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甲氰咪胍少见的不良反应
关注者
0
被浏览
2275

.1 心脏的损害 黄子杰 [2] 报道静滴甲氰咪胍0.8g,每月1次,1例患者3天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2例患者5天后发生,1例患者7天后发生,男3例,女1例,年龄54~73岁;耿丽萍 [3] 报道1例男性34岁患者,口服甲氰咪胍0.4g,3次/d,2天后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这就说明在常规用量下口服、静脉给药均有引起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还有周英 [4] 等报道用甲氰咪胍致心律失常2例;宗立彦 [5] 等报道甲氰咪胍引起心脏传导阻滞2例;赵日科 [6] 等报道用甲氰咪胍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现心律失常2例;李松杨 [7] 等报道用甲氰咪胍致低血压心肌损害1例,均治愈。

  1.2 胰腺炎 姚英英 [8] 报道一男性患者,51岁,口服0.4g甲氰咪胍,每天1次,每日服后3~5h感觉全身乏力、嗜睡、四肢关节痛,第3日腹痛难忍,呈束状带向两侧腰部放射,平卧时疼痛加重,血象显示:WBC12.7×10 9 /L,N93%,L6%,血清淀粉酶328u/L,B超提示胰腺炎,后肌注阿托品0.3mg,静滴青霉素800万U,氨苄青霉素4g,5h后缓解,3天后治愈。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 皋群 [9] 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58岁,静滴甲氰咪胍0.4g,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2次/d,16天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WBC2.0×10 9 /L,RBC1.74×10 12 /L,HGB50g/L,PLT78×10 9 /L,考虑为甲氰咪胍所致。另1例男性患者,26岁,因呕吐200ml咖啡样胃内容物而加用甲氰咪胍0.4g,以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静注,2次/d,10天后呕吐停止,7天后患者全血细胞较前下降,11天后全血细胞进一步下降,WBC1.3×10 9 /L,RBC2.97×10 12 /L,HGB40g/L,PLT40×10 9 /L,Ret为0.002,连续复查均显示降低,考虑为应用甲氰咪胍所致,停药1月后,血象恢复正常。.5 过敏性休克 周发旺 [11] 报道1例女性患者,36岁,口服甲氰咪胍0.4g后出现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抢救后好转。王春胜 [12] 曾报道1例女性患者,57岁,因静滴甲氰咪胍0.4g,加5%葡萄糖液200ml中输至5ml后出现大汗、皮肤潮红、口干、血压降低(40/20mmHg)等症状,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经抢救痊愈。后又报道1例男性患者,20岁,同样输入上述液体后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后抢救痊愈。董文珠[13] 等报道1例静滴甲氰咪胍致过敏性休克。

  1.6 急性肾衰 王顺英 [14] 等报道1例男性患者,静滴甲氰咪胍0.8g,1次/d,加入300ml液中,输至200ml时,患者出现无尿、双下肢水肿症状,考虑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逐渐恢复。

  1.7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于秉新 [15] 等报道1例女性患者,20岁,服用甲氰咪胍0.4g,3次/d,5天后出现两腿数处紫癜,实验室检查PLT为20×10 9 /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改用奥美拉唑及泼尼松、维生素C片,1周后紫癜消失。 2 分析

  2.1 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2.1.1 药物的因素 甲氰咪胍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其结构亦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另外甲氰咪胍原料中的杂质成分也会与其不良反应有关,因此质量标准的杂质限量控制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必要条件。

  2.1.2 患者的因素 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年龄、性别、患者的病理生理、膳食等都会影响药品的不良反应。

  在此笔者建议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使用该药时,应对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静脉滴注时必须严密观察,并在使用之前做皮试。切忌静脉推注,以免出现严重副作用及过敏反应。

发布于 2007-12-26 21:57:44 IP 属地·中国|湖南省|邵阳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