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阵发性心悸,气短半个月,加重1天
关注者
0
被浏览
2418

患者女,27岁,以阵发性心悸,气短半个月,加重1天为主诉入院。该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气短,严重时伴胸痛,无放散,自服利心丸后略缓解。1周前曾在当地医院治疗,静滴心律平,症状时好时坏。入院前1天上述症状加重,但平卧不受限。病程中无发热,咳嗽,无意识障碍及晕厥。现怀孕5个月。查体:血压120/80 ,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肺(-),心率120次,律齐,各瓣膜未闻杂音。腹部略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子宫底达脐下。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室速。心脏彩超及胸片未见异常。心肌酶正常。血,尿常规正常。曾应用利多卡因,心律平,食管调搏,电复律等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理想。因用药时间长,患者自行决定终止妊娠,妊娠终止后心律失常消失。 问题:1,本病例临床特点和诊断是什么? 2,应想到那些疾病。 3,治疗上应注意那些问题?

发布于 2008-04-06 14:28:02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一 病例特点 1 怀孕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气短,严重时伴胸痛,无放散. 2 辅助检查均正常 3 妊娠终止后心律失常消失。 初步诊断 妊娠反应 二 应想到那些疾病? 妊娠合并症-----心脏病, 三 治疗上应注意那些问题? 禁止使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致畸的药物
  • 2008-04-07 14:42:18 · IP属地·中国|浙江省|舟山市
    回复 0点赞
主要考虑是妊娠反应,妊娠后心脏负担加重,可以引起心慌、气短等表现,注意休息即可(根据患者终止妊娠后症状消失可以确定) 妊娠期 心血管系统在妊娠期为完成它特殊时期的作用,在血液总量、血液成分、心脏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一些适应性变化:   血容量增多:妊娠第6周时,血容量开始增多,到妊娠中期则迅速增多。一般妊娠可增多1000毫升,而双胎妊娠则增多1500毫升,分娩后6-8周又恢复正常。妊娠期血容量增多30%-45%,但由于妊娠期红细胞容量的增多不及血浆容量的增多显著,所以细胞被稀释,这就是妊娠期生理性稀释性贫血的原因。这种贫血越到妊娠晚期越明显,分娩后又轻度下降,至产后6周恢复正常。妊娠期生理性的血容量增多对氧的输送非常有利,虽然妊娠时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但对孕妇及胎儿代谢所需氧气的输送比正常血容量时更好。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有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安装、心脏除颤复律器(lCD)、直流电复律。其中前三种一般要在X射线下操作,孕期应尽量避免,直流电复律对胎儿影响不大,必要时使用。 药物治疗 健康妇女妊娠期可出现多发甚至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一般对母体和胎儿均无影响。虽然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昏甚至晕倒等症状并不少见,但极少与心律失常有关。偶有心脏正常的妇女在孕期发生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此时,母体血压下降可导致胎儿心率下降,必须立即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转复,甚至必须行急诊剖宫术。 房扑、房颤,这类心律失常很少见于正常妇女妊娠期,通常见于原有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孕妇。妊娠期发生室速、室颤者极为少见,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严重电解质紊乱或子痫孕妇。 在妊娠期发现心脏传导阻滞者屡见报道,但多为先天性,即使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也无症状,大多可安全度过妊娠期及生产过程而无需特殊治疗。少数先天性或因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伴发的有症状的传导阻滞包括双束支阻滞、II°、III°房室传导阻滞的孕妇,在孕期可安置临时或永久起搏器,为减少放射线的影响可在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植入电极。由于孕妇的乳房和腹部的快速膨大,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切口易发生崩裂和破溃,为此,最好将起搏器植入乳房之下。至于安装起搏器以后对怀孕妊娠生产多无明显影响。育龄期妇女安装起搏器当然以生理性为优。 对于妊娠期心律失常应慎重作出全面评价,非心原性者,尽可能从消除影响因素入 手,如电解质不平衡、甲状腺疾病、药物因素、酒精、咖啡、吸烟等,予以相应对策。只有当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或有生命威胁的心律失常方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应尽可能考虑取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并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对须长期持续用药者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 药物中影响较小的是利多卡因、异搏定、ATP,而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慢心律、胺碘酮则影响较大,不主张应用。
  • 2008-04-07 17:44:12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本病的特点:(1)青年女性患者,妊娠期出现阵发性心悸,气短半月加重1天。(2)查体无阳性体征。(3)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室速。心脏彩超及胸片未见异常。心肌酶正常。血,尿常规正常。(4),曾应用利多卡因,心律平,食管调搏,电复律等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理想。 本病的诊断是 妊娠期室性心动过速。 应想到的疾病:(1)病毒性心肌炎。(2)围产期心肌病。(3)长QT间期综合征。(4)特发性室速。 治疗上应注意:对于妊娠期室性心动过速,应区分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鉴于所有药物对胎儿的发育都可能有不利影响,故妊娠时最好避免药物治疗。应用电复律,食管调搏,或急诊剖宫术等非药物对证治疗。
  • 2008-04-10 10:41:16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