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还在直肠用药吗?
关注者
2
被浏览
26883
   据报道,2004年3月9日,某村村医给一名3岁咳嗽患儿灌肠后出现洗肉汤样大便,经上级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原因就是村医超剂量用药、不规范用药。6月1日,河南一名2岁儿童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入院,经查是由于过去一年中反复使用灌肠疗法治疗发烧,感冒,灌肠疗法常用的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退热药氨基比林都是超量用药,一般是3~5倍!这些药物会造成骨髓损害!近期,各地灌肠门诊层出不穷,大肆宣传灌肠疗法的好处,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出现了很多因为不良灌肠造成的儿童疾病,很多都是严重性疾病。

  安徽刘立红医生是“基层医生网”的管理员之一,他在日常管理网站的时候发现,目前很多门诊都开展了直肠滴入技术。一边是部分医生的赞许,一边是没有官方指导的“口碑相传”,更让刘立红困惑的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直肠滴入相关教材和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规范性文件。   有医生坦言,“应用了这么长时间的直肠滴入后发现,其实这种疗法远没有那么神奇,直肠滴入用药量大,用药不严格,到现在为止国家也没有提倡,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可以执行,大家都是在乱用药物,口服的、静脉用的,只要是药物就都灌进去。大多数所谓的经验方药量都会超出口服或者静脉用药很多倍。   直肠滴入的药物,在药典中的给药方式基本不包括直肠给药,所以,不出意外还好,一旦有问题,医生就要负全责。”   对于灌肠疗法,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表示,“不了解这种给药方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闫雪梅也表示,“这方面经验太少,大医院基本不用。”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树平分析了直肠滴入的缺点与禁忌。从原理上说好像是可以通过肠系膜吸收进入体内循环起到作用。但是,由于直肠黏膜皱褶少,无绒毛,液体容量小,吸收面积较小,药物吸收比较缓慢,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十分有限。另外,王树平还指出,直肠滴入也不是一种安全、无菌的给药方式,肠道内含有很多细菌,有可能随着滴入液进入肠道深处,造成污染。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有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继发性感染而腹泻等。   “直肠有其固有的生理环境,长期或多次直肠滴入给药,会导致直肠黏膜、直肠的酸碱度,直肠壁的分泌吸收等生理功能和生理环境发生改变,损伤肠道。”王树平说。   网上广为流传的1~5岁小儿咳嗽直肠滴入“经验方”:桑姜感冒注射液2~4ml,复方蛤青注射液2~4ml,罗红霉素胶囊1~2粒,复方甘草片1~3片,克咳敏片0.5~1片,地塞米松2~4mg,舒喘灵片1~2片,共研细末直肠注入,每天1~2次。伴发热者加氨基比林2~4ml,或选用其他抗生素。   记者将上述“经验方”交给专家点评,希望以由点到面的方式分析出直肠滴入的利弊。   上海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教授看到处方后说,“这个所谓的治疗咳嗽验方由7种药物构成,其中有中药、抗生素和激素,成分太复杂了。如此成分复杂的处方治疗某些咳嗽肯定会有效的,因为如果是感染性咳嗽,其中有抗生素起作用;如果是过敏性咳嗽,其中有激素和舒喘灵等起作用。但咳嗽还有其他原因所致,此处方就不一定有效。然而,此处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有效,而是是否安全!”   鲍一笑指出,咳嗽的治疗首先基于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合理的治疗。不分原因使用如此多的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极大增加。“这些药物组合成方,没有经过一点儿研究,没有科学依据,违反科学原则。因此,必须停止应用这一处方。”鲍一笑说到。   王树平说,“这则经验方可谓错误百出。从制药剂型上来说,这个处方用药有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其中液体制剂5~10ml,固体制剂4~8颗,除去联合用药必须关注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这么多片剂和胶囊剂能溶入有限的液体当中吗?不能溶解如何滴入?即使滴入了能吸收吗?从药物配伍来说,处方中有抗感冒药、抗病毒药、抗生素、止咳药、平喘药、激素等。患者诊断是咳嗽,用药不是喝‘鸡尾酒’,用药选择必须对疾病有针对性,这是对医生的基本要求,这种‘大包围’灌肠用药,必然出自庸医或非法行医者之手。”   李晓惠建议基层医生,在有大的临床研究和国家规范性文件发布之前,对直肠滴入不应用较为妥当。   原来经常给孩子灌肠危害这么大!!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专家建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照顾好宝宝的饮食,均衡孩子的营养,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减少孩子生病的次数。生病就医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及时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不要延误最佳的就医时间。 看了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想..........,基层医生的创新为何成了旁门左道 ,‘砖家名医'不感冒,输液打针就一定安全吗?

发布于 2015-06-15 09:16:59 IP 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37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7条评论
此前我们也做过投票调查,我本人对此持中立态度,因为灌肠可以在某些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没必要太过于宣传,而且我曾经在自己的门诊也给患儿用过,实话说并不能达到理论上的治疗效果!
  • 2015-06-15 11:23:45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此帖最近微信转的太火了,患者就已经对治疗产生质疑了。
  • 2015-06-15 14:19:19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在自己的门诊也给患儿用过,实话说可以;要懂得药理·绝不能达炸毁
  • 2015-06-15 15:02:51 · IP属地·中国|山西省|运城市
    回复 0点赞
我也看过此贴 我持中立态度 因我也在开展灌肠 我认为剂量偏大是引起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 只要合理用药效果会是很好滴 我只用一些针剂灌肠 从不用(片 中药 药面 等等)混合灌肠。 我发一贴:你对灌肠的害处怎么看: 希望关注一下
  • 2015-06-15 15:09:13 · IP属地·中国|北京|北京市
    回复 0点赞
富强 发表于 2015-6-15 14:19 此帖最近微信转的太火了,患者就已经对治疗产生质疑了。 你可以转发一下我们在公众号推送的消息,用来解释这个事情的相关文章: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回复“灌肠”可以收到相关文章 http://jcyspic.jcys120.net/forum/201406/17/144006cwwwh81d1mkabb08.jpg
  • 2015-06-15 16:03:28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mmm78mm 发表于 2015-6-15 15:09 我也看过此贴 我持中立态度 因我也在开展灌肠 我认为剂量偏大是引起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 只要合理用药效 ... 希望大家可以在网站内对于这种说法进行一下讨论!
  • 2015-06-15 16:04:29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qihongbing 发表于 2015-6-15 15:02 在自己的门诊也给患儿用过,实话说可以;要懂得药理·绝不能达炸毁 感谢 参与 撇开效果不说,谁能说肌注 静脉就比直肠给药不良反应少吗?
  • 2015-06-15 18:12:26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jcys120 发表于 2015-6-15 11:23 此前我们也做过投票调查,我本人对此持中立态度,因为灌肠可以在某些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给药方式,没必要太 ... 支持JCYS120的意见 个人观点 :对待任何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 2015-06-15 18:15:00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mmm78mm 发表于 2015-6-15 15:09 我也看过此贴 我持中立态度 因我也在开展灌肠 我认为剂量偏大是引起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 只要合理用药效 ... 感谢 支持你的观点
  • 2015-06-15 18:20:17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个人认为对这些东西还是要辩证的去看待,总的来说灌肠疗法的泛滥对于这个社会还是弊大于利。实际看来是吹嘘的很丰满,疗效很骨感。:jy:
  • 2015-06-15 19:03:00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