每次滴3~4滴,每日2~3次。 3.轻粉滴耳液:轻粉1g置乳钵中研细,取羧甲基纤维素钠1g溶于蒸馏水100ml中后加入乳钵中,混研匀。滴耳,每日2次,每次2~3滴。 4.冰片菜籽油:冰片:菜籽油为1:10,浸泡一周,装瓶备用。洗净耳道后每次滴3滴。每日3次。 5.紫参滴耳油:紫草、苦参各50g置入香油500ml中浸泡24小时后,加热炸至药枯呈黑黄色,过滤后加冰片6g,枯矾3g,搅匀备用。每次滴1~2滴,每日1次。 6.香椿皮滴耳油:香椿皮60g,置瓦上焙成炭,研极细末,浸香油中。取药油滴耳,每次2~3滴。每日5~6次。 7.仙掌公英液:鲜仙人掌(去皮)、鲜蒲公英各等份,洗净后捣烂取汁滴耳,每次2~4滴,每日2~3次。 (三)吹药法本法对芽孔过小者不宜用。 1.氯冰散:氯霉素粉10g,冰片1g,混研匀,吹耳,每日1~2次。 2.冰麝散:冰片2.5g、麝香0.5g、樟丹10g、龙骨15g,黄连10g,牡蛎10g,共研极细粉末,吹耳。 3.龙矾散:煅龙骨、枯矾各等量,研粉过120目筛。清洁外耳道后吹入耳内,每日1次。 4.耳炎散:明矾159入带胆汁的鲜猪胆内,风干后取出明矾,加冰片1g研细末,吹入耳内。 5.蛇甲散:蛇蜕、穿山甲各10g,煅成炭后加入枯矾2g,研细粉吹耳,早晚各1次 本帖最后由 cqzhm 于 2009-6-10 15:05 编辑 ]
  • 2009-06-10 15:01:56 · IP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回复 0点赞
用点抗生素加地米,然后用诺氟沙星眼水滴耳外用效果也可以
  • 2009-06-10 20:17:05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回复 0点赞
1 .生理盐水250十头孢曲松钠2。0十地米10mg ivgtt 2.甲硝唑100ml ivgtt bid 3.左氟氟沙星0。2 po tid 4。双氧水清洗外耳道
  • 2009-06-10 20:42:59 · IP属地·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回复 0点赞
我的认为是疗程一定要达7天。否则易复发。
  • 2009-06-10 21:51:45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安庆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