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在线】不可不看:常见急诊应急方案——创伤急救
关注者
1
被浏览
1424

[/color] 当患者发生大面积急性创伤时,由于基层医护人员急救经验不足,常常会导致救治措施不当,贻误抢救。作为村医,我们应不断加强创伤急救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做好急救实践技能的训练。 一、止血
动静脉出血辨别:动脉出血颜色鲜红,有搏动,出血速度快;静脉出血颜色暗红,呈涌出状或缓慢外流。 止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压止血法:多用于四肢、头面部的动脉出血。应在伤口近心端循动脉行走部位,用手指或手掌将动脉压向深面骨骼上,达到止血或减少出血之目的。紧急情况下可隔着衣服压迫,然后再换用其他有效止血方法。村卫生所的备用止血包内应备有:止血粉、云南白药、止血纱布,这些均具有较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止血纱布具有止血、镇痛、消炎的作用,适用于创伤性出血的贴敷或填塞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常用于四肢小动脉或静脉出血,在出血部位伤口处置一棉垫或厚敷料块,用三角巾或绷带或其他长条形布料加压包扎,压力以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度。颈部大血管出血可采用填塞法止血,或在健侧加用夹板或将健侧的上肢举过头做为支架,作单侧加压包扎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没有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动脉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可分别在腋窝、肘窝、腹股沟放置纱布、毛巾或衣服卷成的垫,然后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绑扎并屈曲肢体。 4.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其他止血法无效的四肢大动脉出血,采用缩紧止血的方法。此法应掌握好扎止血带的部位:上肢一般应扎在臂上1/3处,下肢一般应扎在大腿中上1/3交界处。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以免损伤皮肤,松紧度适宜,以能止住动脉出血为度,注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并快速上送。扎止血带时间尽量不超过半小时,中途应放松30~50秒。 二、包扎
对于开放性创伤应及时进行妥善包扎,做到快、准、轻、牢。注意:伤口部位不涂酊,伤口内不撒消炎药粉;急救包的敷料及创面伤口应保持无菌;对于暴露伤口只有情况许可,可脱去衣服暴露伤口,应先脱健肢,后脱伤肢,穿时则相反;前臂或小腿伤,伤情允许,可卷起衣袖或裤腿;伤情严重或情况紧急时,可沿衣缝剪开伤口部位的衣服;冬季可作伤部棉衣开窗,包扎后注意保暖。 三、上送
护送患者到上级医疗机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如120急救车因路途偏远未及时到达,应积极筹措运送力量,利用多种工具争取短时迅速上送。 1.迅速安全运送伤员,掌握好上送指征,防风、防颠震,夏季应注意防暑和伤口污染,冬季做好防寒保暖,村医应全程陪同护送。 2.搬运前尽可能做好伤员的救治处理。 3.担架行进时,伤员头部应向后,上下坡时应保持担架平衡。 4.脊柱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对疑似脊柱伤的伤员,搬运时切忌一人抬肩、一人抬腿或仰卧于软毯的搬运方法。骨盆骨折的病人搬运时,应仰卧于硬板担架上,两髋膝关节半屈伸,以三角巾或宽布袋环绕包扎固定,膝下垫一衣卷或厚枕,以减轻伤部的疼痛。 (来源:爱医生网 作者:清河皓月)

发布于 2014-06-23 11:02:54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