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学习
关注者
0
被浏览
2432

表汗的辨证 1 表证是病位在肌表,了解表证有汗与无汗,往往可以分辨感受外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表证无汗,多属外感寒邪,如伤寒表证之类,寒主收敛,使腠理致密,汗孔闭塞所致。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如太阳中风证之类,比如外感风热以及卫阳虚弱,复感外邪的表证都可以见到出汗,因风性开泄,热性升散,均可以使腠理疏松而汗出,若卫阳素虚,肌表不固,则更易汗出。 2 自汗
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的是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3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敛阳,津随阳泄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证 4 大汗 汗出量多,津液大泄,其病变有寒热、虚实之不同。汗出蒸蒸并见高热不已,烦渴饮冷,脉洪大等证,是为阳热内盛迫汗外泄的实热证。若大汗淋漓,伴有呼吸急促,神疲气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证则为阳气将绝,元气欲脱,津伴气泄的危侯,故为绝汗、脱汗。 5 战汗 先见全身战栗,几经挣扎而继之汗出的为战汗,是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如汗出热退,脉静身浮是邪去正安的好转现象,若汗出而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阴盛正衰的危侯。 6 头汗 头汗:汗出仅限于头部,多由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前者多见于烦渴、苔黄,脉浮数等证。或者常见于自身倦怠,小便不利,舌苔黄腻等证。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者老人气喘的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症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于虚阳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液随气而脱的危象。 7 半身汗 半侧身体出汗,或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下半身,统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调,或气血不和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属于这种病变。 8手足心汗 手足心汗,不太多者为生理现象。但汗出过多又兼见口干咽燥;便秘尿黄,脉细等,则为阴经郁热熏蒸所致,手足心为手厥阴、足少阴脉所过之处。汗出过多,独见心胸部,多因思劳过度,劳伤心脾所致。 冷汗和热汗,冷多因阴虚卫气不足肌表不固所致。热汗多由外感风热或风热蒸迫所引起。

发布于 2007-10-31 11:55:30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4条评论
学习一下:hy :hy :hy :hy :xh :xh :xh
  • 2007-10-31 12:39:23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hy :hy :hy
  • 2007-11-01 10:36:58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请教版主,我得汗证已有六七年了,自己用了好多药,也去请教了好多同行但效果不大,他们的辩证是肠胃湿热,把我搞得头晕转向的,烦透了,有何好的方法呢,我的证状是,心里容易紧张,一紧张就出汗,特别是夏天,白天晚上都一样,手足心热,比教快饿,没到时间就饿了,舌苔黄厚腻,大便偏干,小便黄,味道重,查T3T4TSH,血糖,胸片都正常,
  • 2007-11-26 23:40:13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回复 0点赞
楼上的应该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应该不属于病态。手足心汗,太多者为生理现象。 舌苔黄厚腻,大便偏干,小便黄,味道重, 这些症状确属于湿热证。手足心热属:为阴经郁热熏蒸所致。 ,比教快饿,没到时间就饿了,舌苔黄厚腻,大便偏干,小便黄,味道重,查T3T4TSH,血糖,胸片都正常, 基础代谢快啊,血糖不高,应该考虑中消范畴。综合之: 建议:龙胆泻肝+花粉、天麦冬、石膏。 西药:舒神灵、谷维素、B1、安定,之类药物,你试用一下。 本帖最后由 上善细辛 于 2007-11-27 10:31 编辑 ]
  • 2007-11-27 10:30:08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