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支气管异物误诊肺炎
关注者
0
被浏览
921

患儿,女,3岁,因咳嗽,气喘2周,发热2天收入住院。一周前,患儿因同样的症状在院外按“支气管炎”治疗,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静脉点滴,应用氨茶碱,甘草合剂等药物止咳化氮,但症状未见好转。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T38.2度,P116次/分,R28次/分。发育营养一般,呼吸急促,有轻度鼻扇,口唇轻度发绀,咽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双肺底低调哮鸣音,右肺底小许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Hb130g/L,WBC15.2,No.78,Lo.22,胸透视示:右下肺有小斑片状阴影。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炎(喘息型)”。经用先锋V、氨茶碱、酚妥拉明、激素治疗,体温控制正常。胸透复查:右下肺斑片状阴影消失。但患儿肺部仍存在哮鸣音,以夜间为著,起床后减轻。烦燥,哭闹、呛咳,疑支气管异物。追问病史得知,2周前忙于农活,小孩子独自在麦地场边玩耍,但当时未发现异物吸入。为明确诊断,行支纤镜检查,见右支气管内有带有芒麦穗1小节,取出后喘鸣音即消失,数天后痊愈出院。 本病误诊的原因:1、没有明确的吸入史,首次胸透有肺炎性渗出阴影,为临床提供了误诊的依据;2、异物吸入常表现为呛咳甚至窒息,对于症状不典型者缺乏必要的警惕性。3、对于异物形成的继发阻塞性肺炎,误认为是细菌所致的的原发性节段性肺炎。因此,我们对于阵发性喘憋的婴幼学龄前儿童,无论是否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均要考虑到气管异物的可能,对于抗炎、止咳、平喘治疗1周无效者,更应警惕。

发布于 2014-11-30 16:23:09 IP 属地·中国|河南省|新乡市

1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条评论
医生什么时候都要高度认真少问一下都可能是犯罪。学习了{:15_946:}{:15_946:}{:15_946:}
  • 2014-11-30 20:18:41 · IP属地·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