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防治
关注者
0
被浏览
3195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防治

输液疗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以输液为载体,通过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具有起效迅速,给药剂量准确等特点,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多因药品、输液器具及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输液反应,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因此,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是开展临床药学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内容之一,现将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输液反应的分类 临床发生输液反应可分为3类:季节性输液反应、散在性输液反应及迟发性输液反应。 (1)季节性输液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发生在夏季,输液反应人数较多且集中;输液反应的液体多为夏季生产且为同一品种和同一批号。停止使用或更换此批号,输液反应不再发生。 (2)散在输液反应无明显的规律性,其原因的查找比较困难,临床表现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输液反应,以散在个别患者为主,加药的液体发生输液反应的较多。 (3)迟发性输液反应的特点是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双热峰”,即在用药前、后1h和3h病人体温上升,它表现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输液反应。 2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 当输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达1μg/kg以上时可发生输液反应,常在0.5~1h内使人体产生发冷继而发生颤抖、发热、出汗及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严重者会产生昏迷和虚脱。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肺水肿,微血管栓塞等。 3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 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输液制剂中污染热原或微粒所致,其污染的途径和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输液质量。输液本身含有过量的热原,是产生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是由配制输液用的原辅料引入和生产过程中带入。 (2)输液中所加入药物的质量。虽然输液本身质量是合格的,但由于加入输液中的药物本身含有过量的热源,一旦输入病人体内也将发生热原反应。因此加入输液中的药物必须严把质量关。 (3)输液器具。输液器具包括注射器、输液器等,这些必须达到无菌、无热原,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必须每批检查,凡检查不合格的产品禁止使用。 (4)内毒素的重复作用。输液反应主要是输入体内的内毒素达到了人体耐受的阈值(1μg/kg)而造成的。由于输液用于治疗前,往往经过很多环节(如加入其它药物),在加药过程中所使用的注射器、加入的药物及输液管都含有少量的内毒素;此外当加入的是安瓿注射液时,可能因安瓿打开时间长而落入了细菌和尘粒,若再加入输液中均可导致输液中内毒素增加,当输入人体内毒素的数量超过人体 耐受的阈值时就会导致输液反应。 (5)输液室环境污染可能引起输液反应。在出现热原反应时,除了一次性输液器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室内尘埃较多,加之探视人员多,造成输液室环境污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尘粒,而导致输液反应。所以输液室的环境卫生必须引起重视,要定期进行消毒、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此外输液时采用终端过滤器和换气两端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防范措施。 (6)药液的运输保管不当导致注射液质量下降而引起输液反应。注射液在运输过程中或从药库药房发出时,瓶与瓶相互发生碰撞、挤压可能造成瓶体裂痕和盖口松动漏气,而被微生物污染,另外由于贮存环境不当或贮存过久,可发生分解聚合而产生杂质,导致输液质量下降(如碳酸氢钠、复合氯化钠及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贮存过久会与玻璃瓶发生反应,而引起输液反应,临床上发现高热患者较一般患者易发生输液反应,冷刺激可导致微血管痉挛,进一步引起或加重循环障碍而发生输液反应。 (7)用药不合理产生的输液反应。许多药物在输液配伍中因溶解度小、pH改变、离子的聚合或分解等原因,生成不溶性微粒,导致输液反应。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在液体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分解聚合产物,形成过敏性聚合物而产生药热反应型过敏反应。因此,这类药物应在输液时即时加入,以较高浓度短时间内输注完毕,以防分解。此外输液速度过快,也可使单位时间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超过人体的耐受值,而引起输液反应。另外输液的温度与人体温度差过大,也可能发生输液反应。 (8)患者的个体差异。由于患者的体质与机能状态不同,患者对热原和药物的反应程度也不同,神经系统处理抑制状态时,对热原和药物反应不敏感,处于兴奋状态时则较敏感,在临床中年老体弱、高热的患者,重症患者及术后病人易出现输液反应。 4 输液反应的预防 (1)严把药品质量关,对注射液及加入药品质量要严格检查,从根本上杜绝输液反应。 (2)输液器具一定要严格把关,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输液前要认真查对大输液瓶有无损坏,瓶盖是否松动,药物的失效期,液体中有无杂质,混浊和沉淀,有其一均不可使用。 (4)一种液体中不宜加入多种药物,以防药物间产生配伍变化,或因内霉素的累积而导致输液反应。 (5)掌握好输液的速度及输液环境,输液前通过输液管排掉的液体不少于30ml,以便对输液管进行清洗,此外还要掌握好输液的速度。 5 输液反应的治疗 (1)早期处理:部分患者早期有寒战症状,此时体温虽属正常,也预示反应的发生,轻者可减慢滴速度来密切观察,症状进一步加重,须立即停止输液,同时酌情给以非那根、安定等药物肌注或地塞米松静注,有紫绀者应予吸氧,早期采用654—2静注治疗。 (2)早热期处理:①物理降温:常用方法有酒精擦浴及 冷水擦浴等。②药物降温:常用的解热药有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发布于 2008-01-07 20:38:18 IP 属地·中国|河南省|周口市

7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7条评论
输液反应是医生在用药时常出现的问题,楼主的论述有理论根据,学习了.
  • 2008-01-07 21:53:08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提供,实用:ws :ws
  • 2008-01-08 14:58:29 · IP属地·中国|山西省|晋城市
    回复 0点赞
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其实,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   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   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   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强调,大多数人对于输液可能和吴女士有同样的理解,这是缺乏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   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   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专家建议: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   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   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   北京安贞医院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   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   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   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   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误区三:常听人讲,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脑血栓,都到医院要求输液。连有些医生都奇怪,为什么我们开的这些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传言呢。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走出误区:遵医嘱吃降压药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才是预防脑血栓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并不可能长期有效。所谓每年春秋两次输液可以防脑血栓是没有道理的。   医学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粘度增高、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腔狭窄,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脑血栓往往伴有高血压,而长期的高血压也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使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溢血。因此,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专家提示:   在生活上,脑血栓患者要注意:   1.消除不良危险因素的影响,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有效控制血压。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要保证充足睡眠,远离烟、酒。   3.应注意营养素的合理搭配,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不暴饮暴食;减少食盐摄入量(5克以下)。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   5.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   误区四:经常有人谈论说,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   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走出误区:自行输液存在4大安全隐患,实在要输液也应去正规医院   专家指出,这样至少忽略了4大安全隐患:   1.药物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假药,过期、过质的药,将会严重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2.注射器的安全问题:如果消毒不彻底,或者注射器感染了如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就可能感染这些传染病。   3.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可能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   4.输液的人员问题:输液人员是要通过严格训练和考核的,不要相信一些没有行医执照的“江湖郎中”,另外自行输液要慎重,不要让你的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专家建议,在必须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您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合格的环境下、正确的操作下进行输液。即使是医生要求输液,您也要问个明白。尤其当要给您输抗生素或激素时,更要问清楚为什么,以防滥输液给您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   1.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啰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旨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 2008-01-08 15:30:47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郑州市
    回复 0点赞
谢了,我认真学习了.
  • 2008-01-11 13:35:59 · IP属地·中国|广西|玉林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提供,实用 :ddv :ddv :ddv
  • 2008-02-03 21:19:25 · IP属地·中国|广西|玉林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分享。辛苦了:gb :gb
  • 2008-02-03 22:32:55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泰安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提供,实用:ws
  • 2008-02-08 09:13:03 · IP属地·中国|天津|天津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