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复头晕8年,加重一周。
关注者
0
被浏览
2034

唐树侠 女 65岁 农民 本县本村人。 主诉:反复头晕8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近8年来反复出现头晕,常于劳累或心情不畅时发作,曾在二甲医院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最高血压180/100mmHg,平素自服药物(拜新同,30Mg,tid)维持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发作时在我卫生室输液均能好转。近一周来头晕再次加重,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纳差,在我卫生室输液治疗效果不佳,具体用药(倍他司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静滴),随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测血压 180/100mmHg,拟“眩晕,高血压病”收住入院。进过二十天住院治疗,病情无好转(具体用药不详),今天又回到我卫生室来诊。病程中无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听力减退等不适。发病以来,患者神智清楚,精神欠佳,饮食差,睡眠欠佳,体力正常,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在原籍长大,无外地居住史,家庭条件良好,无疫区,疫源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冶游史,无放射物、毒物接触史。

   月经生育史:15岁初潮,4-6天/30天,于95年绝经,经量正常,颜色正常,无痛经,经期规则。20岁结婚,育两子一女,均健康,丈夫体健,夫妻关系和睦。

   家族史:家族中无相关疾病记载,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和遗传病史。

   望、闻、切诊:面少华。声音低微。舌泽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体     格     检    查

T:36.5度, P:72次/分,R:19次/分,BP:165/93mmHg,神智清楚,精神欠佳,慢性面容,表情自然,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匀称,自动体位,语言清晰,对答切题。未见皮下出血点及皮疹,无肝掌及蜘蛛痣。皮肤有弹性,无水肿。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无黄染。未触及浅表肿大淋巴结。五官端正。眉毛无脱落,无倒睫,眼睑无浮肿、下垂及闭合不全,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运动灵活,视力正常。耳廓无畸形,无分泌物,听力正常。双侧鼻腔通畅,无分泌物及出血,各鼻窦区无压痛,嗅觉正常。口唇无紫绀,口腔无溃疡及色素沉着。无龋齿残根及缺齿,牙龈无红肿、溢脓、出血。舌体灵活,无震颤,偏斜。扁桃体不肿大,咽无充血,咽反射正常。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未闻及血管杂音,气管居中,甲状腺正常,未触及肿块。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肋间隙正常,胸壁无静脉扩张。呼吸正常,胸式呼吸。呼吸运动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音,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位于左侧锁骨正中线内1.5cm,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音。心率72次/分,律齐,心音:S1正常S2正常S3无S4强弱不等,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P2<A2。

    右侧 (cm)              肋间               左侧(cm)   
    2.5                           Ⅱ                   2.5
    2.5                           Ⅲ                   3.5
    3.5                           Ⅳ                   4.5
                                    Ⅴ                   5.5 

腹部膨隆,腹壁静脉不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疤痕,全腹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无液波震颤,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阴性,库瓦西斯征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膀胱不胀,双肾无叩击痛。肛门及外生殖系未查。脊椎发育正常,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棘突无叩击痛,活动自如。四肢活动正常,无红肿疼痛,左右桡动脉搏动正常,足背动脉搏正常。神经系统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颅CT示描述:右侧基底节区见点状低密度影。脑室系统及脑沟、裂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根据病史提供资料提问:
                               1、西医诊断、依据及治疗?
                               2、中医如何辨用药及具体处方?

发布于 2013-06-20 10:32:44 IP 属地·中国|安徽省|蚌埠市

5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5条评论
本帖最后由 绿州胡杨 于 2013-6-20 20:08 编辑 8年来反复出现头晕,常于劳累或心情不畅时发作,曾在二甲医院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最高血压180/100mmHg,辅助检查:头颅CT示描述:右侧基底节区见点状低密度影。脑室系统及脑沟、裂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患者高血压病多年,众所周知小动脉病变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高血压早期阶段全身小动脉痉挛,长期反复的痉挛使小动脉内膜因压力负荷增加、缺血缺氧出现管腔狭窄呈现出不可逆病变。继而出现动脉硬化,使供血区的血流量明显减少,心脑肾是主要的病变区域,患者的头晕也正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病所引发的。 初步 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性供血不足 脑梗塞 脑萎缩 高血压病三期 鉴别诊断;美尼尔氏病,颈椎病, 治疗;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病 应用扩张脑血管药物,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大脑微循环,促进脑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 抗凝治疗,防止脑梗塞继续发展 日常多注意运动
  • 2013-06-20 14:11:31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沈阳市
    回复 0点赞
患者近8年来反复出现头晕,常于劳累或心情不畅时发作.近一周来头晕再次加重,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纳差,睡眠欠佳,面少华。声音低微。舌泽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1 、脑供血不足 2、考虑拜新同的不良反应。 3、心脾俩虚。药用:归脾丸
  • 2013-06-20 16:58:47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益阳市
    回复 0点赞
气血两虚的十全大补汤证 本方是由补气的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补血的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合方再加温补的黄芪、肉桂组成,从而成为一张温补气血的进补名方。
  • 2013-06-20 22:25:23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吉安市
    回复 0点赞
本帖最后由 宝命堂主 于 2013-6-22 09:48 编辑 根据病例整体情况试作如下综合分析。 西医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 2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全) 3脑梗塞 处理:注意休息,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给予降血压、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粘稠度等处理。如卡托普利、心痛定、阿替洛 尔 川芎嗪、血塞通、愈风宁心片、肠溶阿司匹林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建议:进行血脂五项、血流变、血糖等相关检查,以便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处理。 中医诊断:眩晕 证型:肾虚肝旺,脾虚痰蕴,兼有於血 辩证分析:“临证察机,使药以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中医临床只有对患者进行整体的具体分析,才能把握患者的病 机 本质,针对病机进行用目的的处方用药,才会有比较可靠的疗效。下面就对患者试作整体病机分析。 患者年老体衰,天癸将竭,肾水自虚;水不涵木而肝气自亢;肝气亢旺,木气以乘土,加之饮食劳倦脾气必衰。肾水 不足,肝阳偏亢,夹气血上逆,而头晕久作不愈,肝气偏旺疏泄失职情志失调,故发作与情志有关。肝失疏泄,气机 郁滞,气滞血於。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蕴,痰浊自生;“脾胃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则纳差、心 悸,则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精神欠佳。面色少华,声音低微,舌色淡,苔薄白,脉细数,亦为脾失运化气血虚弱 之象。 整体病机可概括为:肾虚肝旺,肝阳上亢,亢而化风;肝气郁滞,气滞血於;脾失运化痰浊内生,化源不足,脏腑关 窍经络失养;风,痰、於、虚并存 ,虚实错杂,本虚标实。 治法:滋肾平肝,健脾祛痰,养血活血 方剂:六味地黄丸合半夏天麻白术汤、桃红四物汤。 处方:熟地15山萸肉15淮山药15丹皮15泽泻15云苓15清半夏15陈皮15天麻10白术15桃仁10红花6当归15白芍15鸡血藤30 黄芪30葛根30炙甘草6单位克,10剂。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调护:忌食生冷油腻酸腐食物,注意休息,注意清雪的自我调适。
  • 2013-06-22 00:59:59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西医;3级高血压。治疗硝普钠,但是我不用,我用的是生脉=丹参,在口服点降压药,第二日量血压如果还高,口服药物联合用药,但是不能降得太厉害否则头晕,还有小心患者脑出血。
  • 2013-07-05 11:54:51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渭南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