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痹症一例
关注者
0
被浏览
3026

患者,男,34岁,农民 因去年夏季,日夜看瓜,野外露宿,初发病觉腰及四肢作痛,现在病情有所加重,接诊时,患者呼痛呻吟不能平卧,下肢尤甚,膝以下浮肿,自觉畏寒,冷彻入骨,每夜必须火烤双腿良久才能入睡,体瘦神疲,舌淡苔腻无味觉,脉相迟弱。

辨证: 治法: 处方:

发布于 2008-03-31 20:02:52 IP 属地·中国|陕西省|安康市

9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9条评论
此病例因野外露宿较多,寒湿侵入腰以下肢体,疑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通,故腰肢作痛. 寒重则收引,经络则会痉挛故剧痛呻呤不能平卧.寒湿是阴邪,最易损伤脾肾阳虚而至虚寒. 脾主四肢,虚寒则运化不力,水湿疑聚成痰饮,故膝以下浮肿. 肾虚寒则肾阳不足,无力温照肢体,故会畏寒,冷彻入骨表明寒气太重,而肾火太弱之征. 体瘦神彼,舌淡苔腻无味觉,脉迟弱是虚寒证兼寒湿疑重之证. 治法: 温补脾肾,行气化痰湿通络,兼化瘀止痛. 处方: 党参20g 白术15g 苍术12g 茯苓12g 茹米10g 杜仲15g 巴吉15g 川芎12g 当归16g 续断12g 桂支10g 麻黄6g 独活12g 姜黄12g 制付片15g 乳香10g 全蝎3g 炙甘6g 黄芩6g 水煎服 以上参,术补脾助运. 苍术化痰燥湿. 苓,米健脾利湿. 杜,巴补肾阳去寒湿. 芎,归,断补血行血止痛. 桂,麻通阳四肢兼开腠肌而散风湿止痛. 独活引药下行兼散风湿止痛. 姜,付暖脾肾温经络解痉止痛. 乳香化瘀止痛. 全蝎熄风解痉止痛. 甘草补脾气兼调和诸药. 黄芩反左以防诸药过燥热上冲引起头痛咽燥等. 以上是个人拙见,请指正
  • 2008-03-31 23:12:55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以上不通则通,应改为不通则痛-----打错字了
  • 2008-04-01 09:12:06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好!可惜我无法投票。:xh 方中茹米是薏米吧? 风寒湿痹 温阳散寒,祛湿止痛。 桂枝汤加附子、苍术 附子温阳散寒,芍药益阴通络,甘草大枣补中缓急,苍术生姜健脾祛湿。甘草附子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能屈伸。桂枝附子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交流本身就是学习,愿我们常交流:ws
  • 2008-04-01 10:37:51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回复 0点赞
痹属寒湿,我赞同二位观点,基本也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 梁兄的很详细.4楼我爱中医的处方应用很精炼.值得推广.:xh :xh 本帖最后由 幽冥鬼手 于 2008-4-1 14:04 编辑 ]
  • 2008-04-01 14:01:23 · IP属地·中国|山西省|长治市
    回复 0点赞
赞同以上几位的见解 补充:舌淡苔腻无味觉。湿症即将胜寒。 梁生老师的麻黄的量可以在大些。另外可以+秦艽、防己、威灵仙、鸡血藤。
  • 2008-04-01 21:40:43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辨证:风湿久侵,形成痛痹 治法:燥湿祛风,振阳通络 处方:苍术18克,白术18克,薏仁30克 ,独活12克 ,桂枝18克,生姜9克·,附片9克,牛膝30克,防己12克,木通12克,红花9克,鸡血藤20克。 服用12剂后,本方加炙芪30克。 按语:湿为隐邪,重浊腻滞;挟风为患;而风亦从湿化。缠绵日久不解,遂致形成痛痹。湿邪如斯,未有不伤阳者,故畏寒骨冷;作痛如斯,未有不伤络者,故呼痛呻吟。腻滞如斯,未有不壅塞着,故下肢浮肿。此刻治法,惟振阳以开阴凝,祛风已消其势,通络已灭其助,利导以使其出。此乃步步为营以期必克之法。
  • 2008-04-02 09:54:41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安康市
    回复 0点赞
试试独活寄生汤,我看很对症
  • 2008-04-03 20:39:41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
    回复 0点赞
黄芪40 桂枝15白芍15生姜3片 大枣12 附片15先煎 二活各15牛膝15乌梢蛇15
  • 2009-04-25 22:04:09 · IP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回复 0点赞
痹症,古称“痹”、“风湿”、“痹病”等,与现代医学之风湿病相类似,据美国关节炎基金会统计,关节炎(痹症的一部分)发病率较高,占世界人口的1/10。据国家卫生部公布:关节炎患者占总人口的13.1%,即中国有1.7亿患者。 痹症患者,轻则肢体关节疼痛,重则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造成“脊以代头,尻以代踵”的严重残废状态,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深入研究寻找该病有效的治疗药物,更显示出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祖国医学认为,痹症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主要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临床表现。 《素问·痹论篇》说:“痹者,各因其时,重感于风湿之气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故在治疗上多采用温经止痛,活血祛风、除湿、散寒之法。 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根据药理毒理研究指导原则,我们做了动物四知堂痹通药酒口服给药的LD50测定,最大剂量为3.125g/kg,剂量间距为0.85,以0.2ml/10g体重的容量灌胃,给药后动物活动减少,各剂量组在6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观察七天。最后测得四知堂痹通药酒口服给药的LD50为2.0417g/kg,其95%的可信限为1.8368~2.2693g/kg,此量为临床用量的228倍。 长期毒性试验研究:四知堂痹通药酒的高剂量(0.6g/kg),中剂量(0.4g/kg),低剂量(0.2g/kg)连续给实验鼠灌胃90天,除高剂量部分动物死亡外,对实验鼠的活动情况、饮食、睡眠、二便、体重及实验鼠血液学( Hb.RBC.WBC.DBC.PLT )和血液生化学(AST.ALT.ALP.BUN.Crea,TP, ALB,Glu,T-BIL,T-CHO) 指标及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对大鼠主要脏器——脑、心、肺、胸腺、肝、脾、胃、肠、肠系膜淋巴结、肾、肾上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进行了组织学检查,无中毒反应性病理性改变,其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均属正常。1/3动物停药15天也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检查,未发现延迟性毒性反应。证明四知堂痹通药酒在0.4g /kg 剂量下,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 四知堂药酒由制草乌、当归、高良姜、丁香经过提取加工制成。结合四味药物的有效成分,我们对当归、丁香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同时对高良姜的薄层进行了摸索。对样品中次乌头碱进行了限量测定。同时对样品中的总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 按照新药审批办法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采用样品在37~40℃和相对湿度75%以上的条件下保存的实验和初均速法对样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有效期为二年。 经过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学院医院、汝州市中医院对211例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总显效率为80.57%,总有效率为94.79%,该药剂新颖、独特、应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不仅疗效可靠,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以认为四知堂痹通药酒是治疗痹症的理想药物。 四知堂痹通药酒是治疗痹症的理想药物,功能温经止痛,活血祛风。用于治疗风湿麻木、腰背冷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该药酒由草乌、当归、良姜、丁香等四味药组成。完成了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考察、毒理、药效、临床研究等。临床共观察211例,总显效率为 80.57%,总有效率为94.79%。该药酒历史悠久,组方简单,配伍恰当,质量可控,疗效可靠,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2009-06-13 23:06:42 · IP属地·中国|上海|上海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