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野蜂刺伤怎样处理
关注者
2
被浏览
2971
  在农历八月28哪天,珙县四个孩子放学回家,被野蜂刺伤了,随后送入镇医院,下午6点过死了一个七岁。还有三个转入县医院,有一十三岁的第二天又转入市医院抢救治疗毒素已侵入肝脏心脏。还有两位不严重的在县医院治疗,请问这类情况怎样处理。

发布于 2013-09-27 10:30:31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18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8条评论
请同行朋友和老师们赐教为谢!
  • 2013-09-27 10:31:59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回复 0点赞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 2013-09-27 18:51:24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
    回复 0点赞
及时处理,口服:空心菜。外敷:南瓜洛。
  • 2013-09-27 19:52:25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常德市
    回复 0点赞
野蜂蛰伤的,在基屋我们也一般只能对症治疗,级时处理伤口,抗过敏,抗休克。
  • 2013-09-27 20:11:24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肇庆市
    回复 0点赞
抗过敏,抗休克,对症治疗,级时处理伤口。
  • 2013-09-27 21:13:26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这种对毒素特别敏感的人要及时救治,抗过敏抗体克是第一。可以用地米,付肾素,呼吸衰竭的要用呼吸兴奋剂,心脑肾功能的损害。在我们在基层特别要注意,情况不对一定要转诊,不要先观察看看,要不就误事了。如果是多处蛰伤,一定转诊。毒素吸收过多都可能会引起身体的损害。
  • 2013-09-27 21:28:40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宜春市
    回复 0点赞
我的经验是茄子擦或用碳酸氢钠效果非常好望同行一试我以用10年多了
  • 2013-09-27 21:42:01 · IP属地·中国|四川省|达州市
    回复 0点赞
本帖最后由 帅的一踏糊涂 于 2013-9-27 22:21 编辑   据科学家研究,健康的人同时能经得起10只蜜蜂的螫刺,只引起局部反应;如果同时受200-300只蜜蜂螫刺,可能出现肌体中毒、心血管紊乱、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神经麻痹等症状;如同时遭遇500只蜂螫,可能致人死命,当然这种现象极为少见。一般的情况是:被一只或几只蜜蜂螫伤后,螫伤处就剧痛红肿,灼热,或形成水泡,数日内即可恢复。    蜂毒致命的原因,多数在于过敏反应。人们对蜂毒的敏感性各有不同,据统计,大约有20%的人对蜂毒有敏感,其中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敏感性较大。对蜂毒特别敏感,即受一只蜂螫后就导致死亡的人,仅为五亿分之一。   一旦被蜜蜂螫刺后,必须立即把螫针拔去,因为螫针留在皮内的时间越长,进到伤口里的毒液就越多;随即要吮吸出毒液,同时挤压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冰水敷护螫伤部位。再用70%-90%的酒精,或用5%-10%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或3%氨水(阿莫尼亚)溶液涂擦患处。如是过敏患者,出现心脏和神经异常,可服40%酒精溶液或25-50克的酒精加蜂蜜的合剂。蜂螫伤中毒,多数是由于在养蜂场、林区、果园工作或玩耍,不慎惊了蜂窝而引起的。因此千万不要去“捅蜂窝”。 我见过一例被蜜蜂蛰伤后15分钟全身皮肤发红,荨麻疹。立即送医院了。
  • 2013-09-27 22:16:36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回复 0点赞
  马蜂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是昆虫纲膜翅目中的一个亚群,分布地域广,尤其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数量较多。目前发现的马蜂有5科9属23种,最常见的是墨胸胡蜂。每年3月上旬,墨胸胡蜂的活动开始频繁起来,3月下旬开始筑巢,繁衍后代,5月、7月、8月、9月、10月各有一次筑巢期。巢似球形,巢壳似鱼鳞片状,褐色。筑巢之初只有少数几只马蜂,但不用三四个月,种群数量剧增,蜂巢就会被“撑”得像篮球般大,最大的直径可达 1米 左右。马蜂是许多害虫的天敌,对空气质量十分敏感,喜欢在通风透气的地方安家,除了在树木、屋檐和雨篷安营扎寨外,还可在6至7层高的房檐上筑巢。马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如果被惊扰,它们便会群起攻击。     蜂毒的危害     蜂毒的成分十分复杂, 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肽类、酶类及非肽类。蜂螫后数小时到1 周, 可同时或序贯发生多脏器损害, 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毒性肝炎、急性血管内溶血和横纹肌溶解、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及心律失常, 其中以肝、肾损害最常见且严重。被蜂螫后症状轻重取决于蜂毒的量、注毒部位、个人敏感性、生理和心理状态、年龄和性别。头部螫伤重于四肢,老人小孩螫伤重于成人,对蜂毒有免疫者(如养蜂人)耐受力会强一些,但对蜂毒高敏感的人, 一只蜂螫刺即可引起死亡。     蜂螫伤临床表现     1、受伤局部会出现1~ 2 分钟的短暂疼痛, 继而出现皮丘和红肿等炎症,皮温升高, 可持续3 天左右。蜂螫刺5 小时后出现瘙痒,夜晚、温暖或搔抓后加重; 炎症消失后, 在蜂螫处可有一硬结或小脓疱等, 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可消失, 可不留瘢痕。     2、可能出现的全身过敏反应包括泛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炎症, 流涕、哮喘、胸闷、气堵等呼吸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头晕、头痛、心悸、肢麻、烦躁不安、视物模糊、面色苍白或潮红等全身症状, 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昏迷、大小便失禁乃至心脏停搏等。     3、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蜂螫中毒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伤员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蜂螫后数小时至4 日出现少尿、无尿, 颜面及双下肢水肿, 腰痛。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蛋白尿; 尿素氮、肌酐可明显升高,还可出现高血压及电解质紊乱。     4、肝损害,多在蜂螫2~ 3 日后有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 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升高。     5、其他系统器官损害,严重的蜂螫中毒可致急性重度溶血性贫血, 表现为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进行性加重, 血氧饱和度降低; 还可致严重心肌损害, 表现为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及肌酸磷酸激酶(CPK) 明显升高, 心电图示心律不齐,重度肺水肿, 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马蜂窝的摘取     出警时首先要检查装备。出警人员均应备齐各种装备如防化服、消防头盔、防蜂面罩、消防靴、手套等;准备好摘除蜂窝的装备如套蜂袋、点火棒、喷雾器和杀虫剂等;有条件的中队,最好配备一名卫生员或医务人员,携带一些急救药品,以防有人员受伤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到达现场后及时划出警戒区。在马蜂窝周围划出至少 50米 的隔离区,并疏散围观群众,嘱咐周围的居民关好门窗,防止人员被螫伤。然后根据马蜂的习性和筑巢特点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摘除。一是套袋法,用于蜂窝较小并且在手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可直接用套蜂袋套住蜂窝,一网打尽;二是水攻法,多用于春季马蜂窝(春季马蜂成蛹状,危险性较小)。对于离地面很高、身体无法接触到的蜂窝,可用消防高压水枪直接打掉;三是火攻法,先用汽油、柴油喷洒蜂窝,再用点火棒抵住蜂窝直至其烧为灰烬。最后,还应注意摘除蜂巢的最佳时机。马蜂视力较好,尽量不要在白天摘除马蜂窝,最好在黄昏或夜晚进行。在摘除的过程中一旦被马蜂攻击,切忌慌乱跑动、拍打,要注意密实防蜂装备。紧急情况下可以就地用衣服、织物等保护好自己的头颈等暴露部位,原地趴下。      蜂螫伤现场处置要点     1、若伤口残留有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局部清洗以清水为宜(蜂毒由于种群不同酸碱性不易区),然后将蛇药片碾压成粉,用茶水、矿泉水调匀成糊状外涂于伤口处,同时口服蛇药片10-20片。     2、螫伤局部疼痛剧烈时可在伤口近心端皮下注射盐酸吐根碱30毫克或口服镇痛剂。     3、全身症状轻者可口服抗过敏药;重者皮下注射或肌注1:1000肾上腺素0.5-1毫升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5-10毫克。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电话。     5、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后,轻者可以在中队观查,对于症状较重者应急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6、民间治疗方法如鲜马齿苋榨汁局部外敷等对于较轻者可以试用。  
  • 2013-09-27 22:44:45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回复 0点赞
自己可以做到的是肥皂水洗,拔罐吸毒,一边快速拨打120。
  • 2013-09-28 10:51:12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