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误诊病例汇总!
关注者
2
被浏览
11851

儿童肠梗阻

1、女孩,10个月,呕吐1天,发热,嗜睡来诊。给予抗生素、补液治疗,热退,呕吐不止,仍嗜睡。查体未见肠梗阻阳性体征。4小时后出现便血1次,为脓血便。血色鲜红。考虑可能为肠梗阻,腹透提示肠积气明显,气液平不明显,肠梗阻不排除,建议结合临床。请外科会诊,未查到肠梗阻阳性体征。腹软,无梗阻包块,无疝气。肠鸣音存在。建议继续观察。我们还是不放心,建议转儿童医院,果然是肠梗阻,通过空气灌肠及时解决,避免了开刀手术。家长非常感激。 可见儿童的许多疾病表现并不典型。此患儿只是嗜睡,并未哭闹,呕吐不断,纳乳差,体征不明显,脓血便也并非典型的果酱样,腹透及外科会诊均为能确诊。此时,就要高度警惕,及时、积极处理,切不可麻痹大意,以免误诊。

2、患儿,男,85天,因为烦躁哭闹8小时,喷射性呕吐2小时来诊,伴发热,不咳嗽,面色苍白,拒食,嗜睡,晨起大便一次,黄色软便,小便一次。门诊查体:精神差,烦躁哭闹,体温38度,咽部轻微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账,未触及包块(患儿哭闹、查体不合作)。前囟略饱,其余检查均未见异常。查血常规WBC 18.2 X10/l,N 65%,L 32%,Hb10。5g/dl。门诊以“呕吐原因待查:1、化脑?2、颅内出血(晚发VK1缺乏?)”并给予VK1肌注5mg后收住院。入院后拟行腰穿,此时患儿浅睡,再次摸前囟平,详细询问病史患儿哭闹为阵发性,每次持续10-15分钟后可缓解,反复发作。遂取一次性手套行肛门指诊发现果酱样大便,立即请儿外科会诊,行钡灌肠后出院。出院诊断:1、急性肠套叠2、上呼吸道感染 教训:询问病情不详细,查体不细致。

]

发布于 2008-05-06 21:36:51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36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6条评论
肠套叠 患儿男,3岁,因腹痛3天,加重1天就诊,腹痛为阵发性,持续数分钟,按摩后可缓解,不伴出汗、呕吐、腹泻,无热,不咳,纳食梢差,近2天未大便,也无明显不洁饮食史,此病前患“肠炎”已治愈,2个月前驱过虫。查体:精神稍差,未见痛苦表情,体温不高,咽部轻微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疼,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3次)肠鸣音活跃。其余检查均未见异常。(出于担心)查血常规WBC 8.2 X10/l,N 65%,L 32%。诊断:腹痛待查(咽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痉挛?,寄生虫症待排)。给予抗炎、解痉等,约10几分钟后,家长抱患儿返回,说孩子又痛了,进一步检查,发现患儿面色较刚才发白,额头出汗,周身皮肤潮湿,右侧腹部较左侧似紧张,仍未触及包块,恐有外科情况,急做腹部B超,结果提示肠套叠,急转外科,钡透下套叠松解复位,次日又套入,再次复位。痊愈出院。该病例虽不算误诊误治,但也太不典型了,以前见过的肠套叠,总有一点线索可抓,母亲述说的腹痛起初未看到,查体仅有咽部轻微充血,一般情况下不发热的很少化验血常规,患儿再次返回,疑似阑尾炎。外科主任告诉我,“你做B超作对了,如果做X线就麻烦了,因未完全套死肠道无梗阻征象,看不出来” 。分析该病因以此前的肠炎有关,肠炎虽愈,但肠功能仍紊乱,可能一会套住,一会又恢复,反反复复,庆幸的是未套死,所以一直没出现梗阻症状,也没有果酱样便。 经验:一是症状与体征不符时,要做常规检查;二是在肠套叠的检查,B超优于X线。对于怀疑肠套的病人,我一般要留病人在旁边观察,一定要亲自看到至少一次发作才罢休,这样不但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家属的描述往往不准确,而且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有一天晚上值班,一个10月患者因呕吐腹泻来诊,刚开始吐泻均有,半天来只吐不泻,阵发性哭闹,精神欠佳,补液对症处理,无缓解,高度怀疑肠套叠,腹透只有胀气,不支持,于是做直肠指诊,未见血便,不甘心又用开塞路通便,排出少量黄色粘液便,差一点放走患者,十几分钟后排出果酱样便。好险! 教训:儿科急诊工作量很大,病人一多难免诊查时间减少,观察不仔细容易漏诊,再忙有疑问的病人也不能放过。
  • 2008-05-07 11:09:55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过敏性紫癜腹型 我碰到两例小儿腹痛,于中上腹痛伴呕吐,症状及体征象胃炎,排除外科急腹症。首例予抗炎制酸解痉等处理两天未见好转,正当束手无策时,患儿双下肢出现出血点,恍然大悟,为过敏性紫癜腹型,经激素治疗当天效果显著。临床上有时腹型过敏性紫癜皮肤出现紫癜或出血点较晚,故常延误诊治,据说有的当阑尾炎手术。 为了减少误诊大家需注意检测以下指标:血糖(很多昏迷的及新生儿尤其要测)血压(帖子里有很多惊厥的是高血压脑病)甲状腺功能(有些患儿反应差尤其新生儿吃奶少时要警惕,另外不明原因的心动过速都要查),另外查体时要注意皮疹(好多腹痛的患儿其实都是腹型过敏性紫癜)。 亚硝酸盐中毒 患儿女,32天,已”发绀4天“为主诉入院,此前被怀疑先天性心脏病,曾做心脏彩超示:室间隔2度缺损,患儿发绀较重,年龄偏小,转入我科,当时是我们值下午班,该患儿来时整个脸都发青了,但是听心脏时,并没听见明显杂音,呼吸急促,有水泡音,在检查的过程中,患儿突然哇哇大哭,从哭的声音和紫绀的程度来看,该患儿已对这种情况有很强的耐受性,经过体检,怀疑是否是亚硝酸盐中毒,后问家属确认人工喂养,用的是自己家里挖出来的井水,有点咸,我们立即吩咐值班护士,先挂上美兰,(因为患儿已经能耐受发绀,病情发展不会太快?),然后给予维生素C,抗病毒,消炎等措施,交班时该患儿发绀已经明显改善,第二天就出院了。我说这个病例的目的,希望大家对亚硝酸盐中毒提高警惕!请多指教~~~~~
  • 2008-05-07 11:10:12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先心误诊为喉炎 患儿、男,7月,因“声嘶1个月”入院,外院一直拟“喉炎,先天性喉鸣”治疗无好转,来我院,入院查体:反应一般,面色稍发绀(患儿是农村的,有点脏兮兮呵呵),两费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顿,腹软,肝肋下3cm,NS(-)。开始也考虑喉炎,但觉得患儿心率偏快,心音低顿,肝也偏大,故还是做个心超再说,结果心脏B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9mm),房间隔缺损(7mm),不完全房室通道。EF值只有27%。原来患儿因室缺太大,心脏杂音反而不明显,大的缺损引起左房增大压迫了喉返神经引起声嘶(老板曾反复教导过的,现在才想起),现在患儿都存在心功能不全了!再仔细追问病史患儿吃奶时一直有停顿,多汗!因此儿科医生遇到声嘶的患儿一定多个心眼,要考虑先心的可能,仔细问病史并予查心脏B超!反正不管怎样我这次是牢牢记住老板的教导了呵呵。
  • 2008-05-07 11:10:42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重症肺炎 患儿,女,6岁,来时症状不成统一,临床表现不明显,但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表现,筛查类风湿因子高达3747,其他风湿免疫类检查均正常,后胸部CT提示双下肺重症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一般情况可。但那天晚上,患儿突然再次高热,体温39。6度,满面通红,鼻翼煽动,口唇紫绀,甲床青紫,四肢冰凉,心律:160次/分,呼吸60次/分,三凹症,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腹部皮肤网格状红斑,肝脾不大,余检(——)。当时我一看这症状就以为挺严重的,就是心衰前表现了,不敢怠慢。后经主任一看,综合考虑就再次是受凉复感,予推热处理后,病情缓解。当时急查血象,后来回示结果证明这一点。 以上告诉自己,不能过于主观,临阵惊慌,仅仅见到表象就忽略最深处那些不易查到的/确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比如,未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有力,肝脾不大等。临阵要多考虑一点,具体到每一个患儿身上,考虑食物/药物/接触物/发病前是否有易感史 ,考虑患儿本身身体状况,结合对疾病的反映情况综合分析,比如:偏瘦,体质偏弱,比如高热本身就会有心律增快。 看来,自己临床还是太差了,需要多积累。 纵隔肿瘤 一男孩,12岁,“咳嗽两月”就诊。刺激性咳嗽,无痰,无喘息,日轻夜重,侧位是略轻,无发热。双肺呼吸音对称,无罗音。两次胸片示肺纹理略粗,当地考虑变异性哮喘,予以抗炎,抗过敏,解痉等,病情加重。考虑体位关系,加了一个侧位片,提示纵隔肿瘤。回顾第2次胸片,可见纵隔略宽,大家均未注意。所以,在正位片未发现明显问题时,别忘了侧位,特别是基层医院缺乏更好的设备时。
  • 2008-05-07 11:11:01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误服地芬诺酯片 前一段看过一个病人,2岁男孩,主因误服地芬诺酯片1小时就诊。一小时前患儿误服复方苯乙哌啶约20片,服后无明显异常。来诊后考虑服药时间短,立即给予洗胃处理,但在洗胃过程中患儿出现嗜睡,同时呼吸减慢,并伴有颜面发绀。考虑出现药物抑制呼吸中枢情况,立即停止洗胃,予以建立静脉通路,输注呼吸兴奋剂,患儿病情逐渐好转,颜面转红,呼吸平稳,观察两小时,患儿一般情况好,家属要求回家观察,随诊两天患儿无任何异常。从此后中毒病人就诊后先建立静脉通路。 胃食管反流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患者,男,12岁。反复咳嗽四个月,多家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按其病治疗,给予抗生素,止咳药等口服。病情没好转,而且加重。一个多月前,到市医院治疗,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情还是没有改善。半个月前,来我院治疗,在详细追问下,患者平时有反酸,偶尔胃热。电子胃镜显示胃食管反流,按胃食管反流治疗痊愈出院。
  • 2008-05-07 11:11:24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腹型癫痫误诊为胃肠炎 前年我看过一位患者。女。9岁。腹痛半年,腹泻一个月,在当地医院按胃肠炎治疗,未见好转,反而出现腹泻。近来转我处,查体,精神欠佳,腹部没什么特别特征,肠鸣活跃。给予查脑电图示;腹型癫痫。这是罕见的病例。 直肠阴道瘘误诊为泌尿道感染 患儿,女,2月,因“排尿时哭闹10天”入院,无发热、呕吐、腹胀,无神萎、纳差。生后母乳喂养,大便黄色稀烂,4-5次/日。入院查体:心肺(-),腹稍胀,未及包块,按压无哭闹,外阴潮红。门诊尿常规:WBC3+/HP。腹部B超:未见异常。入院后考虑:泌尿道感染,予抗感染治疗3天,仍有排尿时哭闹。家长诉有时可见黄色样物夹杂在尿液中。仔细观察患儿排便,可见黄色稀水样粪从阴道口流出,伴有气泡,有肛门,会阴部无瘘口。转到儿童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直肠阴道瘘。教训:婴幼儿泌尿道感染时要特别注意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此例中,患儿肛门正常排便,不详细询问病史,很容易漏诊。
  • 2008-05-07 11:11:48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狂犬病 儿科的门诊总是很热闹,上午时从下面来一对夫妇带一男孩,12岁,诉间歇性发热,喉咙中痰鸣音五、六天,在乡医院治疗二天症状无明显改善,所以来县医院就诊。查神清,精神萎靡,浅表淋巴结不大,瞳孔正常,眼神特别,颈部似有抵抗感,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粗大痰鸣音,心率快,腹软但拒按,其他均无阳性体症。即给予血常规,胸片等一般常规检查。但在我的印象中,总觉得这个小孩怪怪的,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个多小时后,检查结果出来了,血象高,胸片示双下肺感染。我就按一般的抗感染治疗,一边开处方,一边继续询问家长,小孩病的这几天有什么特别,家长回答说也没什么特别,只是不吃东西,而且很害怕,可能是怕打针。听到这时我有些警觉,再问,发热的孩子要喝开水,家长回答别说喝开水,看到水就怕。我一听脑子中印定这是个“狂犬病”,但我仍不动声色,以前小孩被狗咬过吗?咬过,那是两年前带他走亲戚的路上咬的,现脚上还有块疤。我顺手拿起桌上的检查单,对小孩的面扇了几扇,小孩立即就出现一阵面肌痉挛。最后确诊——狂犬病。 2岁男孩,因急性支气管肺炎伴心衰由下面医院送转入院。查体温38。8度,脉搏、呼吸快,急病容,面唇发绀,嗜睡状,流涎,喉中痰鸣声响,双肺满布湿罗音,心率快,心界扩大,肝大肋下三指,腹软,余阴。治疗按心衰处理,第二天,心衰症状稍缓,有一问题突出就是流涎,护士一天间歇性吸痰仍源源不断,和一般的肺炎并心衰情形不同,有了上次经验,我便问家长小孩是否被狗咬过,回答说被一只狂猫抓伤,后猫自已走失。至此,我立即请示会诊,结果诊断——狂犬病。 经验:病史询问往往是诊断疾病的关键,而我们现在往往轻病史而重实验报告。
  • 2008-05-07 11:12:46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今年6月收治一例发热、腹痛9岁患儿,一周前曾有感冒症状,近3天食欲减退。发热(40度)、下腹痛、腹胀1天,入院后查体:腹隆,下腹部腹肌紧张(入睡后触诊腹肌软),下腹压痛伴反跳痛,但压痛点不固定,肠鸣音消失,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但腹透提示小肠胀气,未见气液平面,两次查血常规WBC正常(6~9。00×109/L,中性0。75~0。85),两次复查尿常规提示镜下红细胞(+++),故对诊断产生了怀疑,决定再观察一下。给予抗炎、补液等处理,第二天早查房,患儿呻吟不止,诉腹痛(能安静入睡),查体腹稍隆,但腹肌软,下腹仍压痛,肠鸣音未听及,腹泻四次(黄色水样稀便),复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正常,仍发热(37。5~39度)。当晚查房,患儿腹痛明显,呻吟不止,不敢再继续观察,故行剖腹探查术,发现阑尾为盲肠前位,已穿孔,腹腔内较多脓液,肠壁明显脓苔,似乎穿孔已久。患儿术后恢复可。 一般认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先发热,后腹痛,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腹部常无腹肌紧张,压痛非固定,等等。对比两例误诊病例,临床症状均不典型,均怀疑过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临床上有时候要准确判断实非易事。第二例慎重过头,忽视了病程中肠鸣音消失这一重要体征。在处置上,应根据小儿阑尾壁薄、患急性阑尾炎极易穿孔的特点,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既使做了看起来不必要的手术,但避免了阑尾穿孔的后果,是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也”。
  • 2008-05-07 14:00:14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儿童颅内肿瘤 患儿男,1岁2月,主因呕吐半年在外院诊断为“胃粘膜脱垂”,建议外科手术治疗,转入我科要求给以内科保守治疗。我接诊的病人,问病史的时候,患儿半年来呕吐时轻时重,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入院前曾在多家医院按“胃炎”给以消炎治疗,在一省级附属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粘膜脱垂,建议手术治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颈软无抵抗,心肺听诊正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存在。入院后急查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正常,血糖正常。给予消炎、抑酸,吗叮啉促进肠蠕动止吐。入院当天晚上患儿出现烦躁、双眼凝视、呼吸不规则,心率慢。给予急查头颅CT报小脑巨大肿瘤! 教训:长期呕吐的患儿,一定要警惕中枢性呕吐这根弦,不能只在胃肠道上下功夫,思路要开阔。 儿童颅内肿瘤的在肿瘤中的发病率相当高,仅次于白血病,居儿童肿瘤的第二位。儿童颅内肿瘤比较常见的症状体征可有呕吐、头痛、视乳头水肿、视觉障碍、头颅增大、复视、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颈部抵抗、癫癎、发热等,因表现多样化,易误诊。 误诊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儿童不能正确叙述其症状的发生、发展经过,病史不确切,查体欠合作,不能早期发现阳性体征。②儿童良性颅内肿瘤较成人少,病情进展迅速,就诊时常已为后期。儿童颅内肿瘤好发于中线部位或后颅凹,常早期影响脑脊液循环而致颅内压增高,压迫脑干等主要结构,故病程短。③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代偿能力较成人强,颅内肿瘤的定位体征较成人少。④儿童颅内肿瘤的许多症状与其它疾病相似或出现在其他疾病之后,故常被医生所误解。医生对小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及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满足于常见病的诊断。   为了使儿童颅内肿瘤能获得及早诊治,必须在思想上保持警惕。凡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视力改变、生长发育异常及癫癎发作等症状者,应进行反复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及时行头颅CT、磁共振成像等影象学检查,以尽早得到诊治。 男孩,1岁8个月,因“精神差,呕吐三天”入院,伴低热,咳嗽。查体:精神差,神志清,瞳孔等大,颈软,咽红,肺部无罗音,心率88次,心音尚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克布氏征阴性,双巴氏征阳性对称。查心电图示ST段下移,心肌酶谱LDH。CK均增高。诊断为上感并心肌炎,给予营养心肌等支持治疗,患儿仍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心率始终在100次/分以下。约两周后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肿瘤。 患儿,10岁,因晕厥一天入院,入院后出现嗜睡,心率50,急查心电图示:心律不齐,结性逸搏和停搏,考虑为心肌炎致阿斯综合症,但与相关治疗后无好转,后查头颅螺旋ct示小脑部肿瘤。考虑为颅内肿瘤致脑压升高,引起心动过缓。后外科会诊后确诊为小脑部肿瘤。放弃治疗。可见小儿病情的复杂性。 这样的误诊令人痛心,我提请各位同仁以后在碰到这样的病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颅内压增高可以导致心率减慢:二、婴幼儿颅内肿瘤常无典型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三、在诊断疾病时,应多问几个为什麽,不要一叶遮木。
  • 2008-05-07 14:01:11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酮症性低血糖 患儿3 岁上午9点,+因惊厥5分钟急诊,(家在医院旁边),急予安定静推 抽风停止,病儿入睡。嘱查血液生化检查,家长述有2年癫痫病史,规律治疗半年效果不好,现不规律的服着各种药物(中药、补脑药、有时是丙戊酸),每年抽风发作3~4次,每次到医院输液能量,即恢复,不同意查血。家长要求输液。解释病情:癫痫病人目前情况不需输液,相应的检查及正规治疗是必要的,家长仍不同意,即观察30 分钟,病人仍深睡不醒,且不能唤醒,抽血检查后,输注5%GS+能量,5分钟病人清醒,10分钟恢复常态,血生化报告:血糖1。5MMOL/L,急送同份血查胰岛素1U,血酮体+++,尿酮体++ 详问病史:病儿总在清晨或上午发病,“从来都未来得及吃早餐就抽风”,诊断:酮症性低血糖。本病在儿科很常见,它是因为糖代谢异生通路中的丙酮酸代谢异常而致,课本上说是儿童低血糖的最常见的病因,只是很少诊断。常发生在清晨或未进早餐的上午。本例因误诊癫痫,每次发作碰巧无意输注含糖液缓解,使病情长期误诊。
  • 2008-05-07 14:01:53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