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否用喘定?(转帖)
关注者
7
被浏览
5393

[/b] 原创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社区医生,在基层,患者们来看病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追求速效,盲目追求“药到病除”。所以,我看见有些医生会给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咳嗽的患者服用喘定,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咳嗽是否可以应用喘定? [/b]

在基层门诊,患者迫切希望病情得到缓解,而咳嗽,好转得尤其慢,为了取得一定疗效,医生常常应用喘定。诚然,这样做会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

[/b] 喘定的主要成分是双羟茶碱,属于茶碱的衍生物,具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主要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过量应用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甚至惊厥、呼吸心跳骤停。 喘定,本身是用于气管、支气管痉挛,或者慢性支气管炎“喘”的缓解。其作用原理是舒张气管平滑肌,以达到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使气管、支气管变粗的目的。同样,因为舒张了气管平滑肌,咳嗽肯定也会减轻,因为咳嗽没有了动力来源。 但咳嗽本身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喘定的应用加重了痰液在气管、支气管的停留时间,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还容易导致胸闷症状的发生。所以,不建议应用。

[/b] 咳嗽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由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常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仅使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即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等,需要针对病原体选用抗生素以及化痰药物等,如果咳嗽较剧烈,可选用右美沙芬等止咳药,甚至含有阿片类成分的镇咳药。但不宜一味使用镇咳药,以免咳痰无力,加重病情。 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易出现气道痉挛,喘气时可听到类似吹哨一样的哮鸣音,这些患者可选用茶碱一类的止咳平喘药物,最好选择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的缓释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还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很多哮喘患者咳嗽、喘息并不是因为感染所致,而是由于过敏诱发,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孟鲁司特钠等抗炎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可依病情的轻重采用雾化、口服、静脉等给药途径。茶碱类药物只有轻度的抗炎作用,支气管扩张作用也不如吸入性的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效果好。

[font=inherit] [/i]

发布于 2015-06-30 18:31:26 IP 属地·中国|安徽省|安庆市

9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9条评论
使用喘定的目的还是缓解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我有个朋友常规的给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使用喘定,当然是咳嗽的患者哈!
  • 2015-06-30 18:52:43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济南市
    回复 0点赞
不错 非常有道理 孰重孰轻 当然要权衡利弊 这和发热一样,患者找大夫,是药物治疗呢 还是让患者回去自然退热。
  • 2015-06-30 19:24:12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1、要么诊断不准确。2要么病态向喘方向发展。
  • 2015-06-30 21:38:06 · IP属地·中国|福建省
    回复 0点赞
学习了
  • 2015-07-01 10:13:17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漯河市
    回复 0点赞
共同学习,咳凑经常用,
  • 2015-07-01 10:37:04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回复 0点赞
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否用喘定?不能一概而论.既然是上呼吸道感染,因个体因素会对感染产生不相同的症状.其中因感染引起的气道反应可能包括诸多因素,如炎症的渗出,气道对渗出物的一般反应抑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道狭窄甚或气管痉挛,在这些状态下保持气道畅通对于痰的排泄和呼吸功能是有裨益的.所以应因证考虑,当某些上呼吸道感染有小气道狭窄反应的症状时,扩张气管和抗过敏的措施根据情况是可以采取的.但常规应用弊于偏激.
  • 2015-07-01 13:49:25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焦作市
    回复 0点赞
喘定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决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喘咳症状。只要有喘促,哮鸣音就可以用。但是这是对症治疗。应该找出疾病的原因对因治疗才是治疗的主要方面。应该标本兼治。
  • 2015-07-02 11:29:13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焦作市
    回复 0点赞
{:15_946:}{:15_946:}{:15_946:}{:15_946:}{:15_946:}{:15_946:}{:15_946:}
  • 2015-07-24 08:46:39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漯河市
    回复 0点赞
我感觉单纯上呼吸道感染不用喘定,如果是支愿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考虑使用。如果痰多的咳嗽不主张用。
  • 2015-09-29 19:56:50 · IP属地·中国|天津|天津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