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消炎止痛药没有完美!
关注者
0
被浏览
2865

炎止痛药没有完美,只有更适合

  04年10月万络撤市,12月西乐葆起风波,这两个关节炎王牌药物的阴影会给患者用药带来影响吗?

  近日,北京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曾小峰表示不会影响临床用药,因为这类药品有上百个品种,如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其中很多是传统的消炎止痛药。但是“回归”传统的消炎止痛药,也不能不警戒副作用。除已被广泛认识的胃肠损伤副作用外,也包括对这些药物可能的心血管副作用。

  fda指出“其他消炎止痛药均没有做过类似西乐葆的长期研究,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心血管风险”。在西乐葆风波之后的12月20日,fda发出声明,警告患者慎用传统消炎止痛药“萘普生”,原因是一项研究发现,萘普生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该声明建议患者服用该otc药(非处方)时,只能用小剂量;若非医生建议,不要连续服用10天以上。所以,不能姑且认为传统消炎止痛药的心血管性好。

  曾小峰说,在消炎止痛药中,有的可能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可能出现那样的问题,也许镇痛作用强但副作用也大。要根据病人的治疗目的选择药物,综合考虑疗效、副作用、价格和服用方便等多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药物没有完美的,只有更适合的。曾小峰说,患者经常询问服某种药有没有副作用,这是最难回答的,安全永远是相对的,就好像开车,即便你遵守交通规则,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良反应也很常见。对待药物副作用应该看具体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多大剂量下,以及多长时间后发生的,如何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但也不应因噎废食。如果药物有不良反应就废弃的话,那现在就无药可用了。医生的作用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权衡每种药物对病人的利益和风险,以尽量避免这些副作用。

发布于 2008-01-22 15:17:13 IP 属地·中国|四川省|内江市

2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条评论
消炎止痛药的最常见,也是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 (1)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在银行上班的陈女士得了神经根型颈椎病,感到颈肩部疼痛以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经常服用消炎止痛药。几个月后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谁想却出现了新问题,她近来发现上腹不适,时而引起恶心呕吐,继而黑便,经医生诊断为胃出血。陈女士很纳闷,自己从未患过胃病,怎么会突然胃出血呢?原来是长期大剂量服用消炎止痛药的结果。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绝大多数药物均要通过胃肠系统进行传递、消化和吸收,所以胃肠道首当其冲地受到某些药物的刺激及损害。据临床资料表明,因用药不慎而导致胃炎、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等疾病的,约占胃病总人数的1/3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临床发现,各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可以破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可引起氢离子渗至黏膜内,扩大黏膜损伤,促使胃黏膜被胃蛋白酶消化,造成糜烂和出血。同时,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在胃内酸性环境下,能直接破坏胃黏膜上的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以致胃黏膜屏障被破坏,导致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 刚才我们提到,各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减轻各种炎症反应后引起的疼痛,从而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人的颈肩臂痛以及其他的肌肉关节疼痛。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在消炎止痛的同时,也能抑制胃肠道黏膜内前列腺素正常的合成与分泌,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有效的保护作用。这样,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由于破坏了前列腺素对胃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破坏了胃肠保护和损害之间的正常平稳,从而导致胃肠损害。因此在服用消炎止痛药物的同时,可能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 (2)对肾脏的不良反应:有的人稍有头痛不适就吃上几片止痛药,有的还随意增加药物的剂量或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这样,虽然可以暂时地缓解疼痛,但长期大量服用也可能会造成肾脏的损害。 前面提到,各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局部的炎症反应,减轻各种炎症反应后引起的疼痛,而起到镇痛作用的。 而肾脏前列腺素有参与调解肾脏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肾功能。因此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长期大量使用,有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而引起肾脏的损害,出现肾乳头坏死或间质肾炎,最终造成肾功能衰竭,医学上称之为止涌药性肾病。 该病的发病机制还与这类药物的毒性代谢有关。目前常用的止痛药有解热止痛药和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由于这些药物都是经过肾脏排泄,所以到达肾脏的浓度很高,可能造成肾脏细胞变性、坏死或在肾脏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如果浓度过高,药物可能析出结晶,如同江河中的泥沙沉淀一样,还可能引起肾小管的阻塞。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以造成肾脏血管收缩,以致肾脏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上述作用如长期持续存在,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弱、尿毒症。因此不可滥用止痛药,最好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服用止痛药时要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避免药物析出结晶沉淀,淤堵肾小管而损害肾脏。如需长期服用止痛药,应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服用药的剂量,并定期检验尿液和作肾功能检查。若出现畏寒、发热、腰痛及尿急、尿痛、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诊治,以防止止痛药性肾病的发生。 由于制药工业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出产的各种消炎止痛药,大多积极地在增加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消化性溃疡、溃疡出血以及对肾脏的损害等方面狠下功夫。例如,与传统的解热消炎止痛药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相比,现有的扶他林、泰诺林、凯扶兰等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消化性溃疡、溃疡出血以及对肾功能的损害的不良反应已大大下降,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安全服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前列腺素,分别是环氧化酶—1(COX—1)介导合成的前列腺以及环氧化酶—2(COX—2)介导合成的前列腺素。环氧化酶—2(COX—2)介导合成的前列腺素,参与炎症反应,同时也参与疼痛的作用;而环氧化酶—1(COX—1)介导合成的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以及保护肾脏功能的生理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非甾体类止痛药由于同时抑制了两种前列腺素,从而在镇痛的同时可以产生胃肠道以及肾脏的不良反应。 现在新近研究出来的一些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能够有选择地主要抑制环氧化酶—2介导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其胃肠道以及肾脏的不良反应大大减 弱。目前已有这样的新型药物在我国上市,成为临床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主要用药之一。 (3)其他的不良反应:解热消炎止痛药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药物性皮疹、荨麻疹、轻微的头痛、头晕、耳鸣、嗜睡等,少数病人可以出现水肿、血压升高、心悸,极少数病人可以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的表现。 对于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时候,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的不良反应、肾功能障碍、血压升高和机体液体潴留等情况,更应当提高警惕。 由于骨科病人所使用的大部分消炎止痛药都有可能引起胃肠道损害以及肾脏损害的潜在不良反应,因此,在服药过程中要注意最好不要合用同一类的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有不同商品名称的药物,患者选用时可以从它们的化学名称上或者药物成分的介绍上加以鉴别。 一般来讲,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孕妇、哺乳妇女、有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他出血性疾病,或者对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过敏者,应当禁止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 2008-01-22 19:14:55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商洛市
    回复 0点赞
非常好的资料,感谢提供:ws
  • 2008-01-23 10:20:18 · IP属地·中国|天津|天津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