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腱鞘囊肿,大家是如何处理的?
关注者
3
被浏览
4717

腱鞘囊肿,在基层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患者,我基本没怎么处理过,平时工作以内科为主,但是我知道很多的同仁都可以熟练的处理,大家不妨把自己的处理方法发上来,交流一下:

:[/size] 腱鞘囊肿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冻状粘液的良性肿块,其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主要认为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粘液性变性或局部慢性劳损有关。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逐渐发生或偶尔发现,生长缓慢。极少数病例,囊肿可自行吸收,但时间长。多数病例经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但可复发。极少数病例需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b]

1.一般症状 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囊肿生长缓慢,圆形,直径一般不超过2cm。也有突然发现者。少数可自行消退,也可再长出。部分病例除局部肿物外,无自觉不适,有时有轻度压痛。多数病例有局部酸胀或不适,影响活动。

2.局部症状 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包块,表面皮肤可推动,无粘连。囊肿多数张力较大,肿块坚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囊肿的根基固定,几乎没有活动。B超检查可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   (1)手腕部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侧,少数在掌侧。最好发的部位是指总伸肌腱桡侧的腕关节背侧关节囊处,其次是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在腕关节掌侧的腱鞘囊肿,有时需与桡动脉瘤相鉴别,在切除该处囊肿时要保护好桡动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腕管内的屈指肌腱鞘亦可发生囊肿,压迫正中神经,诱发腕管综合征。少数腱鞘囊肿可发生在掌指关节以远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软骨。

  (2)足踝部腱鞘囊肿:足踝部共有8个腱鞘:前方3个(胫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内侧3个(胫后肌腱、拇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外侧1个 (腓骨长、短肌腱)、后侧1个(跟腱)。以足背腱鞘囊肿较多见,多起源于足背动脉外侧的趾长伸肌腱腱鞘。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可压迫胫神经,是跗管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b] 腱鞘囊肿应与腱鞘炎鉴别:   腱鞘炎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邻近的组织上,起到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内层为滑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由于反复过度摩擦,引起肌腱及腱鞘发生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就是狭窄性腱鞘炎。

[/size]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   2. 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size] 腱鞘囊肿注意对患部的休息。由于腱鞘囊肿是由于反复过度摩擦会引起炎症,因此,患过这种病的人,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的方式。预防注意正确移植工作时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可以用以下方法做预防,常常用热水泡脚,避免脚摩擦受力,如走路蹬自行车,多做脚步按摩,饮食方面应多吃蔬菜水果。

[/b]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针刺疗法: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针灸室董玉梅自1975年以来,采用针灸治疗腱鞘囊肿千余例,总有效率94.74%,随访半年至2.5年,复发率17.64%。复发后可再治愈。其治疗方法如下:在囊肿四周用普通针灸针穿通囊壁,对刺4针,中央1针,1次/d,每次留针30min,拔针后在囊肿处加压压迫,将囊肿内液挤出于皮下,囊肿变平而愈。   [/b]   2.手术疗法 囊肿摘除术为常用的可靠方法。宜在止血带下进行,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如下:   (1)切口:于囊肿最突出处,沿皮纹做稍长于囊肿的横切口。   (2)显露囊肿:切开皮肤后,纵行分离皮下组织,显露囊肿。   (3)摘除囊肿:沿囊肿壁周围分离至蒂部,全部摘除囊肿。如与关节相通,可用细丝线将关节囊开口处缝合。   (4)缝合伤口,局部稍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同前。   (二)预后   预后一般比较好,但亦有部分病例复发。

发布于 2013-10-29 08:23:02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5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5条评论
        3%碘酊局部注入治疗皮肤囊肿   治疗方法:局部消毒,无需麻醉,以12号针头经囊肿旁刺入囊肿,力争抽尽囊中液化物,如抽吸困难,可用盐水或1%普鲁卡因稀释,冲洗后注入3%碘酊0.5~3ml;拔出针头后盖以敷料,按摩5~10分钟,3天后复查,如有囊液可再次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针头在囊腔内,针头不宜刺入过深,以免药物外漏。用于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腱鞘囊肿。
  • 2013-10-29 12:14:47 · IP属地·中国|四川省|资阳市
    回复 0点赞
若不是很大,用手使劲按淌就可以了,不过病人比较痛苦。
  • 2013-10-29 20:14:26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0点赞
也就这几种方法了。根据自己情况实际选择。
  • 2013-10-30 08:46:53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局麻,直接压破囊肿!反正还是会复发的,
  • 2013-10-30 18:52:16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了楼主。辛苦了。感谢,感谢!
  • 2013-10-31 09:53:21 · IP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