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例探析
关注者
0
被浏览
2136

病例:姓名胡某、性别男、年龄19岁 五日前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昨日起病情变化,证见:发热:39.5度,咳嗽吐黄痰,右胸上疼痛,呼吸喘促,口干喜冷饮,小便黄,舌质红,脉数。 症候分析:一、第一阶段病情分析: 1、病情在表还是在里,该病初起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恶寒咳嗽同时并见,故为表证。此时外邪初感,正邪两盛,邪正相搏,体表之卫阳被袭表之寒邪所伤,故见恶寒。又因体内阳气被在表之寒邪所束,内郁而发热。古人说:有一分寒热,便有一分表证。故此患者初起表证。 2、是表寒还是表热:病例表明,发病时无汗,考虑以表寒症可能性较大,由于寒邪束表,卫阳不能向外宣发,故症见无汗。但其恶寒症状应重于发热症状,由此可以推测该患者第一阶段为外感表寒症,因寒邪初客体表,首先引起太阳经证,足太阳膀胱经上行至头顶部,故头痛。因肺合皮毛,寒邪束表,导致肺气不宣,肃降失司,肺气上逆,故可见咳嗽,所以表寒症可以解释第一阶段的所有症状。而且由于正邪两盛,故亦为表实证。 二 第二阶段病情分析 1、辩表里:如上所述,患者初为风寒外感,但病情迁延四日未愈,昨日病情转化,临床症状可见如下特点: 1)、从恶寒发热并见转为但热不寒 2)、出现黄苔,而不是表寒症之薄白苔。 3)、脉数而不是表证之脉浮 故此时已无表证,从而推断病邪入里,已转化为里证,但是里寒还是里热 2、辨寒热:寒转热 1)、高热39.5度,但无寒热症状 2)、痰黄而稠为热盛,由于热伤肺津炼液成痰所致(寒症应为稀白痰) 3)、小便黄为热象 4)、口干喜冷饮,因热邪伤津故口干,里热盛故喜冷饮(寒症口淡不渴) 5)、舌红苔黄,脉数亦为热象(寒症苔白滑,脉沉迟) 三 辨虚实 即已转化成里热证,是实热还是虚热 分析 1、患者平素体质强,初起正邪相争剧烈为实证 2、发热特点为壮热高烧,故为实热。虚热特点:(38度一下,且常伴有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等证) 3、口干而喜冷饮,阴虚发热的特点为咽干较突出但不欲饮,或饮而不多。故为实热 4、如系虚热则应伴有津液精血等亏损症状和形体消瘦、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但此病人无此症状。 5、此病人苔脉表现为实热证的苔黄、脉数,而无虚热症之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特征。 四 辩脏腑
病人病情转化后除一派热象外,尚可见咳嗽、胸闷、和呼吸喘促,咳嗽气喘均属于肺的症状,但也常与脾肾功能失常有关。那么此病人当属何脏病变 1、脾,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为痰饮,则可引起肺失宣降而咳嗽。但此病人为咳痰黄稠,而脾虚生痰应为稀白痰,且痰多易咳。另外此病人并无脾虚症状,如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淡脉虚等证。相反却为一派热象故可除外。 2、肾:如肾阳不足,肾水上泛可引起咳嗽气喘。但其咳嗽多水泡,咳甚则喘,行动尤甚。另外伴有形寒肢冷,等虚寒之象。但该病人为黄稠痰等一派热象,故可除外。 3、肺:次病人症见咳嗽、吐痰,右上胸痛,呼吸喘促,均为肺之症状,且肺为娇脏,外合皮毛,故外邪入里长首先犯肺,此病人以肺热症候可解释所有症状,因肺有实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故痰黄而稠。痰与热结,雍阻肺络,或咳嗽震动均可引起胸痛。故为肺脏疾患。 辩证 :外感风寒、治养失当,化热入里犯肺,肺热雍盛,故发肺热咳喘。 立法:清热利肺、止咳平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 因热象明显,病人身体状况较好,故石膏的用量可大,尚可加用金银花、黄芩、桑叶、蒲公英、鱼腥草、等清热药物。并加用清热化痰药:瓜蒌皮等滋阴药物性腻,常有留邪副作用,故此时不宜使用。若热邪去、咳喘平。再加用养肺生津药物,以善其后。

发布于 2008-04-20 17:56:00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