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维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误区
关注者
0
被浏览
1923

  维生素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种类之一,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应用也相对较广泛。但是在临床中,有些医生和患者还存在一些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值得注意。

  误区一:

  把维生素当成营养药,长期使用

  典型病例:患者男,64岁,平时身体健康,有一天出现眼干症状,医生认为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建议他服用维生素A,每天使用10万单位。服用一段时间之后,患者眼干症状消失。由于听说维生素是营养药,可以长期服用,患者就没有停药,一直在使用,以致半年后出现头痛、呕吐等维生素A中毒症状。

  用药分析:把维生素作为营养药,因此就长期使用,这是一种误解。只有当体内缺乏维生素或者患有某些疾病需要使用维生素治疗时,才可以使用维生素。如果每天使用维生素A 10万单位,超过半年,就可能发生中毒。其他维生素类药物也是如此,都不宜作为营养药物使用。

  误区二:

  使用方法不当,导致药物无效

  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 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而且越来越重,后来被诊断为恶性贫血。医生给予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100微克,两周后症状缓解。后来患者嫌肌肉注射不方便,于是自行将维生素B12注射液改为口服,导致病情不久后又出现恶化。

  用药分析:该患者由于自行改变给药方法,把肌肉注射的药物改为口服,这是无法获得疗效的。恶性贫血是因为内因子缺乏导致,必须终身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才能够保证治疗效果。

  误区三:

  联用药物不当,导致毒性发生

  典型病例:患者女,45岁,两周前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使用磺胺甲恶唑(SMZ)治疗,每次1克,每天两次,口服;同时服用维生素C片,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1周后患者出现肾脏刺激症状。

  用药分析:该患者同时使用了两种药物,其中维生素C显弱酸性,而SMZ为磺胺类药物,在服用期间一般需要碱化尿液,以减少析出,减轻对肾脏的损害。两药合用,可加重磺胺类药物对肾脏的刺激和损伤。

  误区四:

  合用药物不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

  典型病例:患者男,47岁,经常出现胃酸、胃痛,诊断为胃溃疡,使用硫糖铝治疗,每次1克,每天4次;因血脂异常,使用维生素E辅助治疗,每次50毫克,每天3次。

  用药分析:该患者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是不合适的。因为硫糖铝、矿物油等药物可以干扰维生素E的吸收,导致维生素E血药浓度降低,从而降低疗效。所以维生素E不宜与硫糖铝药物合用。   

发布于 2010-02-21 15:25:50 IP 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4条评论
还真的好好学习一下
  • 2010-02-21 16:34:11 · IP属地·中国|天津|天津市
    回复 0点赞
学习了,,可是谁能做到万无一失啊,,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呢?我哭了,我是看哭了,
  • 2010-02-22 12:26:26 · IP属地·中国|四川省|内江市
    回复 0点赞
最后一个误区自己也从没注意过呢,谢谢!
  • 2010-02-22 14:26:28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汕头市
    回复 0点赞
毕竟是药不能当饭吃。
  • 2010-02-25 22:33:40 · IP属地·中国|广西|柳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