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细节之中,勿因小而失大
关注者
0
被浏览
1628
    作为我们70后的这一代人,赶上了一个穷尾巴。我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是勤劳俭朴,生活节约,不浪费。从小穿的年长的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吃的更不用说了。与现在的这些小宝贝们天壤之别。作为一个医生,闲来无事,随意说几句,三句话不离本行,现在提这些,是因为我刚开始学习时,经过的一些病例,对我印象很深,现随意粗略整理一些,与大家共同分享。涉及到了一些常见病的生活之中的预防。
     先从讨论疾病的病因来开始吧。任何疾病,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而致病因素可分为很多种。这其中可概括为内因,外因。先浅谈一下内因。内因之说,应该是指我们的身体本身素质,在日常生活之中应注意保养,勿过劳,超负荷,情绪稳定,勿为七情所伤。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失调,如过度抑郁或兴奋,常可引起神经调节不好,进而引发身体各系统,器官发生连锁反应。中医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是说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免疫功能是很高的,可有效的防御各种病邪的侵入。所谓病邪,以前中医谓之风寒暑湿燥火,如进而分又可有内风,外风,内火,外火等,不一一叙缀了。现在的病邪,可理解为各种有害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人体的入侵。而我们机体怎么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对自己的防护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预防问题。第一,饮食有节,干净卫生。有一句话叫做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还有一句老话叫做一食压百病,一正压百邪。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只有有效的吸收营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从我们日常的诊疗之中可以体现出来。不管年龄老幼,病情轻重,只要饮食不受影响,会比较容易治愈。我们家里老年人好说的一句话,我嘴壮,嘛时候都吃的下去。这类人一般身体都比较好,不容易得病,即使得了一些伤寒感冒一类的病,有时候不用药都可以自愈。即使用药,也不难治愈。      第二,勿重得失,聚散随缘。情志稳定,作息规律。要有一个好的休息。让身体能够有一个恢复调节的时间。忙碌一天,洗去一天的疲倦,让忙碌的身心放放假,让疲累远离,才能在次日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让危险离我们更远一步。    第三,勿滥用抗生素,激素。既易产生耐药性,又容易摧毁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 第四,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现在这个社会变化快,好多事防不胜防,但是平安是福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我相信是许多人的心愿。
      侃这么多,其实是跑题了。尤其是在咱们这个急诊抢救版。说一些咱们专业的,我遇到的实际病例。先说一例大的吧。我19岁,在县医院实习时,一辆三轮车风风火火的开进了县医院。一车的人跌跌撞撞的抱着几个7,8岁的小孩闯进了急诊室。5个小孩,一个已经瞳孔散大,没有呼吸了。两个小孩已经昏迷,还有两个意识清醒的小孩也是痛苦的不得了。三个男孩,两个小女孩,我记得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几个孩子急性中毒了。向哭的昏天黑地的家长了解了情况,所有在场人的心都是沉重的。事件的起因是去年点播花生时,剩下的一簸箕花生豆。今年在播种怕长不出来,扔了觉得可惜。想想煮了吃了吧,不浪费了。怕有毒,用苏打水泡了一个晚上,去毒。然后,又煮熟了才吃。心里是感觉没事了。刚好自己家的两个小孩和邻居家三个孩子在一起玩,觉得只让自家孩子吃,不让小朋友吃不好,就每人给抓了一把煮熟的花生豆。结果,5个孩子全部急性严重中毒了,虽经积极抢救,只保住了3个孩子的命。因为,这些播种剩下的花生,虽然沉淀了一年的时间,但是,为了防止播种后会被虫子吃,在播种以前用1605浸泡过的。这个小是有毒的花生,这个大是孩子们稚嫩的生命。得不偿失啊,教训惨痛。这不是故事,这是实际病例。再说一例小的,我邻居,一瓶鱼罐头过期了,觉得扔了可惜,一家人吃了,然后食物中毒,治疗输液好几百元。在我们身边,类似这些小的实例时有发生,因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要防微杜渐,勿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不是没有吧。今天闲侃的不少,贻笑方家,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发布于 2013-06-13 11:24:55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

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4条评论
感谢分享
  • 2013-06-13 12:27:20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孝感市
    回复 0点赞
感谢分享! 确实在生活中许多不注意的小节能引发我们大的乃至致命的疾病!
  • 2013-06-13 13:25:36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湘潭市
    回复 0点赞
楼主辛苦了
  • 2013-06-13 15:55:26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汕头市
    回复 0点赞
说的是,好多患者都是因小失大引起疾病。
  • 2013-06-13 16:47:26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宜春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