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静滴ATP滴速太快致不良反应
关注者
0
被浏览
4446

女患,67岁,主诉:头晕,脑胀,全身无力,查体:T36.8,P80次/分,率齐,BP130/90MMHG,既往有动脉硬化病史,余未见异常,可虑为脑共血不足引起,给予:1,5%GS250ML,香丹20ML2,5%GS500ML,肌苷200MG,VC200MG,B6,200MG, 静滴,滴速80滴/分,用药两天一切正常,第三天第一组不变,第二组去掉VC加ATP40MG,80滴/分,第二组滴到2/3时,患者突难说胸部非常的难受,气接不上来,她要死了.(说实话当时我的心脏也快停了)立既换空糖水,给予速效救心丸6粒舌下含服,肌注地米5MG,异丙嗪25MG,(当时以为是ATP过敏),约20分钟后症状慢慢消失,空糖水滴完时我想拔针,病人要我把剩下的1/3药滴完,我说不要算了,她说掉了可息,在她一再要求下我只好在严密的观擦下以30滴/分的速度把剩下1/3的药输完没有出现上述症状,说明不是过敏而是滴速太快引起,提行同道们引以为戒.

发布于 2007-12-02 21:57:48 IP 属地·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1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条评论
ATP心梗病人禁用!,肌苷200MG,与VC200MG,配伍禁忌 三磷酸腺苷临床应用十不宜 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辅酶,能改善机体代谢,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同时又是体内能量的来源,当体内吸收、分泌、肌肉收缩及进行生化合成反应需要能量时,ATP即分解成二磷酸腺苷及磷酸基,同时释放出能量。ATP适用于因细胞损伤后细胞酶减退引起的疾病。然而,ATP并非万能药,若用药指征掌握不严而滥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而致命。有鉴于此,现结合有关文献提出ATP临床应用十不宜,以供参考。 1.有过敏史及支气管哮喘史者 ATP系生物制剂,可致过敏反应,特别是对高敏体质者,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原因可能与ATP增强迷走神经作用,导致支气管痉挛有关。因此,有过敏史及支气管哮喘史者不宜应用ATP。 2.病窦综合征(SSS)伴有双结病变者 ATP在体内迅速水解成腺苷酸,腺苷酸对窦房结(SAN)有直接抑制作用,而SSS患者对腺苷酸敏感性增高。因此,就有SSS或房室传导障碍、心率<60次/分者不宜应用ATP。 3.急性心肌梗塞(AMI) 急性心肌梗塞时,大量ATP被分解为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或进一步分解成腺苷、次黄嘌呤核苷等。腺苷对动脉平滑肌,特别是对心肌细胞附近的冠状动脉平滑肌有强力的扩张作用,造成冠状动脉扩张,这种生化调节可以补偿心肌细胞供血供氧的不足,故可用于治疗心肌梗塞,但AMI时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而腺苷、次黄嘌呤除了使冠状动脉扩张外,亦可促使全身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促使休克发生。因此,AMI患者不宜使用ATP治疗。此外,ATP具有拟乙酰胆碱作用,而这种作用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故也应慎用。 4.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预激综合征并发PSVT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激动经AVN前转旁道逆转,即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心电图(ECG)上QRS波群不宽,ATP治疗安全;另一种激动经旁道AVN逆转,即逆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在ECG上QRS波群增宽,此种情况不能应用ATP复律治疗,因ATP有可能缩短旁道前传导的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甚至导致室颤。 5.不宜与洋地黄、潘生丁、β受体阻滞剂及安定伍用 因上述诸药可增强ATP对窦房结、房室结的抑制作用。 6.氨茶碱中毒 氨茶碱能抑制磷酸二脂酶的活性,减少磷酸二脂酶对环磷酸腺苷(cAMP)的分解破坏,从而提高细胞内cAMP的含量,使效应细胞的兴奋性提高。误用大剂量氨茶碱,会使体内磷酸二脂酶被氨茶碱所抑制,造成细胞内的cAMP含量猛增,导致效应细胞过度兴奋而中毒。如果在氨茶碱中毒抢救中,使用ATP会使中毒细胞内cAMP的含量在中毒量上再次增加,加重氨茶碱中毒深度和症状。因此,在氨茶碱中毒抢救中不应使用ATP,以防加重其中毒症状。 7.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不宜使用ATP等代谢促进剂,因为它们会增加乙酰胆碱的生成。 8.ATP的注射速度不宜太快 一般文献报道ATP静注速度宜快,在3~5秒钟内注完,这是因为ATP复律的疗效与静脉推注速度有关,快速推注疗效高,缓慢推注则无效。目前看来,注射速度过快,瞬间血药浓度更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SAN抑制,从而引起头昏、头胀、胸闷及低血压。若ATP用于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常用静脉注射,首剂ATP20毫克用葡萄糖稀释至5.0毫升于20秒内快速静脉注射为宜。必要时在持续ECG临护下使用。 9.不宜机械地按体重确定ATP给药量 虽然ATP发挥治疗作用除了与用药速度有关外,还与剂量直接相关。但从目前应用情况看,一次注射10-20毫克可取得较好疗效。首次宜从小剂量开始,无效时逐步递增,单剂量不宜超过40毫克。目前ATP用量已趋向小剂量,每次ATP10毫克静脉注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0.ATP不宜作为“万能药”滥用 因为ATP不易透过细胞膜,因此,能否真正发挥其生理效应,值得怀疑。因此,应避免滥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2007-12-02 22:19:15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