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关注者
0
被浏览
2517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早在20世纪20年代曾被误认为甲型脑炎的病因.这种观点被否认以后,在将近50年的时期内又认为HSV不会造成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从70年代起由于对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HSV引起脑炎的病例陆续增多.HSV具有造成宿主持续性或潜伏性感染以至持续终身的特性.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和蚀斑形态学特征可以将HSV分为HSV--I 型和HSV--II型.I型主要侵袭口和腰以上部位,II型主要侵袭腰以下部位.95%以上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为HSV--I型感染.HSV原发感染就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是很少见的,大多数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发生可能和潜在性感染有关,至于其潜在状态如何演进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理上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常见的一类.大多数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侵入脑内引起,是非流行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脑炎的2--19%,病死率为40--70%.病毒多较凶险,临床上以症状变化快,精神异常症状突出并伴有弥漫性脑损害为特点,无明显地区,季节,性别的差异.本病的预后与发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及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充分密切有关,特别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在评介怀疑有本病的病人的重要诊断方法中有CSF分析,脑电图,头颅CT,MRI和脑组织活检.本病早期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脑组织活检分离出HSV,但此为有创性检查,病儿家属难以接受.血清及脑脊液的HSV-I-AB培养高,特别是进行性增高意义最大,脑电图检查典型改变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背景上的局灶性,周期性尖波.早期即可有脑电图异常.头颅CT扫描特征是一侧或双侧颞叶中部和额叶皮层下出现低密度区域,使用对比增强剂后更明显,但起病头7天CT扫描可完全正常.目前,MRI被认为是脑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治疗

20世纪80年代新开发的专一性强,见效快的抗病毒药,无环鸟苷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抗HSV的药物.能选择性的抑制HSV的特异性多聚酶及胸腺核苷激酶,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因此,对怀疑本病者除一般综合治疗,如控制颅内压增高的脱水剂应用,降温,止痉,液体的合理补充,呼吸支持和加强护理等重要措施外,及早应用较公认的无环鸟苷,剂量10MG/KG静滴,每8小时一次,疗程10--14天,反复惊厥者,可短期应用皮质激素,以助脱水和抑制炎症反应.静滴免疫球蛋白,使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直接对病灶产生作用,以促进血管及周围组织的修复;另外,输注丙球后使血IGG浓度增至原来的2--3倍,提高了渗透压,具有持续治疗脑水肿的作用,循环中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反馈性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及其活性,具有抗痉挛及促进异常脑电图恢复作用,若经济条件许可,亦应早期静滴人血免疫球蛋白300-400MG/KG.D,连续3--5天.配合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等治疗对存活者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不可缺少的.

发布于 2008-02-10 21:00:26 IP 属地·中国|河南省|周口市

1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条评论
不错的资料,学习了谢谢啊
  • 2008-02-14 20:48:17 · IP属地·中国|天津|天津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