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种静脉补钙方式的临床探讨
关注者
1
被浏览
4649

静脉补钙主要是治疗低血钙、骨质疏松症及抗过敏等时的常用方法。临床上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静脉推注时,要求速度每分钟不超过1~2 ml[1]。我科为肾脏疾患者,80%以上患者需要补钙治疗,最多时,1 d可达20余人,两个护士需用3 h以上的时间,且注射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被迫终止注射或减慢速度,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上述情况,自1998年起,笔者将静脉注射补钙改为静脉滴注,经临床观察,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本院住院应用静脉补钙治疗的100例患者,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在121~487 μmol/L,血钙在1.77~2.05 mmol/L,均排除口服补钙药物的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年龄18~87岁;对照组50例,年龄15~83岁。操作前签属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均采用10%葡萄糖酸钙20 ml加10%葡萄糖20 ml稀释后静脉注射(第一瓶液体输注完毕后,直接将稀释好的钙注入液体瓶内,且确保不与瓶内药液存在配伍禁忌,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20 ml加10%葡萄糖酸钙20 ml直接静脉缓慢推注(1~2 ml/min),7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测定血清钙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胸闷、烦躁、全身灼热、大汗淋漓、头晕、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在治疗过程中,血钙浓度上升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9,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省略)。?

2 讨论?
在临床中常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低钙血症、各种过敏,然而,在常规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时,却有绝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烦躁、全身灼热、大汗淋漓、头晕、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再者,过多患者应用钙制剂治疗,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负担,针对上述状况,笔者将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改为静脉滴注,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资料组显示,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清钙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静脉注射与静脉滴注均能达到同样满意的治疗效果;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有文献指出,使用静脉推注补钙应缓慢(每分钟不超过0.5 ml),因钙离子能够兴奋心脏,注射过快会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引起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烦躁、心律失常甚至休克。在临床应用中虽然已将钙稀释,并缓慢注射,但仍有大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静脉推注速度不均匀,快慢不易掌握,若过快时,会导致血钙一过性升高,而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而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补钙,可使血钙缓慢上升,可避免上述不良反应,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操作时间,护理人员可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更好的做好各项工作。?

发布于 2010-04-09 22:08:27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惠州市

1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条评论
这样补钙方法很好呀,能够解放护士,加之滴速恒定,不良反应也减少了很多
  • 2010-04-12 12:43:06 · IP属地·中国|江苏省|淮安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