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看以下临床现象:
1、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占1/3病例,常误诊为上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水样便,呕吐常发生在腹泻之前,腹泻出现后呕吐持续1-2天停止。
2、细菌性痢疾:典型痢疾起病急,先有发热、纳差,继而出现腹痛、腹泻,中毒型痢疾则表现为突发高热,反复惊厥,迅速出现昏迷或休克,、肠道症状初期多不明显,有时在高热、惊厥出现后6-12小时才出现黏液便。
3、肠道外感染导致的腹泻:当小儿患肺炎、中耳炎、肾炎、脑膜炎、败血症或病毒感染如麻疹、流感时,由于细菌毒素或病毒的影响,可发生轻到中度腹泻,大便稀薄或水样,但无脓血,不伴腹痛,大便培养阴性,镜检无特殊,疾病早期如胃肠症状较重,而原发疾病的特征尚不明显时,常被误诊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
4、小儿发热与口腔的动态检查:这方面“仲景传人”版主在一些帖子中说得很详细了,一般而言,发热高峰出现过后,疾病该有的体征也已表现出来,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若家属诉昨晚已经出现39.5°C,则就诊时一般已出现脓点,若未见扁桃体肿大,基本可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但事情总无绝对,对于小儿发热性疾病,时时关注口腔内的变化是很有必要的。我就经历过首诊扁桃体无肿大而次日化脓的发热患儿,也经历过首诊仅见扁桃体有脓点次日出现口腔内大量疱疹的患儿。也经历过以发热、呕吐、白细胞升高为首发症状,次日出现黏液便,大便常规示细菌性肠炎的患儿。
总之,儿科疾病的特点是变化快,有时诊断思路必须有预见性,跟家属交代病情时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对,只能说边治疗边观察。另外,儿科疾病的这种特点,也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问题,教材上说,对于小婴儿、体弱儿,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因为如果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甚至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对于这一类患儿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大部分普通儿童,又该如何选择呢?因为早期可能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缺乏使用抗生素的依据,但如果等细菌感染表现出来之后再用,轻则流失病人,重则出现疾病的迅速恶化。我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很矛盾,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听听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发布于 2014-06-21 18:46:16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南昌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2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