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你几招,快速识别药物不良反应
关注者
1
被浏览
1762

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可见十几种,在此重点介绍5种常见情况,以使基层医师在患者出现相应症状时,能“联想”到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所致。 静脉输注的药品和输液器具由于未能把好质量关,以致在贮运、配制、使用等环节中被致热物质所污染,致热源物质随输注的液体进入人体而产生热源反应,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出汗、脉速、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瞳孔散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休克症状。热源反应在临床输液中占很大比例,而细菌性热源反应是输液热源反应的主要原因。 静脉输注的部分液体中含中异性蛋白,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水解蛋白注射液以及某些易致敏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这些药物一旦用于某些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患者,就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如心慌、气急、脉搏加快、四肢厥冷、皮肤苍白或发绀,全身出现皮疹、荨麻疹、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以及喉头水肿、支气管水肿与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抢救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一般>3 000 ml,或输液滴速过快者,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肺负荷过重、心肌受损可致心衰和急性肺水肿,患者可突然出现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或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等症状。 静脉输液时输液皮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衔接不紧致漏气,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添加或拔针、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液体迅速排空均可发生空气栓塞。空气输入血管将会阻塞右心室肺动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顺利进入肺内,患者可突然出现胸部阻塞或胸骨后疼痛异常,继而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和严重缺氧发绀等症状,以致立即死亡。 表现繁杂,比如药疹、低血压、高血压、胃肠道反应等等。有时也会见到过敏性休克而危机生命者。 口服用药 每种药物都存在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医生在开写处方时必须权衡利弊。比如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的吲达帕胺片(寿比山)具有利尿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低血钾,对于进食差的老年人,应慎重给药,或选择其他降压药物。对于经常服用者,应定期检查血钾,而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降压药物具有保钾作用,根据血压状况,可与寿比山联合应用,或寿比山与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联合用药。再比如具有抗凝作用的华法林,对于>80岁的老年人使用宜慎重,剂量需减少,要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5-2.2之间即可,否则易引脏器出血。 静脉用药 对医务人员务必要掌握配伍禁忌,避免致热源的产生,严禁使用过期药物。应尽量避免一瓶液体内同时加入多种药物,这种不良习惯在基层医院比较常见。使用抗生素一定要严格执行皮试操作,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心存侥幸。另外,为有效防范工作中不慎引起的热源反应,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质,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via中国社区医师作者:贾卫滨)

更多医疗资讯,请关注“基层医生俱乐部”官方微信,或添加微信号qfhlx8888,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发布于 2014-11-05 08:51:52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