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癌痛诊疗规范着眼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注者
0
被浏览
1527
    临床医师对止痛药物认知不足或缺乏使用经验,患者则视疼痛为不可避免的常态或担心止痛药物成瘾,种种原因导致癌痛治疗不充分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日前,卫生部发布《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这是我国首次从ZF层面,推出对癌痛规范化管理和诊疗的系统性方案,以期进一步规范癌痛诊疗行为,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评估纳入护理记录

  医护人员应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

  《规范》提出,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 的原则。其中,医护人员应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并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常规评估和针对患者主观感受的量化评估,并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

  《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应在24小时内对癌症患者疼痛及相关病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包括疼痛发作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等。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每月2次。还应持续、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在止痛治疗期间,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

    解读:此次《规范》的主要执笔人之一、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并列。但在此前的临床实践中,疼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次是我国首次提出将癌症疼痛评估加入护理常规监测记录,其实是还“疼痛”应有的地位。

  樊碧发说,及时、准确、全面评估癌痛,关系到疾病诊断、病情把握及治疗方案选择等诸多环节。过去医务人员仅仅根据患者主观感受,简单化、经验化用药,导致治疗不规范且疗效不佳。《规范》从行政高度,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提出明确要求,有利于提高相关人员对癌痛的重视,且将显著提高癌痛的规范化治疗水平。

  超越三阶梯原则

  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足量使用

  《规范》指出,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降低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规范》提出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5项基本原则,包括口服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及注意具体细节。其中,在“个体化给药”一节中明确提出,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规范》要求,医务工作者还应注重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

  解读:樊碧发说,世卫组织推出的《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是个良好的教育工具,但是临床上癌痛的治疗往往非常复杂,常因患者个人病情不同、耐受程度不同等因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规范》是以三阶梯治疗方案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参照《2010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成人癌痛指南》,对传统的癌痛治疗方案进行了丰富,治疗方案更加灵活。《规范》就明确提出,“究竟有多痛”是以患者主观感受为评价标准,阿片类药物可按规定,逐渐增加剂量,无“封顶线”,也没有标准用药剂量的概念。

  樊碧发表示,癌痛治疗涉及基础疾病、病理、心理等多个方面,不能完全等同于单纯的疼痛治疗,需要从全方位进行干预,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止痛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特别是要加强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

  樊碧发说,目前在临床操作中,医生重视程度不够、医生用药不规范、药物毒副作用处理不当等问题往往制约止痛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中对癌痛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操作性强,便于在临床一线,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

  需患方理解配合

  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

  《规范》提出,医务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开展止痛知识宣传教育,包括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的程度;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等。

  宣教内容还应包括,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解读:分析癌痛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患者和医生两个方面。其中,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认为癌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按时用药以及担心药物成瘾等。尽管患者方面的原因占有一定比例,但患者毕竟是被动的,医护人员应该有责任和能力说服患者接受正确的镇痛方法,努力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发布于 2014-08-30 18:56:22 IP 属地·中国|山西省|运城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