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咳嗽2个月,间歇发热、胸痛、咯血1月
关注者
0
被浏览
2403

患儿男,10岁,因咳嗽2个月,间歇发热、胸痛、咯血1月余入院。 2个月前患儿无诱因出现咳嗽、以阵发性干咳为主,时有痰中带血丝,无喘息,予“止咳药”口服,症状无减轻,并逐渐加重。1个多月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0℃,伴左侧持续性胸痛、咳嗽和深吸气时加重,无放射痛。当地医院予红霉素抗炎治疗1周,症状明显减轻,好转出院。10天前,患儿又出现发热、咳嗽和胸痛,性质同前,胸痛转到右侧,仍有痰中带血丝,偶有心慌及胸闷,无呼吸困难。当地医院给予“头孢曲松”治疗无效,以“肺炎性质待查”转入我院。 既往史: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史,于3岁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杂音消失,于8岁时体检又发现心脏杂音。 入院查体:T:38℃,P:105次/分,体重25kg,双肺呼吸音稍粗,左右对称,右侧脊柱旁深吸气末可闻及少许罗音。心律齐,心脏听诊在左侧第4~5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杂音性质可随体位变化,左侧第2肋间可闻及第2心音分裂。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入院时实验室检查:WBC:12.4×109/L,N 79%,L 21%,HB147g/L,PLT328×109/L。CRP:205 mg/L。PPD5U(-)。血生化和血气分析正常。凝血三项:PT、APTT正常高限。,FIB:4.81g/L稍增高 血培养多次阴性。血Ig系列、CD系列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改变,心房扩大. X线胸片1 入院时(病程2个月时)右肺门外及左下肺心缘旁可见片影,左上肺纹理乱 右肺门著明,心影丰满 X线胸片 2 (病程67天时) 右肺门增浓,边缘模糊,左肺纹理粗乱下肺纹理模糊 请分析一下 1 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 鉴别诊断

]

发布于 2008-01-11 14:03:32 IP 属地·中国|浙江省|舟山市

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4条评论
1、本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2、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史,于3岁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杂音消失,于8岁时体检又发现心脏杂音。 3、反复高热 4、心脏听诊在左侧第4~5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杂音性质可随体位变化,左侧第2肋间可闻及第2心音分裂。 初步考虑 感染性心内膜炎 1、双肺呼吸音稍粗,左右对称,右侧脊柱旁深吸气末可闻及少许罗音。 2、 WBC:12.4×109/L,N 79%,L 21%,HB147g/L,PLT328×109/L。CRP:205 mg/L。PPD5U(-)。血生化和血气分析正常。凝血三项:PT、APTT正常高限。 3、X线胸片1 入院时(病程2个月时)右肺门外及左下肺心缘旁可见片影,左上肺纹理乱 右肺门著明,心影丰满 X线胸片 2 (病程67天时) 右肺门增浓,边缘模糊,左肺纹理粗乱下肺纹理模糊 初步诊断 心脏瓣膜性疾病引发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 因为化验检查区于正常、排除 肺结核、
  • 2008-01-11 20:18:59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分析: 1.7年前做过室间隔修补术, 2年前又发现有杂音, 2. 2 个月前干咳,用药效果差, 并逐渐加重,1个多月后, 有发热,红霉素抗炎治疗1周,症状明显减轻,好转出院,10天前,症状又出现, 用头曲效果差,说明是反复感染。 3.患儿的体征: 肺部-----双肺呼吸音稍粗,左右对称,右侧脊柱旁深吸气末可闻及少许罗音, 考虑肺部有炎症。什么类型的炎症? 心脏-----心脏听诊在左侧第4~5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杂音性质可随体位变化,----------考虑心脏器质性病变,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 4.辅助检查:WBC:12.4×109/L,N 79%,CRP:205 mg/L提示炎症。 心电图: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改变,心房扩大.------是否为房间隔缺损? 5.体重25kg, 偏瘦,发育不良? 诊断: 1.肺炎。 2.还有先心存在(搞不清了,我学习!)
  • 2008-01-11 22:33:00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渭南市
    回复 0点赞
感染性心包炎。不太成熟的意见,有血培养的话最好。做个心B超
  • 2008-01-12 15:04:25 · IP属地·中国|山西省|运城市
    回复 0点赞
该患儿病情特点为: ①有基础心脏病史? ②有心内膜损害证据 ③全身感染表现 ④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胸痛部位多变,胸片示胸部片影多发,变化快 ⑤抗炎治疗有效。虽然血培养阴性,但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确诊。患儿同时出现呼吸系统表现,胸片有浸润阴影,最初考虑肺炎,且应用抗炎治疗有效。但是不久就发现,在持续抗炎治疗下,肺部阴影多变,原有浸润影刚有吸收好转,另一部位又出现新的浸润影,伴有高热胸痛等临床症状的恶化,用单纯肺炎难以解释。于是考虑患儿肺部症状是否与其心脏病变有关,即用“一元论”观点来解释整个疾病。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的赘生物有脱落进入肺循环的危险,故做了D-二聚体检查(500 μg~1000 μg/ml),明显升高,提示体内可能存在血栓性疾病。 鉴别诊断 1)合并普通细菌或病毒性肺炎:患儿在2个月期间出现4次不同部位的肺炎,而免疫功能检查正常,临床不支持,基本可排除。 (2)嗜酸细胞性肺炎:该病的X线胸片特征为云雾状斑片影,呈游走性,可于短期内消失及另一部位复发,应考虑。但本患儿未出现血嗜酸细胞增多,临床无哮喘样发作,对抗炎治疗效果好,均不支持该病。 (3)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可出现咳嗽、咯血,但患儿无结核中毒症状,PPD皮试(-),无结核接触史,胸片表现不符合肺结核,故可排除。 (4)其他可引起咳嗽、咯血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从病程及胸部CT结果可基本排除。 (5)肺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是右心瓣膜上的赘生物可脱落进入肺动脉引起局部的肺栓塞,由于是感染性栓子,故可引起栓塞部位继发感染,若赘生物反复脱落,则可引起反复肺栓塞及肺部继发感染。本患儿有基础心脏病史和三尖瓣赘生物,临床出现反复肺部感染的症状,血D-二聚体升高,胸片呈变化的多部位浸润影,抗炎治疗有效。。故本病例肺栓塞诊断成立。 这个病例是转来的! 本帖最后由 文殊兰 于 2008-1-16 18:49 编辑 ]
  • 2008-01-16 18:43:02 · IP属地·中国|浙江省|舟山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