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血压治疗的策略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越来越重视收缩压及脉压的变化;
2.推广联合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使血压达标;
3.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更为重要是在于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4.降压的同时,要对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但是,在临床上有相对多医生和患者对于这些问题认识不到,出现治疗上误区。 1.应重视对于收缩期高血压的控制: 认识不到收缩压升高对靶器官的损害远远超过舒张压的升高:在一般人群中,年龄》55岁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则增长缓慢,其结果是脉压差越来越大,因此收缩期高血压是衰老发生的一种常见现象。以往人们认为收缩压的升高是随年龄增长的一种生理现象,不存在有什么危险,但是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对于靶器官的危害性更大,是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左心室肥厚、冠心病、AMI、心力衰竭> 的独立危险因素。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具有低肾素、低交感活性即高血容量、高排出量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以用利尿剂及钙拮抗剂为主,可以有效降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2.不重视对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治:主要是由于长期左心室的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心肌细胞被动拉长,刺激心肌细胞分泌释放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细胞收缩力下降,最终出现慢性心力衰竭。 3.不认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负荷增加,左心室心肌细胞增大肥厚,心腔结构发生重塑,开始时还可以代偿,到了晚期则失去待偿能力,即可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4.不重视脉压的变化:脉压差变化可以作为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用来预测高血压的预后,尤其是对于脑梗塞或脑出血、AMI、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具有明显意义。在治疗方面可采用钙拮抗剂和ACEI或Ang‖拮抗剂均可作用于主动脉等大血管,降低其阻力,因此对于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选择钙拮抗剂。 5.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束手无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患者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种降压药物治疗仍然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血压水平<140/90mmHg>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发布于 2014-05-12 17:44:40 IP 属地·中国|山西省|运城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0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