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柏地黄丸新用途
关注者
0
被浏览
3851

知柏地黄丸新用途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清《医宗金鉴》一书。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共8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遗精、盗汗、咽喉肿痛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择介绍如下。 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据临床报道,有人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显著。 方法: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天为1疗程。 2.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据报道,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患者44例,取得显著的效果。 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服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2次,每日早晚各1次,以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3.治疗遗精: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虚失固型遗精36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9例,占80.6%;好转者5例,占13.9%;无效者2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5%。 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劳累过度,20天为1个疗程。 4.治疗男性不育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男性不育症患者55例。经用药4~6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8例,占87.3%;无效者7例,占12.7%。 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见效。服药期间,宜戒房事。 5.治疗不射精:有人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不射精患者12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9例,无效者3例,治愈率为75%。 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温开水送服,20天为1个疗程。 6.治疗老年干燥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干燥症(口、舌、鼻干燥,便秘者)19例。经用药10~15天后,其中治愈者16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4.7% 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3~5天即可见效 7.治疗肾病综合征:本病为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四大特点。肾病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多属“水肿”、“虚痨”、“腰痛”等范畴。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颇佳。 用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1疗程。70 其中治愈者13例,占81.3%;好转者2例,占12.5%;无效者1例,占6.3%,总有效率为93.7%。一般用药1周左右开始见效。 8.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有人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患者22例,经用药6~12天后,其中治愈18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0.9%。 用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 9.治疗顽固性盗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学称顽固性盗汗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而引起,故用本药治疗,收效较好。 用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早、晚各1次,用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 老年性干燥症 方法是内服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每次8丸(相当于原生药的3克),每日服用2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该药有滋阴、生津的作用。 慢性咽炎 口服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每次8丸,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7日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显效。该药有滋阴降火,利咽生津的作用。 急性尿路感染 内服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每次8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5日为1个疗程。该药有通利小便,滋阴降火的作用。 血精 口服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每次8丸,早、晚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可显效。该药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作用。

发布于 2010-04-14 13:20:14 IP 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不论何病,只要有适应证(辩证论治)无禁忌证就可用。
  • 2010-04-14 13:27:32 · IP属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
    回复 0点赞
{:6_280:}{:6_280:}{:6_280:}
  • 2010-04-16 18:51:40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合肥市
    回复 0点赞
好的东东,就是好{:6_305:}
  • 2010-04-20 16:49:56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邯郸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