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我们的宇航员上去了;阴阳,照旧是一盆浆糊。你说哪个难? 伤寒论,我们主要学六经病证篇。六经,三阴三阳,是一阴一阳的量化、细化、深化、具体化,总之是阴阳问题。 阴阳问题,是中医基础理论问题,太大太复杂啦。说它太大,是因为,说它太复杂,是因为阴阳者“”。 我想不透,说不清,道不明,置之不论。 阴阳问题,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更为现实的,是个临床基本问题,因为:“”。对我来说,这里一个色字,伤寒论中描述不多;一个脉字,伤寒论中,也是中医和老百姓都很看重的一个方面,而本人又恰恰在脉学方面差劲,常常不敢凭脉辩证。也因此,只好更加注意望色方面和症征方面,来辨别阴阳,企图补偿脉学不精的缺憾。而色脉两项又恰恰是四诊中的两个客观指标,这就够糟糕的了! 在这里,“察”和“辩”,都是具体的临床诊察过程;“别”,辨别,是辨证过程,临床思维过程。思维判断的目标指向,是要探求病本之所在,因为“”,比较公认的观点,比如姜老、陆老都认为这个“本”,就是阴阳,“”。 ,阴阳,又恰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西医的病灶,可以通过设备检测到,通过手术拿出来,通过仪器做病检。西医临床,一个病人的肿瘤,可以通过设备看到测量到,通过手术拿出来,通过病检来定性。而中医的阴阳,六经,则不然。
刘老举例:一女工,38岁。长期患呕吐,兼有低烧,服药已百余剂不效。脉弦而舌苔白滑。时有进修生陈君在侧,问曰:“此何证也?”,余曰:“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服三剂而吐止烧退。 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阴阳”。 郝老举例:一大批化学烧灼伤的病人,---刘老只念了两句原文:“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郝老心领神会,开方:柴胡2000克,---。用大锅煎药,60人一方,这种西医束手的病人就全好了。 这里我们也没有看到阴阳。 这两个病案,是“小柴胡汤主之”的伤寒方剂。我们当然很想多看点这类病案,最好是积攒上一大推,临床时依样画葫芦,也手到病除。不用再费这个劲来讨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之类的东西啦。比如遇到一个持续发热,呕吐的病人,是不是照开小柴胡汤就行了?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伤寒论毕竟是以阴阳,一阴一阳,三阴三阳为基础的。不了解这些基础的东西,照着刘老的样子,照猫画虎,这个小柴胡汤,怕是只听刘老的话,不肯听我们的话吧!
原序:“-----。”其中的《阴阳大论》失传,不见于所有已知文献,也因此有人怀疑不是一本专书。 “”此段文字,冉老、姜老都认为不是仲景原序。但是,即便如此,“经络府俞,阴阳会通;”仲景是能够认可的。 从原序,我们得知仲景的阴阳学术源自内经。
发者,发挥;明者,阐明。以伤寒病的临床实际来发挥、阐明阴阳理论的具体运用。 这里把姜老的一段文字整理如下: 虽分三阴三阳,总纲则是一阴一阳。阴阳为辨证论治的基础。 表为阳;里为阴。 胃实为阳明;脾虚为太阴。 项背强之为太阳;腹满痛之为太阴。 三阴主寒;三阳主热。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 少阴脉微细,欲寐,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背恶寒; 阳明脉大,大热,大渴,大汗出,胃中干,便秘。 脉数急者为阳,脉迟弱者为阴。 [b]内经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b] 此则三阴三阳之总则也。 重津竭于内,急阳亡于表; ?(没有写,因为姜老只是举例说明。) 姜老说:伤寒论六经概括内经全面阴阳概念。
也可以说,原序里“”这个“半”,不仅是具体病证的辨证论治内容,也可以看作是,阴阳理论在辨证论治方法上的具体运用举例。至于剩下的那一“半”仍然离不开阴阳之道吧! 所以我们说,伤寒论是以阴阳为纲,对内经阴阳理论的具体发挥、阐明。是阴阳理论、学术原理,在伤寒临床上,具体病种、病症、证侯中的示范。三阴三阳,是一阴一阳、阴阳理论的量化、细化、深化、具体化、临床化。 也就是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阴阳之道,完全可以为我们所认识,具有了我们看,姜老上面的文字,真真是:
发布于 2014-05-05 22:48:48 IP 属地·中国|山西省|长治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0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