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缺血性结肠炎一例
关注者
1
被浏览
2071

患者,男,62岁,晚饭后感到上腹部疼为在意,2小时后腹痛加重并向下腹部蔓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大便由黄色稀便转为血水样便.求诊.查:T36.8,P75.R20.BP140/85.苍白痛苦面容.心肺(-).腹部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余(-)考虑:急性胃肠炎.予以胃复安10毫克肌注.抗炎,补液,补钾治疗后无缓解.转上级医院,经检查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缺血性结肠炎没见过.各位对这个病有何认识,请发上来讨论一下.

发布于 2007-12-15 16:16:50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中老年人,餐后突然发生腹痛、大便排出暗红血液 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急性结肠血运不足而引起结肠粘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的急性结肠疾病。肠血运不足可因肠系膜血管阻塞,也可因这些血管的血循环动力学改变引起。本病发病通常在老年人,少数也可发生于青年人或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是餐后患者突然发生轻度或中度下腹疼痛,大便出现鲜血,少数病例可出现剧烈腹痛。可伴有腹泻或便秘,腹胀,病人极度不安,出汗等症状。其原因可能是,餐后人体大量血液集中上消化道,造成原已供血不足的结肠血液更为减少或绝对供血不足,产生结肠粘膜急性缺血性坏死溃疡而出现便血。本病无特别的的前驱症状,腹部检查常仅有轻度压痛,部位大多位于左腹部。任何结肠部分均可罹患,但最常累及脾曲与降结肠。   本病多在患有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心房纤维震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的基础上发病,也有的在施行手术后发病。本病作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作出诊断。镜下可见结肠粘膜发生单发、直线型浅且较长的溃疡,溃疡之常有正常粘膜。本病轻的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发生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 2007-12-15 19:40:40 · IP属地·中国|浙江省|舟山市
    回复 0点赞
缺血性结肠炎 【概述】 系供应结肠的大小动脉发生闭塞或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结肠缺血性损伤。常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衰、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腹主动脉重建术或大动脉炎后。急性结肠缺血为一过性,属可逆性改变,严重者右发生全肠壁坏死、穿孔或持续性肠缺血。 【诊断】 病史及症状: 突然发生的痉挛性左下腹痛或中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血性腹泻,一般24小时内排黑色或鲜红色便。应注意询问是否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年轻人应注意是否长期口服避孕药。 体验发现: 可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有时左骼窝可触及"肿块"。肛指检查指套带有血迹。严重者有腹膜炎或休克等表现。 辅助检查: 可有贫血和白细胞增高,便常规见红白细胞。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褐色粘膜坏死结节。活检见不同程度的粘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纤维化或玻璃样变等。早期钡灌肠可见结肠轻度扩张,可有典型指压征。 应与炎症性肠病、细菌性痢疾等相鉴别。 【治疗措施】 病理早期及时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心输出量。可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氨苄青素4.0g,+生理盐水250ml,VD,2次/d,联合甲硝唑400mg,VD,1次/d。严重患者如有肠穿孔或腹膜炎体征,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预防常识: 本病是老年病之一,发病突然,坏疽型愈后极差,对治疗成功与否影响重大。无论是内科、外科治疗均应掌握时机,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首先去除诱因,例如便秘、感染,心律失常,不合理使用降压药、休克等,建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病人应坚持治疗,多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出现不明原因突发腹痛及便血应警惕此病发生。 百度里找的希望有所帮助
  • 2007-12-15 19:50:26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回复 0点赞
监床上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我在见到这种病是照急性胃肠炎,肠粘膜出血治疗处理的。用消炎,止痛止血处理的。ctfl+entef 血
  • 2007-12-15 20:45:56 · IP属地·中国|四川省|南充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