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丹参川芎嗪加654-2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关注者
2
被浏览
2702

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合654-2治疗耳源性眩晕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79例均系我院患者,均符合第10版《实用内科学》的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3~62岁,平均41岁;病程3~40个月,平均18个月。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4~58岁,平均39岁;病程4~35个月,平均11个月。

治疗方法 对照采用654-2注射液10 mg加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川芎嗪注射液300 mg,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眩晕、耳鸣、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能从事一般劳动和工作,停药后不复发;②好转:眩晕、耳鸣、头痛、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听力较前明显改善,有时仍复发;③无效:治疗3个疗程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结果
治疗组42例,痊愈33例(78.5%),好转6例(14.3%),总有效率92.8%。对照组39例,痊愈21例(54.1%),好转8例(20.5%),总有效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讨论
耳源性眩晕确切原因不明,可能为变态反应、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钾、镁、钙离子平衡紊乱有关。变态反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迷路动脉痉挛,继而使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导致迷路水肿及淋巴系压力增高,从而产生内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所致。而钾、镁、钙离子平衡紊乱,影响内淋巴形成,使内淋巴扩张引起前庭和耳蜗中纤毛细胞退变所致。目前常采用654-2静滴治疗,654-2能解除平滑肌病变,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常有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治愈率低。丹参川芎嗪的有效成分阿魏酸.能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解除痉挛,又能透过血脑屏障,对内耳循环有疏通作用,解除膜迷路血管痉挛,消除内耳迷路水肿,改善前庭和内耳的循环,使内耳淋巴压力下降,与654—2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迅速消除眩晕、耳鸣、头痛、恶心等症状,改善听力。丹参川芎嗪又可减轻654—2引起的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

丹参川芎嗪加654—2治疗耳源性眩晕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但对青光眼、心动过速、前列腺增生患者忌用。

发布于 2010-04-06 22:16:18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惠州市

2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条评论
继而使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导致迷路水肿及淋巴系压力增高,从而产生内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所致,加甘露醇效果更好,我一直都是这样用,输液完了病人就好了好多
  • 2010-04-07 10:45:15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黄冈市
    回复 0点赞
说的很好,以后要多多向你学习
  • 2010-04-07 11:01:06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