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词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B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义项名代表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汤唯(词条名)-中国女演员(义项名)。 添加义项名后该词条即可拆分为多义词 查看详细规范>> 确定 取消
目录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发现历程 展开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发现历程 +1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 豆瓣1 概述 编辑本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一种新的布尼亚(Bunya)科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咬病,一种以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原。[1-3] 该病毒从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在中国湖北、河南、山东、江蘇、安徽和辽宁等6个省份至少导致36名患者死亡。[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发现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迅速展开追踪研究,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布尼亚科病毒。[1] 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中国CDC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17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5-6]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后,世界病毒学研究领域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认同,表明我国病原学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达到一个更高水。[4] 2 临床表现 编辑本段 人感染新布尼亚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 这一病情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地带,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主,部分患者被蜱虫叮咬。 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3] 3 发现历程 编辑本段 2009年3月至6月,湖北、河南等地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并因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而死亡。[1] 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引进的旅美学者、得克萨斯大学于学杰教授的研究小组经过多方探索,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3] 2010年3月起,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农村地区再次频繁出现这类病例,引起广泛关注。同年,我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学者于学杰教授领衔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踪迹。[1] 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开展了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工作。[3] 2010年5月,中国CDC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卫生部组织下开展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分别在湖北、河南、山东等6个省采集病人血液标本。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德新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在短短1个月内从来自6个省的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完成了该病毒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认定该病毒可能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新病毒。科研人员从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液标本中又分离到10株病毒,并全部完成了这些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而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布尼亚科病毒。[1] 该所科研人员建立了这一新病毒基因和患者血清的抗体检测方法,并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了600余份患者和健康人的血
发布于 2014-10-04 13:34:06 IP 属地·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2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