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眩晕症诊治琐谈
关注者
19
被浏览
7420

[/b]

眩晕是一主观症状,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眩晕发作时,病人感到外界物体或自身在旋转、移动和摇晃,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出汗及脉搏、血压的改变。

临床上可将眩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头晕)。一般说的眩晕是指真性眩晕,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前庭系统包括内耳迷路末梢感受器、半规管中的壶腹脊、椭圆囊和球囊中的位置觉、前庭神经、脑干中的前庭核群、小脑、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前庭皮质代表区(颞叶)等组织结构,凡是上述这些组织结构发生了病损,则可引起平衡紊乱(眼震、指物偏向、倾倒)和或眩晕等症状。

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结合病因,临床上真性眩晕常见的疾病如下:

:如美尼尔氏综合征、急性中耳炎、迷路炎、迷路动脉缺血(迷路卒中)等。 :如听神经炎、听神经鞘膜瘤、桥小脑角肿瘤等。 :如脑干的血管性和肿瘤性病变、脑干脑炎、多发性硬化、前庭神经元炎等。 :如小脑血管病和肿瘤、小脑损伤等。 :颞叶血管病和肿瘤、颞叶癫痫等。 :颈椎肥大性改变及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病。

临床观察,每天神经科门诊以眩晕为主症就诊者有时占50%以上,年龄多在40-60岁,女性多见,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耳源性眩晕占5-8%,神经血管性眩晕占70-80%,器质性眩晕占5-10%,原因不明者占5%。

本文所称的神经血管性眩晕是指,发病前有明显的神经精神因素,如生气着急恼怒、过度劳累、气候因素如感冒后等,或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粘、糖尿病、颈椎病及中风病史等,在神经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发生神经-血管应激状态,从而导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出现以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眩晕症。即神经精神因素(病因)→神经血管应急、功能障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理机制)→脑干缺血(病位)→眩晕症(症状)。

从以上真性眩晕的常见疾病分析,神经血管性眩晕包括⑴迷路动脉缺血;⑵脑干血管病及⑶颈椎病,并除外其他眩晕症。实际上迷路动脉缺血是脑干血管(椎基底动脉)缺血的分支。器质性眩晕是指脑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肿瘤及炎症等。

:神经血管性眩晕多有基础病史,耳源性眩晕无基础病史。

:40岁以下,耳源性眩晕为主;45岁以上,神经血管性眩晕为主。

:从辅助检查分析,神经影像如头颅CT/MRI是器质性眩晕的确诊依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确诊依据,颈动脉彩超检查是确诊颈动脉硬化的依据;而血生化检查是基础病的确诊依据;发病时血压的检测,或是神经血管性眩晕与耳源性眩晕鉴别的依据。

综合上述3点,可以作为鉴别眩晕症的简单要点,临床观察,单从眩晕症状来判断眩晕疾病有时不易区分。

器质性眩晕症,建议住院治疗。

在神经科门诊,最易混淆的是耳源性如美尼尔氏症与神经血管性眩晕症,但并不影响二者的治疗,甚至可以说二者的治疗有相同之处,为什么?

从病变解剖部位来讲,二者具体的部位都是内耳(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包括内耳迷路末梢感受器、半规管中的壶腹脊、椭圆囊和球囊中的位置觉、前庭神经等,都属于前庭周围性眩晕。

从发病机理来讲,首先,二者都有相同的病理机制即微循环障碍,这一点至关重要,是二者治疗相同用药的基础。神经血管性眩晕-脑缺血属后循环障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体地说是内耳的血管内听动脉(迷路动脉)缺血。美尼尔虽然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但其发生机制之一就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各种原因诱发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均可使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障碍,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致膜迷路积水。所以二者的治疗都可以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脉通液),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丁(培他啶)、尼莫地平、氟桂利嗪及中药活血之品如川芎嗪、红花针、疏血通、灯盏花素、血塞通等针剂及中成药。

其次,二者都有程度不同的水肿。脑缺血、缺氧后,细胞代谢就会障碍,钠泵功能衰竭,葡萄糖消耗也停止;轻度脑缺血可使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形成细胞内水肿,如果局部灌注压适当,由于胞饮作用还会形成细胞外水肿。而美尼尔则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所以二者的治疗都可以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另外动物实验也证实静滴甘露醇也能暂时增加脑血流量。但是目前在脑缺血的常规治疗中,无论是高校教材,还是《脑血管防治指南》,都已不主张使用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如果使用甘露醇的话,并非是快速静点用于脱水,而是常规滴速用于增加脑血流量。

从临床表现来讲,二者在发作时都有眩晕,视物旋转、不敢睁眼,并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所以这时镇静剂的使用是必须的。可给予镇静药如地西泮(安定)和或抗组胺药如异丙嗪等肌肉注射,以缓解症状,并能减少紧张和焦虑状态。

异丙嗪属吩噻嗪类抗组胺药,具有中枢安定、镇静、抗晕、止吐等多项药理作用,对二者发作时的症状缓解都非常适用。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其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另外,异丙嗪属抗组胺药,倍他司丁属组胺药,二者同时使用时,有时可能会产生药物拮抗作用,从而降低药效,所以使用时,可以间隔30-60分钟为宜。

因为二者的预后不一样,即神经血管性眩晕-脑缺血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则有发展为脑梗死的可能,所以对于高度怀疑或确诊为脑缺血的患者,在治疗上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必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和或抗凝、降纤的药物,同时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也要给予干预措施,以防发展为脑梗死。这是与美尼尔在治疗上的相异之处。

因此临床上笔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美尼尔氏症、神经血管性眩晕症及原因不明性眩晕症,效果很好,具体治疗如下:

:⑴培他啶盐水注射液500ml+川芎嗪针120mg;⑵5%葡萄糖(或0.9%盐水)250ml+棓丙酯120mg-180mg。静脉点滴,1次/日。

:血府逐瘀软胶囊2.0,2次/日;晕痛定胶囊1.2,3次/日;氟桂利嗪胶囊5mg,2次/日。

:眩晕急性发作时,可肌注镇静剂如地西泮10-20mg等。

发布于 2013-06-04 14:52:09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沧州市

2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4条评论
看了你几个帖子,感觉您不知道什么是中医。金老师考证功夫如此精纯,还是去医学博物馆吧,我们很佩服您的功力。但我们这是临床中医论坛,不是考古论坛,如果要交流就发医案,这些用百度的东西拼在一起的论文,真的没意义,希望看到您的医案,否则发再多的空洞理论对大家也没有帮助。得罪了,我这个人就是个直性子,藏不住话,别生气哈。
  • 2013-06-04 15:27:28 · IP属地·中国|山西省|忻州市
    回复 0点赞
学习了,谢谢
  • 2013-06-05 15:35:27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
    回复 0点赞
楼主发表的内容我觉得很好,把病情的分类说的很到位,也还有自己的看法,学习了!!
  • 2013-06-17 17:15:18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济宁市
    回复 0点赞
欢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13-6-4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你几个帖子,感觉您不知道什么是中医。金老师考证功夫如此精纯,还是去医学博物馆吧,我们很佩服您的功 ... 理论不空洞,扎实的理论基础我认为很重要,才能举一反三,:83)
  • 2013-06-20 15:33:44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蚌埠市
    回复 0点赞
:hy:hy:hy很好 谢谢。
  • 2013-06-20 19:41:26 · IP属地·中国|北京|北京市
    回复 0点赞
{:13_863:}{:13_863:}{:13_863:}{:13_863:}{:13_863:}
  • 2013-06-23 21:15:37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安阳市
    回复 0点赞
实用性很强
  • 2013-06-25 20:41:02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封市
    回复 0点赞
我觉得很好啊,理论基础在临床非常的重要
  • 2013-06-30 19:32:27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娄底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您
  • 2013-07-01 08:15:43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菏泽市
    回复 0点赞
狗尾巴草1 发表于 2013-7-1 08: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 有机会用下
  • 2013-07-05 11:41:13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渭南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