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塞通片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病例分析
关注者
1
被浏览
3109

【摘要】 目的 验证血塞通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立血塞通片治疗组和氢化麦角碱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片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血塞通片为三七总皂苷加适量赋形剂制成的片剂。三七总皂苷含有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f,Hg,,Hg2,Rh1,三七皂苷R1,R2,R3,R4,R6等20多种皂苷成分,其中以人参皂苷Rb1,Rg1,三七皂苷R1含量最高[1]。血塞通片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本院于近几年运用血塞通片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口服氢化麦角碱(喜得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88例均系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治疗组48例中,男20例,女28例;43~85岁,其中40~60岁者10例,61~70岁者16例,71岁以上者22例。对照组40例中,男14例,女26例;41~80岁,其中40~60岁者8例,61~70岁者14例,71岁以上者18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性栓塞”、“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诊断标准:①年龄在40岁以上,具有头痛、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肢麻易疲等症状,并有舌体胖大,色暗红,脉浮虚或弦缓等气虚血滞征象;②血脂升高;③脑血流图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2]。?

1.3 病种分类48例中,单纯脑动脉硬化者12例,合并冠心病者25例,合并高血压者11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均以血塞通片为基本方治疗。服法:3次/d,100 mg/次。?

对照组均以口服氢化麦角碱治疗。服法:3次/d,1 mg/次。?

2.2 统计学方法 两样本率比较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0.05。?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脑血流图示脑供血明显改善,血脂下降至正常范围者;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脑血流图示脑供血改善,血脂下降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脑血流图与血脂均无变化者[2]。?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48例中,显效35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服药7 d~15 d,平均治疗时间(10±3)d; 对照组40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平均治疗时间(20±6.5)d。见表1、2、3。?

经过χ2检验,得知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经过t检验,得知两组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面部发红,发热3例,发生率为6.25 %,眼花1例,发生率为2.08 %,口干咽痛3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面部发红,发热3例,发生率为7.50 %,眼花3例,发生率为7.50 %,鼻塞2例,发生率为5.00%,体位性低血压2例,发生率5.00%。两组不良反应均发生在口服药物10 d后,停药后1~3 d内可自行缓解,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治疗。?

4 讨论?
眩晕是一种主观症状,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有人谓是运动错觉。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头痛头晕,甚至目眩,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容易疲劳,不能胜任正常的学习与工作[2]。血塞通片的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3]。故解除了眩晕病的动脉痉挛、改善局部供氧,使眩晕症状迅速缓解。?

氢化麦角碱是一种脑代谢促进药,具有促进神经元能量代谢,激活突触传递,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脑循环,也能有效的控制眩晕症[4]。?

本组病例治疗结果表明血塞通片和氢化麦角碱均能有效控制眩晕症,有效率分别为93.75%、9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 d、20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塞通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氢化麦角碱的低。?

综上所述,血塞通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无明显禁忌证,适合临床应用。?

发布于 2010-04-09 22:17:03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惠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