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补液的基础与临床的几个问题
关注者
0
被浏览
2144

小儿补液的基础与临床的几个问题 作者:laotang 一、液体渗透压(张力) 任何溶液都只有一定的渗透压(张力),其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内的溶质颗粒数量有关,与颗粒的大小无关。 例如血浆钠离子的分子量只有23,而血浆白蛋白的分子量是17000, 球蛋白的分子量是140000, 这三种物质的大小和性质都不同, 但一个钠离子与一个白蛋白分子或一个球蛋白的渗透压是相同的。 渗透压的单位是渗透分子(Osm)和毫渗透分子(mOsm).1Osm=1000mOsm。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mol浓度是相等的: 对于非电解质分子如葡萄糖, 1mol/升浓度的溶液其渗透压为1渗透分子,即1Osm。 同理1mmol/升浓度的溶液其渗透压为1毫渗透分子,即1mOsm。 对于电解质来说,其溶液的渗透压与在溶液中离解成的离子数相同,如1mmol/升浓度的氯化钠在溶液中离解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各1mmol/升, 其渗透压为2渗透分子即2mOsm。 但1mmol/升的氯化钙在水中离解成1mmol/升的钙离子和2mmol/升的氯离子,则1mmol/升的氯化钙的渗透压为3毫渗透分子(3moOsm)。 二、关于血浆渗透压的问题: 人血浆中以钠离子为主的阳离子有151mmol/升,以氯离子为主的阴离子有139mmol/升, 故血浆中的阴阳离子总和为290mmol/升。 由于上面说过的: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mol浓度是成正比的,也可以说是相等的. 因此临床上把浓度为280-320mmol的溶液称为等渗液。 我们常说某种液体是等张液或几分之几张液都是以血浆为标准的,即以血浆的渗透压为1张计。
单价的1mol/升的电解质为:2000mmol/升,故1/6的mol溶液为333毫渗透分子/升,与上述血浆毫渗透分子数相近似,以前称为等渗液,但现在要求更精确: 例如1mol/升的碳酸氢钠液含碳酸氢钠84克/升即为8.4%的液体,其中含钠离子及碳酸氢根各1000毫渗透分子/升。其1/6的溶液为1.4%,含333毫渗透分子/升,其1/6.6的溶液为1.26%含300亳渗透分子/升,所以1.26%的碳酸氢钠溶液更接近血浆的渗透压,似更为合理。 同理: 5%GS每升含葡萄糖50000mg,也就是说以50000÷180(GS分子量)=278mmol/升,近似与280mmol/升,故视为等渗液,(但葡萄糖进入体内很快被机体代谢,该液体实际为无渗液)。 同理0.9%N.S=9000mg/升 =9000÷58(NaCl分子量) =154(NaCl mmol/升), 故在溶液中氯化钠的钠与氯离子总数为308mmol/升,故视为等渗液.。 现在见下表: 血浆阴阳离子一览表 阳离子 mmol/升 阴离子 mmol/升 Na 142 HCO3 27 K 5 Cl 103 Ca 2.5 HPO 1 Mg 1.5 SO 1 有机酸 6 蛋白质 0.8 合计 151 139 (化验室的血浆钠允许范围:145—155mmol/升,乳酸根代谢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血浆钠与氯之比例为3:2 例如:1.87%乳酸钠∶0.9%氯化钠=1∶2 时 1.87%乳酸钠与0.9%氯化钠溶液中钠与氯离子比例示意图如下:
氯离子 含乳酸根 含钠离子 1.87%乳酸钠1000ml 0 mmol 166mmol 166mmol 0. 9%氯化钠 2000ml 308mmol 0 mmol 308mmol 两者相加 3000m 308mmol 166mmol 474mmol 所以其钠与氯之比为3:2 ,符合血漿的钠与氯的比例。 附带举几个例子如下,其中前三者都符合血漿的钠与氯的比例: 4:3:2液 中含4份0.9%NaCl 、3份5%GS、 2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4+2=6份,总溶液是4+3+2=9份,张力=6/9=2/3张

3:2:1液 中含3份5%GS 、2份0.9%NaCl、 1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2+1=3份,总溶液是3+2+1=6份,张力=3/6=1/2张 2:1等张中含2份0.9%NaCl 、1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2+1=3份,总溶液是2+1=3份,张力=1张,

1:1液中含 1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1+1=2份,张力=1/2张

4:1液中含 4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4+1=5份,张力=1/5张

另外还有不含硷的液体如1-5(n)份5%GS 1份0.9%NaCl的2:1液,其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n+1份,张力=1/n+1张 三、儿科常用液体的配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曾介绍以下方法的配制的输液基本符合要求: 4:3:2液 5%G.S及0.9%N.S(或5%G.N.S)各佔总量的一半,5%的碳酸氢钠为总量乘以0.06(然后0.9%N.S量应减去5%碳酸氢钠的算出量) 3:2:1液 5%G.S占总量的三分之二,0.9%N.S占总量的三分之一,5%的碳酸氢钠为5%G.S量乘以0.07(然后5%G.S量应减去5%碳酸氢钠的算出量) 举例如下: 输入总量 5%G.S 0.9%N.S 5% NaHCo3 4:3:2 900 450 450-50 输入的总量乘以0.06=54=1.4% 180ml 3:2:1 900 600-40 300 输入G. S量乘以0.07=42=1.4% 140ml 配好后的各种液体在总量中分量的的比例:
5%G.S 0.9%N.S 1.4%碳酸氢钠 4:3:2 320 400 180 3:2:1 460 300 140 说明 (1) 单位均为: ml
(2) 4:3:2 液中已扣除了稀释5%碳酸氢钠为1.4%用去的130ml5%G.S
(3) 3:2:1 液中已扣除了稀释5%碳酸氢钠为1.4%用去的100ml5%G.S 四、小儿脱水时补入张力夜的基本原则: 1、补入积累损失量的液体张力: 低渗脱水补等渗液体或2/3张液体 等渗脱水补2/3张液体或1/2张液体 高渗脱水补入1/3——1/6张液 2、继续补入量的液体张力: 为生理需要的张力液体即1/3——1/6张液 五、小儿腹泻脱水补液的基本要点 先盐后糖:2:1含硷液不含糖,但只用于重度脱水休克患儿。但4:3:2液及3:2:1均含糖,所以这种提法亦要正确理解 先浓后淡:2:1含硷液、4:3:2液及3:2:1液和三分之一张的维持液在选用时,根据患儿脱水程度从前至后者的先后顺序,说明了这个问题 先快后慢:全日补液量的二分之一在一日的前八小时给予,后十六小时输入余下的二分之一液量 见尿补钾:要严密观察,除了看是否排尿,还要注意膀胱充赢情况,有时甚至用导尿手段以防膀胱麻痺过度充赢造成无尿假象。 注意补钙:营养不良患儿应常规在补液后期补钙,不要等惊厥了才补,这样就迟了。 留有余地:由于医师对患儿脱水程度是按症状和脱水征象来决定的,故常有出入,计算出的一日补液量常于实际用量有差异,所以一般先补入一日量的五分之四。如脱水尚未完全纠正再继续补入。如脱水已纠正则可减少或停止补入。过多的入液量的害处这里就不一一去说了 六、补液速度 现在的一次性输液管,其滴壶滴下液滴,多为每毫升16-18滴。 1、对非脱水患儿静脉输液均以患儿公斤体重数加1至2为每分钟滴入滴数。重症肺炎及心衰患儿酌情减少滴数。 2、有脱水的患儿按脱水程度,计算出一日应补入量后,再按前8小时及后16小时各输入量算出每小时入量,再除以60分钟,即为每分钟输入毫升数,则可知每分钟滴速了。 3、肾功衰患儿输液量应严格控制,在计算出每日入液总量后,再換算出每小时入量,滴速亦就求出了。 七.小儿钾钠氯的生理需要量 小儿需钠、钾的生理需要量是各2.0—3.0mEq//100kcal,氯4—5mEq/100kcal。 补入生理需要量钾、钠、氯时,婴儿热量一般按50kcal/kg/d计算。故,折合每公斤体重约需要钾、钠各1.0-1.5 mEq,氯2.0—3.0mEq/100kcal。 即:0.9 %氯化钠6.0- 9.0毫升/kg/d,
10 %氯化钾0.75 - 1.0毫升/kg/d。(静脉滴入氯化钾的浓度不能高于0.3 %) 附注:在一些书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量、克当量、毫克当量、当量浓度这样的名词,现将这些名词解释复习如下: 当量:可以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相互化合的质量关系的数值,就叫做当量。 如某元素能和8个质量单位的氧或一个质量单位的氢相化合或置换时,所需的量,就是某元素的当量。 化合物的当量:某化合物和一当量的氧(8个质量单位的氧)或一当量的氢(1个质量单位的氢),或和1当量的其他任何物质全部起作用所需要的量,就叫这化合物的当量。 克当量、毫克当量:一定数量的元素或化合物,用克作单位来表示,在数值上等于它的当量时,则此一定的量叫做克当量。如用毫克作单位来表示,则叫做毫克当量。1克当量等于1000毫克当量。 当量浓度:是以1升溶液总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发布于 2014-11-29 14:08:48 IP 属地·中国|河南省|新乡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