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悟道
 页 | 末页
1
未悟道发表于 2017-5-19 20:47:43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刘老医案有闭经12例,席汉氏综合征2例,苯中毒后继发闭经1例,抄录于下,只做个别文字省略与分段。

闭经十二例
闭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致病原因较多,病情复杂,疗效也不易巩固。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刘老医生的治疗特点,按照不同类型选例如下,并对其经验方瓜石汤的使用和体会重点加以描述,另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加分析。

例一、易**,27岁,初诊:1973.10.7日。
主诉:闭经4个月。
病史:1年来月经后错10—15天。近4个月来闭经,伴有头晕,头疼,纳食不香,失眠多梦。舌尖红。脉细数。
辩证:阴虚阳亢,血亏经闭。
治法:养阴平肝,补血通经。
当归3,生白芍3,炒白芍3,生地4,桑叶3,菊花3,珍珠母8,生龙齿8,
山药5,莲子心3,怀牛膝3,旱莲草3,女贞子3,远志3钱
经过:服上方7剂后,症状显著减轻,月经于10月31日来潮,量少色黑,行经1天。头晕、头痛好转,腰已不疼。嘱于月经前期继服前方7剂。
1974.12月追访:经治后月经基本正常,劳累或情绪变化时,月经偶有提前,色黑有少量血块。

例二、刘**,21岁,初诊:1974.7.1日。
主诉:闭经14个月。
病史:患者16岁初潮后,仅行经2次。经西药治疗,末次月经为1973.5.13日(人工周期而行经),心烦急躁,头晕,腹胀,腰痛。妇检:子宫略小,其它无异常。舌质红,脉弦滑。
辩证:肝肾不足,阴虚经闭。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通经。
丹皮3,白芍4,生地5,玄参3,麦冬3,黄芩3,马尾连3,
菟丝子3,枸杞子3,覆盆子2,牛膝4,益母草5钱
经过:7月10日,上方服7剂后,仍感腰痛,腹胀。上方去玄参、麦冬、黄芩、马尾连,加覆盆子3,川楝子3,当归2钱,继服7剂。7月19日,药后腹胀,腰痛,心烦均减轻,上方加车前子4钱继服。
8月2日,服上方12剂,月经于7月25日来潮,量多,行经7天,其它症状消失。原方再服以巩固疗效。
【按语】前述两例属于肝肾阴亏、阴虚肝旺而致闭经。肾为先天之本,天癸赖以滋养。肾虚则天癸枯竭,月经闭止。肝阴虚则肝阳偏亢,故见头晕,头疼,失眠多梦。肾亏则见腰痠腿软无力。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见耳鸣,故以六味地黄丸、二至丸为主方,加用清热平肝的药物。
例一,方中当归、白芍、生地、旱莲草、女贞子,补肝肾以培本;桑叶、菊花清肝热;珍珠母、生龙齿平肝育阴;远志、莲子心清心热而平肝阳;山药健脾益肾;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
例二,见有心烦急躁等阴虚胃燥诸证,故加芩、连以清燥热而降逆;玄参、麦冬养阴润燥;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补肾。重点是调补肝肾。

例三、崔*,19岁,初诊:1972.11.28日。
主诉:闭经半年。
病史:月经周期不准已3年,曾经服药后来月经3次,量少,色紫红。近半年来闭经,有时发低热(体温38度),面赤,头晕,口干,渴欲饮水,烦躁汗出,睡眠不实,多梦,胸胁胀满。舌质红,脉弦滑稍数。
辩证:肝热上冲,血逆经闭。
治法:清肝泻火,降逆调经。
芦荟2,龙胆草2,益母草3,牛膝3,石斛4,麦冬3,瞿麦4,车前子3,瓜蒌5钱
另服:调经甘露丸,每服2钱,日2次。
经过:服上方10剂后,低烧已退。12月6日,月经已来潮,血量不多,其它无不适,继服通经甘露丸以巩固疗效。

例四、张*,18岁,初诊:1973.7.2日。
主诉:闭经1年余。
病史:患者末次月经为1972年4月。量少,色暗红,现已闭经1年余,带下色白,质稀,伴有小腹胀,曾作妇检称“子宫发育不全”。舌质暗淡,脉沉弦。
辩证:肾气不足,血虚经闭。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通经。
当归3,川芎1.5,白芍3,熟地4,仙茅1.5,仙灵脾3,菟丝子3
覆盆子3,车前子3,枸杞子4,五味子3,牛膝3钱
经过:7月30日,服上方14剂后,自感头晕,急躁,腹胀,脘闷,面部发热。苔白,脉沉弦滑。详细辩证后,方知证属肝热上冲,血逆经闭,遂改用养阴清肝,活血通经为法:
当归5,白芍5,川芎1.5,生地5,麦冬4,泽兰3,益母草4,
牛膝4,红花3,芦荟1.5,玄参3,车前子3钱
8月5日称:上方服1剂,7月31日月经来潮,量中等,色正,行经5天。
【按语】前述二例属于肝热上冲,血逆经闭。患者素体肝肾阴亏,阴虚则肝阳上亢,经血内闭,瘀血蕴热,肝热上逆,经血随热而上,不能下行。经不通则肝火益炽,故见头晕,腹痛,烦急善怒。肝火盛,肝气不能畅达,故见胸胁胀满。肝阳外泄,则躁汗出,严重时肝火灼肺,也可以出现衄血。所以用当归芦荟丸为主方,配合养阴润燥活血通经之品,以清肝降火,活血通经。
例三症状比较典型,所以用芦荟、龙胆草清肝泻火降逆;瓜蒌、石斛、麦冬养阴清热润燥;益母草活血调经;牛膝、车前子、瞿麦引血下行以通经。另外配合通经甘露丸,以助清热化瘀,活血通经之功。
本丸药为《济阴纲目》所载,主要药物为酒大黄、桃仁、红花、干漆、当归、莪术等。主治经闭不适,胸胁胀满,癥瘕血块,午后发烧,干血痨症。刘老医生多配合使用于肝热上冲血逆经闭的患者。
例四,开始由于问诊不详,辩证为肾气不足,血虚经闭,使用四二五合方加减,方中仙茅、仙灵脾助阳升热,故药后反而出现头晕、急躁、胸脘胀、脘闷、面部发热等证。遂改用养阴清肝,活血通经为法。方中芦荟清肝抑火;四物汤养血活血;生地、玄参、麦冬养阴生津润燥;益母草、泽兰、红花活血通经;牛膝、车前子引血下行以通经。服药1剂后,经血来潮。可以说明,清肝热、降冲逆在此类闭经中的作用,是独具一格的。

例五、张**,37岁,初诊:1975.3.20日。
主诉:闭经5个月。
病史:患者末次月经1974.10.10日。以后月经未行,曾经治疗,未效。现症头晕,健忘,心慌,气短,出虚汗,睡眠不实,多梦,全身乏力,身痛,腿痠易抽筋,阴道分泌物减少。舌质暗淡,脉沉细。
辩证:脾虚血亏,心气不足。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当归3,白芍3,川芎1.5,熟地3,桃仁3,红花2,益母草3,
党参5,莲肉3,山药4,生芪1两,远志3,牛膝3,炒枣仁3钱
经过:3月24日,上方服5剂后,精神体力显著好转,出汗减少。上方加桂圆肉4钱,继服5剂。4月4日,出汗减少,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仍未来潮。上方加附子3,肉桂1钱,继服5剂。4月21日,药后汗止,舌质暗淡,脉沉细,进一步辩证为肝肾不足,血虚经闭。拟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为法:
当归3,川芎1.5,白芍3,熟地4,菟丝子3,覆盆子3,枸杞子4,
五味子3,车前子3,党参3,生黄芪1两,仙灵脾5,牛膝3钱
5月8日,服上方8剂后,月经仍未至。食纳增加,白带略多,易急躁,疲乏无力仍在。上方去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仙灵脾。加莲肉3,桂圆肉4,炒枣仁3,山药4,肉桂1钱。
5月16至5月18日,因腹泻大便有粘液,腹痛。曾服用理中散寒除湿之剂。5月18日腹泻止后,有时汗出,身倦,按5月8日方加减继服。曾加减使用过肉苁蓉、沙参、桂枝。7月20日,月经来潮,色黑,量少,头晕,恶心,心跳气短,少腹隐痛。兼见肝胃不和,佐以调理肝胃之剂:
黄芪15,党参3,茯苓3,苍术3,远志3,桂圆肉3,麦冬3,藿香3,砂仁2钱
8月15日,仍按上方加减调理。8月21日月经来潮,量少,眠食均佳。仍有头晕,脉见沉缓。9月20日月经来潮,血量较以前增多(但仍不如闭经前)。9月15日方药如下:
当归4,川芎2,黄芪15,党参5,白术4,山药4,炙甘草2,
远志3,桂圆肉4,五味子3,桂枝3,茯苓3,柏子仁3钱
10月15日,服上方5剂后,月经于9月20日来潮,血量增多,伴有尿频,头晕。上方加菟丝子、覆盆子。11月5日复诊时称:10.27日月经来潮,行经5天,血量恢复至闭经前正常量。嘱间断服药,继续观察。患者为闭经5个月时来诊(而累积闭经时间为10个月),经治疗已正常行经4次,周期、经量均恢复正常。
【按语】本例属于脾肾不足,血虚经闭。所以除闭经外,见头晕、健忘,均为血虚不能上荣之故。血虚不能养心,则神不守舍,故睡眠不实而多梦,心气不足故见心慌、气短、出虚汗。因为汗为心之也,心阳不能布于表,卫气不固则出虚汗。脾气不足,故见乏力、身痛、腿痠,血不荣筋则腿痠易抽筋。所以用归脾汤为主方,健脾益气,安神养心,继而配合五子衍宗丸加强补肾,并用四物汤养血。最后以健脾补肾贯彻始终,重用生黄芪、当归补血以治其本。另外五味子敛心气,桂枝通心阳,桂圆肉、柏子仁养心血,远志交通心肾,疏通心脾之气机,补充脏腑气血之虚。全程以调理气血、冲任之功能,使之经脉畅通,月经始能来潮。

例六、候**,29岁,初诊:1973.10.23日。
主诉:闭经半年余。
病史:近2年来月经稀发,经服中药和做人工周期月经方能来潮,血量少。末次月经为1973.4.20日,至今已近半年未行。急躁易怒,胸闷,乳房胀痛,耳鸣,眠差多梦,胃脘堵闷,嗳气多,背部皮肤发痒,体重逐渐增加。妇检:子宫发育小,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激情素水平轻度低落。舌苔薄白,脉滑数。
辩证:阴虚胃燥,冲逆经闭。
治法:清胃化燥,降逆调冲。
瓜蒌8,石斛4,黄芩3,马尾连3,枳壳3,半夏3,瞿麦4,车前子4,牛膝4,益母草4钱
经过:1973.11.5日,服药10剂后,月经于11.4日来潮,量少。仍感面部发热,急躁,上方加红花3,赤白芍各3钱继服。1974.1.28日复诊时称:服上方10余剂后,月经于1973.12.26日来潮,量中等,行经6天,有紫血块。经4个多月治疗,月经基本40多天来潮1次,量逐渐增多,体重也减趋于正常。

例七、刘*,29岁,初诊:1975.5.17日。
主诉:闭经半年之久。
病史:自16岁初潮起,月经一直稀发。每年来月经1—3次。曾行人工周期治疗,停药后又闭经。现已闭经半年,结婚6年未孕。自觉胸闷不舒,烦急易怒,胃脘胀满,纳减,少寐多梦,心慌,气短,头晕,心烦热,口干,身体逐渐发胖。曾经妇检除子宫较小外,未发现其它异常。舌质红,脉弦滑。
辩证:阴虚胃燥,冲逆经闭。
治法:清胃化燥,降逆调冲。
瓜蒌8,石斛4,栀子3,连翘3,泽兰3,丹参3,
瞿麦4,萹蓄4,牛膝4,益母草4,车前子3钱
经过:6.9日,服药7剂后,症状减轻,仍有烦热口干,胸闷烦急。上方去栀子、连翘、萹蓄,加枳壳2,玄参3,麦冬3,当归3钱,继服。6.20日,服药6剂后,症状减轻,于6.18至19日行经2天,血量极少,咖啡样色。7.3日,服药7剂后,症状改善不大,仍有心烦热,胸闷,舌质红,脉弦滑兼数,方药如下:
瓜蒌10,玄参3,麦冬2,生地4,白芍4,瞿麦4,车前子3,
牛膝4,益母草4,栀子2,连翘3,泽兰3,丹参3钱
8.1日,服药后于7.17日行经6天,量仍少。诸症减轻,上方去栀子、连翘,加桃仁、红花各2钱。
8.30日,药后诸症消失,按月正常行经3次。唯经血量少,加用桃仁、红花后经量逐渐增多,体胖稍减。现仍感口干,眠差,脉弦滑,舌暗红。仍以前方继服。9月5—9日行经,量较前稍增多,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

例八、吴**,15岁,初诊:1975.6.2日。
主诉:闭经4个月。
病史:患者13岁月经初潮,开始周期尚正常。近1年多来,月经稀发。3至4个月行经1次。现已闭经4月余。末次月经为1.25日,伴有头痛,头晕,心烦急躁,经常有鼻衄,小腹胀痛,眠食正常,二便自调。舌尖红,脉弦缓。
辩证:阴虚胃燥,经血逆行。
治法:养阴降逆,清热通经。
瓜蒌5,石斛4,麦冬3,玄参3,栀子3,黄芩3,
连翘3,丹皮2,益母草5,泽兰5,牛膝4钱
经过:6.9日,服上方6剂后,诸症减轻。上方去栀子、黄芩、丹皮,加瞿麦4,车前子3,赤芍2,白茅根8钱。
6.28日,服药15剂。月经于6.23日来潮,行经7天,血色暗红,量中等,无血块。仍有手足心热,易怒,大便正常,纳食不香。按前方加减继服:
瓜蒌8,石斛4,玄参4,麦冬4,生地4,赤芍3,白芍3,泽兰3,
益母草3,瞿麦4,车前子3,牛膝3,白茅根8,藕节8钱
7.17日,药后未再发生鼻衄,手足心热均见好,食纳增加。月经于6.23—29日来潮。7.31日复诊时称:7.24日月经来潮,色暗有小血块,稍有腹痛,以下方巩固疗效。
当归3,川芎1.5,炒白芍3,益母草5,枳壳2,
木香2,柴胡2,制香附2,元胡3钱

例九、王**,20岁,初诊:1975.8.6日。
主诉:闭经已10个月。
病史:患者15岁初潮,月经稀发,2—3月行经1次,行经3天,量少,色黑紫。1974年7月及9月各来潮1次。末次月经迄今已10月余。闭经后常感烦躁,腰痠腿肿,左下腹偶有疼痛,口渴,纳少。舌质暗红,脉细数。
辩证:阴虚胃燥,冲逆经闭。
治法:滋阴清热,降逆调经。
瓜蒌5,石斛4,玄参3,麦冬3,生地4,瞿麦4,车前子3,
益母草5,牛膝4,马尾连3,菟丝子3钱
经过:8.11日,服上方3剂后,月经未来,大便仍干。舌暗红,脉细滑。原方加芦荟3,大黄1钱。8.22日,服药3剂后,月经于8.14日来潮,行经3天,色暗红,有小血块。仍有烦躁、疲乏、口干、纳差、大便干。上方加陈皮2,焦三仙3,以巩固疗效。

例十、张*,23岁,初诊:1975.5.26日。
主诉:闭经已9个月。
病史:近3年经常闭经。1974年5月及8月各行经1次,量中等,色红,行经7天。以后又闭经。现症:头晕,头痛,眼花,急躁,偶有小腹疼痛,食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脉沉弦。
辩证:阴虚胃燥,气滞经闭。
治法:养阴清热,行气活血。
瓜蒌10,石斛4,黄芩3,枳壳2,木香1,香附3,牛膝4,红花2,益母草5,栀子3钱
经过:6.2日,服上方5剂后,于5.31日月经来潮,量少,色黑,现已3天未净,有轻度腹痛,按上方加减:
瓜蒌5,石斛4,玄参3,麦冬3,益母草4,泽兰3,
牛膝4,瞿麦4,车前子3,栀子3,连翘3钱
6.9日,服上方5剂后,于6.6日经止,继服上方。6.16日服6剂后,因有腹痛发胀上方去牛膝、栀子、连翘、泽兰,加萹蓄、黄芩、赤芍、元胡各3钱。
6.23,服上方6剂后,月经于6.17日来潮,量极少。行经3天。仍有烦热,口干、喜饮,乳房胀痛。7.14日,服原方14剂,月经于7.9日来潮,量比上次增多,色红,有块。经前腰腹痛及乳房胀痛减轻。上方继服。8.18日自感头痛减轻,稍有急躁,月经已后错10天,尚未行经,舌红,脉弦滑。拟以舒肝解郁,佐以清热:
当归3,白芍3,柴胡1.5,甘草1.5,黄芩3,丹皮3,
栀子3,牛膝3,益母草5,瞿麦3,车前子3钱
9.8,服上方后,月经于8.21日来潮,量少,腰痛,腹痛经期加重。予下方,以巩固疗效。
瓜蒌6,石斛4,玄参3,麦冬3,栀子3,黄芩3,瞿麦4,萹蓄4,
车前子3,益母草5,赤芍3,元胡3,川楝子3钱

例十一、王**,20岁,初诊:1975.7.14日。
主诉:闭经5个多月。
病史:患者12岁初潮,开始月经频至,约10多天行经1次。经治疗后,由频至转为稀发,约2至3月行经1次。从1971年开始则经常闭经,注射黄体酮才能行经。闭经后体重逐渐增加。3至4年内体重由102增至120市斤。2至3年来常有低烧(体温37.2度以上),血压也增高,伴有头晕等症。1975年2月以后未再治疗,现已闭经5月,自感腰痠无力,心烦急躁,食纳尚佳,二便自调。舌尖红,脉细数。
辩证:阴虚胃燥,血热经闭。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调经。
瓜蒌5,石斛4,玄参3,麦冬3,地骨皮2,生地4,瞿麦4,车前子3,益母草4,牛膝3钱
经过:7.23日,服上方5剂后,仍未行经,有时血压高,出汗,急躁。上方加马尾连2,芦荟3,青蒿3,栀子3钱,继服。8.21日复诊时称:月经于8.20日来潮,量少,色粉红,低烧已退,烦躁也减轻。8.28日称:8.20—22日月经来潮行经2天,量少,色淡,质稀,白带较前增多。近日下午又有低烧37.2度,上方去栀子,加丹参3,红花2钱。以活血通经,巩固疗效。
【按语】前述6例均属阴虚胃燥,阴血不足,冲任精血无源所引起的闭经。这类病人平素多见有肝胃热盛,阳邪化燥,以致胃中燥热,灼耗津液。阳明经本为多气多血之经,下合冲任二脉,若阳明津液充实,则冲任精血满盈,月经能按时以下。若阳明燥热,津液枯竭,不能化生月经,轻者月经后错、稀发,甚者闭经。临床除闭经外多伴有口干、舌燥,心胸烦闷,急躁多梦,胸中发热,五心烦热,或有低热。胃阴亏耗,津液不能上承故见口干、舌燥。胃燥内燔,胃气不行故见心胸烦闷,急躁,睡卧不安,多梦。阴虚则阳气脾亢,故见胸中发热,五心烦热,甚而低烧,所以燥热伤津,阴血涸竭,月经不行是本证的特点。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刘老医生多采用滋阴清热,活血通经的法则进行治疗。使用他的经验方瓜石汤为主方加减。清阳明之燥热以釜底抽薪,增液生津以养无本之源,并根据其兼证加减用药。
例六,胃中燥热比较明显,兼见胃气上逆,胃脘堵闷,嗳气多,乳房发胀,耳鸣。故加黄芩配合马尾连清阳明之燥热,枳壳、半夏宽胸降逆。
例七,兼见心烦急躁,口干,故加用连翘、栀子清三焦热而散结,待阴血充沛后,加用泽兰、丹参、桃仁、红花活血,配合牛膝引血下行以通经。
例八,兼见血热上逆,故加丹皮、赤芍、白茅根以凉血活血,并用栀子、黄芩清三焦之燥热,后期燥热见轻,月经已行,兼见气滞血瘀,故加强行气、活血、通经之品因势利导。
例九,阳明燥热较盛,开始清热不足,不但经血未通,又见大便燥结。所以加用芦荟、大黄以清肝热通腑热反而经血能通。
例十,肝胃气滞明显,小腹疼痛,所以加木香、枳壳、香附疏理肝胃,行气宽胸;配合红花行气活血以通经。
例十一,兼见阴虚低热,虚实兼见。故加用栀子清三焦之燥热以及青蒿、地骨皮,配合生地加强育阴清其虚热。后期曾加用丹参、红花以活血通经。
一般讲闭经偏于虚寒与血瘀,从肝脾两脏调气活血者易治,而见有阴虚胃燥,从阳明论治者不易掌握,而且疗程也比较长。关键在于掌握好本证的特点与主症,分辨虚实寒热,方能投药奏效。

例十二、刘**,34岁,初诊:1973.6.19日。
主诉:闭经已7年。
病史:患者于1966年正常产后,哺乳1年余,曾行经5个月,以后开始闭经。作人工周期才能行经,曾经妇检称子宫较小,自觉手脚心发热,腰痠痛,下腹发凉。舌质暗,脉沉弱。
辩证:肝肾不足,血虚经闭。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通经。
当归3,白芍3,川芎1.5,熟地4,仙灵脾5,仙茅3,菟丝子3,
枸杞子4,车前子3,五味子3,覆盆子3,牛膝4钱
经过:8.16日,按上方加减服药1个多月后,上述症状减轻。近日来心慌,气短,恶心,胃脘胀闷,食纳不香。改以平肝和胃,养阴清热,补肾调经为法:
石斛4,黄芩3,马尾连3,麦冬3,生地4,甘草2,白芍4,车前子3,牛膝3,益母草3钱
药后恶心、心慌症状明显好转。以后按6.19日与8.16日方交替加减,配合人工周期开始行经。于1973年9月以后,单独服用中药。自1973年9月至1974年3月连续月经来潮7次,并经原医院妇检,称子宫恢复正常大小。但是于1974.3.10日行经5天后,于3.24日又有少量阴道出血,伴有心慌、失眠、腰痠痛、白带多。3.29日来诊时,辩为湿热下注,改用清热利湿法:
瞿麦4,萹蓄3,车前子3,木通1,马尾连2,萆薢3,阿胶珠5,生龙齿8钱
1974.4.3日,服上方3剂后,阴道出血已止,5月份月经又未来潮,改用瓜石汤加减。于6.13日又行经2天,量少,7月份又闭经。
1974.8.3日,就诊时自诉胃脘堵闷,食纳差,眼干、咽干、腰痠腿痠,下午有低热,白带多,脉沉弦,舌紫暗淡,苔薄腻。辩证为湿阻中焦,胃气不降。治以清热化湿,和胃降逆:
黄芩3,马尾连3,瓜蒌5,半夏3,砂仁2,生薏米4,陈皮1.5,六一散4钱
末次随诊8月10日,上述症状已减轻,但是月经尚未来潮。
【按语】本例闭经已7年,病程较长,在门诊连续治疗观察已1年余,疗程也比较长。开始辩证属于肝肾不足,血虚经闭,治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使用经验方四二五合方加减。治疗一阶段,当虚证改善后,又出现肝胃不和,阴虚胃燥等证。改用瓜石汤加减治疗,效果尚好,曾连续行经7次,看来气血已调,冲任已和。但是后期由于在治疗上过分强调“湿热下注”,予以清热利湿之剂,本为虚寒之体又过用寒凉之剂,肝肾、冲任已经恢复的功能又受损伤,月经又不行。为了巩固以往的疗效,首先着重于恢复脾胃的功能,培其本以扭转病机,而后再予通经,但是从总的治疗过程中看,走了很大的弯路,以致正常行经7个月以后又闭止,是应该吸取的教训。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2
 楼主| 未悟道发表于 2017-5-19 20:49:29 | 只看该作者
席汉氏综合征二例
---是因为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垂体缺血、坏死,以致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伴有毛发脱落,性欲降低,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极度衰弱的综合症状。刘老医生在临床上曾治疗过一些这类病例,而且也摸索了四二五合方的经验方,尚有一定的疗效。他认为席汉氏综合征属于中医产后气血两虚,肾气亏损的辩证范围。因其以闭经为主症,前人也曾有过关于产后多乳或产后大出血都可以引起闭经的记载,但是未能包括席汉氏综合征的全部症状。他体会,妇人产后气血骤虚而且也伤肾气。因为肾气盛、天癸至,冲任脉盈,月经才能按时以下。所以,产后经过调养,肾气恢复、气血充盛,月经始能复潮。如果产后大出血(甚或血脱)血溢则气亡。气血耗伤则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等,均因血虚失养而功能减退。血虚不能养心,则见心慌失眠等症。肾精枯涸,精气阴津缺乏,肌肤及阴器失养,则见阴道分泌物减少,阴毛、腋毛、头发脱落等症。肾精耗伤,肾阳也虚衰,则见性欲减退,腰痠腿痛,全身乏力,精神倦怠,畏寒肢冷或四肢发凉等症。又因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下通于肾,上通于脑,肾气虚则脑力不足,故见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等症。综合起来,气血虚极,肾气亏耗是席汉氏综合征的病理实质。
根据上述看法,他使用四二五合方加减治疗。方中四物汤补血,五子衍宗丸补肾,若单纯补阴则容易呆滞。因为阴主静,阳主动,阳以带阴,所以又加仙茅、仙灵脾补肾阳。若见气虚明显可加人参、生黄芪以补气,以气带血,使之阳生阴长。因为本症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虽然见有肾阳虚衰诸证,但是不能过用或早用桂、附等辛燥大热壮阳之品,而是要在大补阴血的基础上,佐以仙茅、仙灵脾。有时也可用巴戟天、肉苁蓉等温补肾阳之剂,使之温补而不辛燥耗阴。这一点是很主要的,如果操之过急,将会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例一、苏**,29岁,初诊:1974.10.28日。
主诉:产后闭经1年半。
病史:患者于1972.5.26日妊娠足月分娩。产前10多天发生子痫,抽搐2次,产时神志不清,产后因大出血(休克)而致贫血。产后10天即无乳汁,无法哺乳,以后逐渐出现头发、腋毛、阴毛脱落。倦怠无力,气短,腰痠,纳差,性欲减退,阴道分泌物减少,全身畏寒,下肢不温。记忆力减退,血压也偏低(100/60)。妇检:---阴道前壁膨出,阴道皱襞小而光,穹窿空,宫颈小、圆,子宫前倾、萎缩,约玉米粒大小,质硬活动,无压痛,附属器(-)。激情素水平轻度—中度低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辩证:产后气血两虚,肾气亏损。
治法:益气养血,滋补肾气。
党参3,当归3,川芎1.5,熟地3,炒白芍3,菟丝子3,覆盆子3,
枸杞子3,五味子3,车前子3,仙茅3,仙灵脾5,怀牛膝3钱。
经过:1974.11.4日,服药8剂后自觉食纳,气短,乏力好转,上方加巴戟天5,肉苁蓉5,黄芪5钱。11.16,继服上方10剂后,自觉体力增强,食纳增加,有时小腹隐痛,并自觉小腹发凉,舌质偏淡,脉沉细,方药如下:
党参3,黄芪5,当归3,川芎2,菟丝子5,覆盆子3,枸杞子5,五味子3,
车前子3,仙灵脾5,巴戟天3,怀牛膝5,熟附片3,制香附3钱
12.25日,前方共服34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于1974.12.15日月经来潮,量中等,色稍暗红,行经6天,无其他不适。毛发未再脱落,阴道分泌物增加,性欲增加,食纳尚好,睡眠尚可,二便自调,仍感下肢发凉,舌质偏淡红,左脉缓,右脉弦略滑。上方去熟附片,再服5剂。
1975.1.29日复诊时称:于今年1.11日在原医院检查,宫颈光、正常大小,子宫软如枣大。阴毛已稀疏长出,阴道粘膜润滑。1975.1.25日来月经,量中等,行经4天,方药如下,另用5剂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服2丸,以巩固疗效。
党参3,黄芪5,当归3,白芍3,川芎2,熟地3,菟丝子3,覆盆子3,五味子3,
枸杞子4,车前子3,仙茅3,仙灵脾5,巴戟天5,肉苁蓉5钱
【按语】本例开始用四二五合方,加党参以补气,牛膝补肝肾而通经。服药20余剂后,自觉症状均好转,因其有小腹隐痛发凉等阳虚之症,故加肉桂取其温肾守而不走的特性,以加强温暖下焦的功用。1月后诸症均见轻,但仍有四肢不温,故加用熟附片以壮阳温肾。由于阴血已足,再加以助阳温经,可以看出温阳药的使用是在阴血渐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的。故月经得以复潮,子宫也较前增大,最后以丸药巩固疗效。

例二、屠**,31岁,初诊:1974.7.10日。
主诉:产后闭经9个月。
病史:于1973.10月因产后大出血而休克,经抢救好转后,逐渐出现恶心,头晕,睡眠多梦,头发、阴毛及腋毛明显脱落,性欲降低,全身乏力,心慌气短,食纳较差。曾用激素治疗,症状仍如前,现已闭经9个月。
检查:面色萎黄------子宫轻度萎缩,阴道分泌物少。------。舌质淡,脉细缓。
辩证:气血两亏,肾气虚弱。
当归3,熟地4,炒白芍3,川芎1.5,五味子5,菟丝子3,
覆盆子3,枸杞子5,车前子3,仙茅3,仙灵脾5钱
经过:7.21日,上方服7剂后,症状稍减,仍有恶心,头晕,乏力,多梦。上方熟地易砂仁一钱半,加党参5,黄芪8钱。8.9日,药后较前有力,纳食增加,唯面部发胀,头发沉,睡眠仍差,耳鸣。前方去川芎、砂仁,加桂圆肉5,远志3,炒枣仁3钱。8.21日,药后精神好转,体力增加,已不再脱发。近日因感冒未愈,自觉胸部发憋,咽痛,咳嗽,吐黄痰,脉弦,舌质略红。证属外感风热,肺失肃降。停前方,拟以清热化痰,宽胸利咽为法(方药略)。8.26日,外感已解。唯胸部时有憋闷,小腹偶有下坠感,阴道分泌物增加,脉沉缓,舌淡。按原治法:
当归3,白芍3,菟丝子3,覆盆子3,枸杞子3,五味子3,车前子3,怀牛膝3,桂圆肉5,附片3,仙茅3,仙灵脾8,巴戟天3钱
9.19日,上方每日服1剂,药后自觉症状基本消除,阴道分泌物增加,偶有胸闷及小腹下坠感。继服前方每日1剂。9.24日,全身无不适,白带量增多,阴道见少量粉红色分泌物。1天即净。脉沉滑,舌淡。继服前方1个月。10.29日,自觉面部发胀,大便较干。前方加人参一钱半,另煎兑服。
1975.1.22日,饮食正常,阴道分泌物增多,性欲增加,睡眠尚好,大便仍干。于1.19日月经来潮,第1天血色暗红,量少。第2天血色鲜红,量多,行经4天,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产后大出血以致休克,经抢救治愈后,逐渐出现典型的席汉氏综合症状。曾使用过激素治疗,症状仍未改善。同样用四二五合方治疗,因其兼见恶心,纳差等脾虚之征,故加用党参、黄芪,并去熟地嫌其过于呆腻,另加砂仁以行胃气。在治疗过程中,曾因外感而停药治其标。而后仍按原法治疗,历时两个多月后,月经复潮,但血量极少,带经1天即止。3个月以后再次行经,血量正常,行经4天,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苯中毒后继发闭经一例
戴**,30岁,初诊:1973.8.22日。
主诉:闭经1年半。
病史:患者于1年半以前,因苯中毒昏迷两天半,经抢救脱险,长期后遗头晕,头痛,失眠,心悸,气短,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腰痛,闭经,性欲减退,全身无力,生活不能自理。白细胞偏低。迄今闭经1年半,其它症状如前,以往月经正常。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缓弱。
诊断:苯中毒后遗症、继发性闭经。
辩证:肾虚精亏,血虚经闭。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通经。
当归3,炒白芍6,川芎1.5,熟地4,仙茅3,仙灵脾3,菟丝子3,
枸杞子3,车前子2,覆盆子3,五味子3,牛膝3钱
经过:9.1日,服上方9剂后,倦怠无力明显好转,头晕心慌也减轻,按上方加减再服20剂,诸症继续减轻,视物渐清,自感有力。效不更方,继服30余剂,生活已能自理,偶有头晕、心慌,已能自行乘自行车来门诊看病。经用上方加减治疗两个半月,上述诸症,除闭经、腰痛外均已减轻。继以加强活血通经之力:
当归5,炒白芍3,熟地4,沙参5,二冬各3,枸杞子5,菟丝子5,
覆盆子3,龟板5,女贞子3,旱莲草3,红花2,泽兰3,益母草3钱
服上方6剂后,于1974.3.8日月经复潮,行经3、4天,量少,色淡,腰仍酸痛,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
【按语】急性苯中毒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而致昏迷,如能及时抢救,多能在1—2周内完全恢复正常,不留任何后遗症。但是,也有个别患者后遗神经衰弱、上呼吸道炎,或精神异常等。后遗神经衰弱者,多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动过速或过缓等。有时对造血系统也有影响。轻者周围血循环粒细胞减少,重者骨髓造血机能抑制,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是以闭经1年余为主诉而来妇科门诊,追问病史,以往月经正常。看来,苯中毒很可能是其继发闭经的因素之一。对于此类闭经患者的治疗可根据临床见证,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辩证施治。患者见有腰痛、经闭日久、舌淡、脉缓弱,实属肾虚精少,冲任受损,血虚之故。阴病及阳,肾阳也衰,故见全身乏力、性欲减退,肾阳不足,命火衰微,不能温振脾阳,脾失健运,后天失养,生化无源,更加难以即济先天,形成恶性循环。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记忆力减退。血虚不能上荣,故视物模糊,头晕、头痛。综合起来,辩为肾虚精亏,血虚经闭。若与前述席汉氏综合征相比较,病因虽然不同,但是病理实质却极相近,因此在治法与选方用药则类同。均以他的经验方四二五合方加减治疗。患者虽以闭经为主诉,单纯通经并非主要,而是从整体出发,以补肾益精,养血通经为法,待全身情况改善,气血和调,肾充精足,而后稍加红花、泽兰、益母草活血通经之品,则经血复潮,冲任自调。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3
 楼主| 未悟道发表于 2017-5-29 22:17:55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范围
闭经分原发、继发。刘老医案三篇共计15例,全部是继发性闭经。我的日常临床中,继发性者,除了极少数是器质性病变外,多数是功能性者,并且除了闭经外很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部分病人,将成为我今后实践,也即当前学习闭经理法的主要对象。
以继发性、功能性为限,本身就已经排除了大多数器质性病变,也是公认的中药疗效较好的临床范围。

第一、瓜石汤
闭经医案12例有6例使用了瓜石汤,意在“对其经验方瓜石汤的使用和体会重点加以描述”。本次学习我参考的《今日》一书和郑其国月经病学,都提到瓜石汤;彭坚的《我是铁杆中医》还介绍了他的用方心得;刘老瓜石汤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所以先学瓜石汤,从证说,是学瓜石汤证;从方说,是学瓜石汤的使用指征与加减变化技巧。

彭坚的书,病症概述简略,重点介绍用方心得。这与古代方书,也与刘老书的论述形式相近,突出方剂为重点。以往我常常纠缠于辩证,而于使用成方很少心得体会,是详于辩证而略于论治。常常看似某方加减,实际是私心自用,既影响临床效果也不易积累经验。所以从学刘老开始,把重心放到用方上来,这也是落实理法方药一体的关键一环。

【原文】刘老在《月经失调---》一文中,谈及闭经:
------从寒热的影响来看,基本倾向是偏寒或偏热。偏于热者,多表现为漏经类月经失调;偏于寒者,多表现为闭经类月经失调。但是,其中也有变异。例如,偏于虚寒者也可引起月经淋漓不止,偏于血热血枯者也可引起闭经。
另外,脏腑功能失调之中,也有重点在肝、在脾、在肾之不同,以及气虚、血虚、气滞血瘀、血瘀气阻之别。
------对于闭经类月经失调。包括月经后错、月经稀发、闭经,也是病情程度和阶段的不同。偏于寒者居多。血脉凝泣,经血滞而不行,不能如期而至,故见小腹发凉,四肢不温,或行经腹痛。治疗时以温经汤为主方以温之。夹郁者,可用得生丹或逍遥散以疏之;经闭日久者,可加桃仁、红花、牛膝引血下行以开其闭;若因肝热所引起的冲气逆上,可用经验方瓜石汤;热偏重时,尚可引起倒经、吐衄、头痛、躁汗,以及闭经日久,都可用当归龙荟丸加牛膝以降之;若因脾虚,气血津液化源不足,可用八珍益母丸、归脾汤以补之;若为产后大出血所引起的血虚肾亏经闭(席汉氏综合征),可用经验方四二五合方以温补之。
【原文】医案按语:一般讲闭经偏于虚寒与血瘀,从肝脾两脏调气活血者易治,而见有阴虚胃燥,从阳明论治者不易掌握,而且疗程也比较长。关键在于掌握好本证的特点与主症,分辨虚实寒热,方能投药奏效。

概要
月经失调分漏经类和闭经类。闭经类包括月经后期、稀发,而闭经为其极端。
闭经,以偏寒者居多,温经汤主之;夹郁者,得生丹或逍遥散主之;经闭日久加桃红牛膝。
肝热所致的冲气上逆,瓜石汤主之;热重而闭经日久,当归龙荟丸加牛膝主之;
脾虚化源不足,八珍益母丸、归脾汤主之。
血虚肾亏经闭的席汉氏综合征,四二五合方主之。

刘老医案闭经15例,没有典型的寒证与血瘀证案例,所以必须首先明确瓜石汤证在月经失调闭经类中的地位。

瓜石汤(分段以醒目)
【组成】瓜蒌5,石斛4,玄参3,麦冬3,生地4,瞿麦4,车前子3,益母草4,马尾连2,牛膝4钱
【功用】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
【主治】阴虚胃热所引起的月经稀发后错或血涸经闭。
【按语】本方主要治疗由于胃热灼伤津液所引起的月经稀发、后错,以及精血枯竭所引起的闭经。
此类病人,平素多有阳气过盛,肝热上逆,导致胃中燥热,灼伤津液。阳明本为多气多血之经,下隶冲任二脉,若阳明津液充实,则冲任经血满盈,月经能以时下。若阳明燥热过盛,津液枯竭,不能化为月经,轻者月经稀发、后错,重者闭经数年不至。
审其临床特点,虽为经闭,但无气血两虚之象,反而自觉口干、舌燥,心胸烦闷,急躁多梦,甚者胸中发热,五心烦热,脉弦滑沉取无力或滑数,一派阴虚血燥征象。
古人曾用三合汤(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膈散)治疗本病。原方由当归、生地、白芍、大黄、元明粉、甘草、连翘、栀子所组成。在临床实践中,刘老医生观察到多数病人,虽有上述症状,而大便不一定干燥。而且本病又系慢性病,非数剂药能以收功。如若长期服用三合汤,因其中有大黄、元明粉等苦寒泻下之品,更易耗伤津液。
而本方以瓜蒌、石斛为主药。瓜蒌,甘寒润燥,宽胸利气;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滋阴除热,合用共奏宽胸润肠,利气和胃之效。另加玄参、麦冬养阴增液。因本病源于阴虚血燥,故在四物汤中去掉较为温燥的当归、川芎,用生地滋阴生血;瞿麦、车前子活血通经;益母草,偏寒,通经活血之中又能生津液;马尾连(或栀子)清胃热,热去则津液能以自生;牛膝引血下行,以期经行血至之目的。
总之,全方以滋液清热,宽胸和胃之力,而达到活血通经的目的。由于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在临床应用时若见大便燥结,也可先用三合汤,待阳明燥实已解,仍可改用本方为后续治疗。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4
 楼主| 未悟道发表于 2017-6-3 22:50:39 | 只看该作者
瓜石汤在闭经三家分证中的资料:

《今日》
分6证: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气血亏虚、阴虚内热、痰湿阻滞、血寒凝滞、血瘀气滞。其中的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活血通经:加减一阴煎加味、补肾地黄丸、瓜石汤。
** 瓜石汤列在三方之末,只有一句话:“适用于阴虚血热胃火消烁之闭经”。
辨病---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另外,阳明燥热,津液枯竭不能化生月经,或者脾胃阴虚,燥热灼伤津液,邪热煎熬阴血成瘀,阴血涸竭也可致血海空虚而致闭经。但以脾虚燥热之证多见。---偏于阴虚血燥者宜养阴润燥,泻火调经---瓜石归龙汤加减
全瓜蒌、石斛、玄参、生地、瞿麦、车前子、益母草、麦冬、生山栀、川牛膝、加当归、龙荟丸(包煎)
** 瓜石汤加当归、龙荟丸,方名不知所出。

郑氏
分8证: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寒气凝滞、痰湿阻滞、热灼冲任、肾气不足。其中的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润燥调经,首选方:鳖甲养阴煎,参考方:加减一阴煎、河车大造丸。没有瓜石汤。
附二:溢乳闭经
分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阴虚胃燥、肝郁气逆4证。其中的阴虚胃燥证:首选方:瓜石汤。加减法:方中可配用鸡血藤15,泽兰10克以活血通经。伴有五心烦热者加知母6,丹皮10克以清退虚热;大便干者加草决明20,麻子仁10克以养阴通便。参考方:沙参麦冬汤。

彭坚
属于热盛阴伤者,一般体瘦多火,带下色黄,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细数,可用瓜石汤加减。
瓜蒌15,石斛15,玄参10,麦冬15,生地12,瞿麦12,车前子10,益母草12,黄连6,川牛膝12克
用方心得:
从我的临床经验看,本方确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席汉氏综合征、泌乳闭经综合征等十分棘手的疑难病,但应当以体瘦、口渴、大便结、小便黄、舌红、脉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病机属于阴虚火旺者为主要用药指针。
案例二:产后闭经
---此为阴虚血热,宜用瓜石汤合二至丸加减:
瓜蒌皮25,花粉10,瓜蒌仁30(捣破),石斛30,生地15,玄参15,麦冬15,茵陈10,丹皮10,地骨皮15,合欢皮15,琥珀10(包煎)女贞子15,旱莲草15克 14剂
本案为产后出血导致阴血久久不能恢复而闭经,属于虚证而非实证,故用瓜石汤时,暂时减掉黄连之苦寒燥湿以免继续伤阴,减掉瞿麦、川牛膝、益母草等通利药,合二至丸以加强滋阴清热的作用,同时配合服雪蛤,以待精血慢慢生成,---。
---用瓜石汤时,常用全瓜蒌,即瓜蒌皮、瓜蒌仁、瓜蒌粉(花粉)各15克同用,以瓜蒌皮宽胸理气化痰,瓜蒌仁润肠通便,瓜蒌粉生津止渴。方中石斛常用至30克,又得瓜蒌粉之助,则养胃阴之力大增。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5
 楼主| 未悟道发表于 2017-6-4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刮宫术后闭经二例
人流术后所引起的闭经,临床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刘老医生认为除了体质(产后)情况外,刮宫手术可谓之引起闭经的外因条件之一。从中医观点来看,刮宫手术往往伤肾、伤血造成胞宫损伤。由于损伤而血溢。死血、败血瘀滞于胞宫之中,所以刮宫术后所引起的闭经,基本证型是肾虚、血虚血瘀。但是,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后果也不尽相同。若素体阳虚,或下焦虚寒,则多表现为虚寒证候;若素体健壮,冲任旺盛,术后气血逆乱,暂时经血未行,阻于胞宫,瘀血内闭日久则可化热。若遇经期,冲任脉盛,瘀血与郁热阻遏,不能使经血下行,即沿冲任二脉逆行而上,多表现为虚实挟杂的证候。因为肝经络阴器,冲任隶属于阳明,冲任逆乱,瘀热上冲,同样可以影响肝胃二经,而出现肝热或阳明胃热的证候。总之在治疗上,补肾补血与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法则。偏于虚寒者佐以温经散寒;偏于实热兼挟者,佐以清热通经,行气疏浚之品。

例一、毛*,41岁,初诊:1974.8.1日。
主诉:刮宫术后闭经4个多月。
病史:患者于1974.3.20日,因阴道流血不止,妊娠试验阳性,行刮宫术后即开始闭经。注射黄体酮后,于7.27日行经1次,量少。平日少腹经常发凉。现症:腰痛、眼睛视物模糊。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辩证:肾虚血亏,寒凝经闭。
治法:补肾养血,活血温经。
当归3,白芍4,川芎1.5,熟地3,菟丝子3,枸杞子2,
肉苁蓉4,砂仁1,桃仁0.5,红花1,紫河车3钱
经过:8.10日复诊时称:药后大便稀,全身无力,遂改服下方:
当归3,白芍3,川芎1.5,熟地4,小茴香3,葫芦巴3,肉桂1,
干姜0.5,砂仁1.5,紫河车3,菟丝子5,红花2钱
8.13日,药后少腹发凉好转,胃纳增加,大便次数正常,仍稀,睡眠多梦。
当归3,白芍3,川芎1.5,熟地4,仙灵脾4,菟丝子3,紫河车3,
车前子3,覆盆子3,枸杞子3,牛膝5,益母草4,砂仁1.5钱
9.13日,药后少腹发凉及腰痛好转,睡眠差,多梦。上方去白芍、熟地、牛膝、益母草,加肉桂、桃仁、红花、五味子各一钱,继服7剂。
10.8日复诊时称:服上药后,于10.1日来月经,行经6天,量中等。但睡眠较差,纳差。上方去白芍、牛膝、益母草,肉桂改为一钱半,五味子改为3钱,加炒枣仁4钱,继服以巩固疗效。

例二、王**,34岁,初诊:1975.7.15日。
主诉:人流术后闭经近4个月。
病史:患者既往月经周期23—24天,行经6—7天。足月产2次。末产为6年前。于1975.3.24日行人工流产,术后闭经至今已近4月,注射黄体酮亦未行经,自感心烦急躁、口干苦、头晕、腰痠、腿软无力,两胁胀,食纳欠佳,二便自调。舌质暗淡,脉细弦。
辩证:血虚血瘀,蕴热上冲。
治法:补血益肾,清热通经。
当归3,川芎1.5,炒白芍3,生地4,桃仁1,红花1,瞿麦4,萹蓄4,
木通1,车前子3,龙胆草2,栀子3,川楝子3,瓜蒌8,牛膝3钱
经过:7.24日,服上方5剂后,心烦急躁明显好转。上方去当归加马尾连三钱。8.9日复诊时称,又服上方5剂后,诸症逐渐好转,曾于8.1日经来,行经3天,量少、咖啡色,仍稍感胁胀,左侧面、肩发麻。上方去当归、萹蓄、木通、龙胆草、栀子、牛膝,加石斛4,鸡血藤5,丝瓜络2钱,继服。
1975.10.9随访:继服上药15剂,月经于9.28日来潮,行经4天,量色正常,其它无不适。

【按语】例一,刮宫术后闭经已4个多月。平日少腹发凉,现症:腰痛,视物模糊,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曾经注射黄体酮,但经行血量极少。辩证为肾虚血亏,寒凝经闭。治以补肾养血,活血温经。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其中加肉苁蓉配合菟丝子温肾补阳,砂仁行气开胃。另外加紫河车,本品咸平兼温,入肾补肾精血,主治气血两亏、五痨七伤。女子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症,本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由于患者下焦虚寒,服药后反而出现便稀、身无力。说明温经助阳力量不足,8月份月经仍未来潮。遂在上方基础上加用小茴香、葫芦巴、肉桂、干姜,以加强温经散寒之功,月经始通,血量及行经日期,恢复正常。
例二,刮宫术后闭经近4个月,注射黄体酮也未行经。自感心烦、急躁,头晕、口干、口苦、食纳欠佳,是由于郁热上冲,心、胃经蕴热之故。血虚肝郁故见两胁发胀,脉细弦。血虚瘀血内蓄故舌质暗淡。辩证属于血虚血瘀,蕴热上冲。故治以补血活血,清热通经。方用桃红四物汤补血活血,目的与例一相同,但是配合胆草、栀子、木通清肝热;瞿麦、萹蓄、车前子疏浚通利,使冲任二脉之冲逆循经下降;瓜蒌清热润燥;川楝子、牛膝行气活血,引经下行。服药后燥热现象好转,经血已通,在原方基础上,加石斛以养胃阴,清热润燥;鸡血藤、丝瓜络活血通络,以巩固疗效。

开始未能注意到这两例闭经医案,至此:闭经12,席汉氏综合征闭经2,汞中毒后闭经1,刮宫术后闭经2,合计17例;再加月经稀发4例,共21例闭经类医案。虽不是刘老辩治闭经的所有类型,毕竟比较全面些啦。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6
 楼主| 未悟道发表于 2017-6-6 22:44:26 | 只看该作者
西医病名
刘老未提及西医病名。《今日》:下丘脑垂体性闭经,阴虚血燥者。郑氏:溢乳闭经综合征,阴虚胃燥证。彭坚:多囊卵巢综合症、席汉氏综合征、泌乳闭经综合征等,阴虚火旺病机。

病症---闭经类:后期、稀发、闭经。
医案中明确提到瓜石汤使用者8例:闭经6例,全部阴虚胃燥,正用。稀发1例,正用。月经频至1例,变法。

辩证---阴虚胃热
方剂【主治】项:阴虚胃热;闭经医案6例,全部以阴虚胃燥名证。阴虚,无疑。胃热是因,胃燥是果,同义。

定位---胃
在《今日》、郑氏、冯氏三家的闭经分证论治中,涉及“胃”者,常见于两种证候:一是气血两虚证,通常以脾胃并称,如脾胃虚弱、脾胃虚寒等;二是痰湿证,通常说脾不说胃,而实际是包含在内的。

其余涉及“胃”者有:
《今日》:
1,阴虚内热证---加减法---偏胃火旺者用加味泽兰汤---养阴清热,活血通经。
2,血瘀气滞证---血瘀气滞日久可以化热,瘀热互结致肝气上逆,阳明胃经之气应降不降,阴血不归冲脉,反随肝气上逆于乳房、乳头成乳而溢出。冲脉阴血因上逆而空虚,故致闭经溢乳综合征。
3,闭经溢乳综合征---涉及胃热病机,提到调胃承气汤,不提瓜石汤。
郑氏:
1,阴虚血燥证,以肺阴虚为主,所以不用瓜石汤。
2,附二、溢乳闭经篇有:“阴虚胃燥:素体阴虚内燥,胃阴不足,再加产后失血,哺乳等更耗阴津。阴虚生内热,乳房属阳明胃经,热迫阳明而乳汁外溢,阴津亏虚则冲任失养而致经闭不行”。首选瓜石汤加减。

综合以上内容,除了脾胃虚证、痰湿证之外,可以归纳为胃热、胃火、胃阴虚热。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主要是闭经溢乳综合征使用胃的病机来解释。理论依据不外“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这与刘老闭经阴虚胃热证的认识,有同有异,异多同少。刘老医案8例,没有溢乳闭经一病。

刘老阴虚胃热病机认识从何而来,不知道!但从以下资料中,或可寻其端倪:
《今日》---【古训今释】---病因病机论---2-4:以火热立说:
李杲《兰室秘藏-妇人门》曰:“经闭不行有三。妇人脾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以致经水断绝。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胞脉闭也;胞脉属心,络胞中,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不来。宜安心补血泻火,则经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热,而经不行也)。或病中消,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渐瘦,时见烦渴,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则经自行。(此中焦胃有热结而经不行也)。或心包络脉洪数,燥作时见,大便秘,小便难,而经水闭绝,此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脉络中火邪,则经自行(此下焦胞络热结而经不行也)。”

李杲此论,从上中下三焦有热论治,而中焦以“消”、“烦渴”为特征。但是,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或者是从胃热论治闭经的源头之一?
刘老方论明确指出:“---古人曾用三合汤(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膈散)治疗本病”,而瓜石汤所创正是为了克服三合汤的副作用,不宜久服而来。在《今日》所引资料中没有见到三合汤,但是调胃承气汤和凉膈散都有用于闭经的。刘老所说的“三合汤”,从胃热辩治,当另有传承。

定性---热
撇开辨病论治不谈,仅从闭经分证看,冯氏、郑氏、《今日》,基本上不提胃热病机。
涉及热象者有:
《今日》6证:
肾虚(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者,作为加减法。
痰湿阻滞---肝郁痰湿日久化热,作为兼证或变证。
阴虚内热---涉及肺阴虚热、心肝阴虚或者火旺,提及“偏胃火旺”者,作为兼证对待。
血瘀气滞---日久可以化热,瘀热互结致肝气上逆,阳明胃经之气应降不降,属变证兼证。
郑氏8证:
肝肾不足---有偏阴虚与偏阳虚,偏阴虚者有虚热象。
阴虚血燥---以阴虚定性为主,倾向于肺阴虚,当然也会涉及肝肾胃阴。
气滞血瘀---兼肝热,烦躁易怒者清肝除烦。
热灼冲任---首选凉膈散,肝火偏旺、肾火偏旺、血热甚、阴亏损,作为加减法。

以上,热灼冲任属实热;阴虚内热、阴虚血燥、肾阴虚属虚热;其余只是兼证或变证。

《今日》:高益民对刘奉五老中医治疗闭经200例分型整理归纳为:1,肝郁气滞,血行受阻。2,肝热上冲,血逆经闭。3,脾虚血亏,心气不足。4,阴虚胃燥,冲逆经闭。5,血虚阴亏,肾精不足。6,寒伤冲任,经血凝结。7,血瘀凝滞,经脉受阻等7个主要证型。

《刘奉五妇科经验》由高益民与袁红波协助刘老整理。这里明确提到“热”者有:肝热上冲,血逆经闭。阴虚胃燥,冲逆经闭。两证都有“逆上”的特征,可以理解为闭经类,偏热者,需要鉴别肝热上冲与阴虚胃燥两个基本证型!
列出《今日》6证与郑氏8证,是因为刘老高足高益民的7证,显然与两家不同。《今日》一书,关于高益民的只有上面一段话,文章没有见到,只能从以上医案加以分析啦。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7
 楼主| 未悟道发表于 2017-6-11 22:16:40 | 只看该作者
证候定位问题
理论上讲,一个证候名称,既有其定位标识,也有定性标识。例如阴虚胃热证,阴虚、虚热是定性标识,胃就是定位标识。
《今日》6证、郑其国8证、高益民7证,有个共同问题,就是证候名称本身有的具备位、性,如:肾虚、肾气不足、肝郁气滞;有的只有定性,没有定位,如:气滞血瘀、痰湿阻滞。但是,没有只有定位没有定性的情况,这也提示了一个问题:似乎中医证候,定性的价值高于、重于定位?
我习惯于位、性两者具备的证候名称。为此,把高益民的7证定位如下:
肝:1,肝郁气滞,血行受阻。2,肝热上冲,血逆经闭。
脾:3,脾虚血亏,心气不足。
胃:4,阴虚胃燥,冲逆经闭。
肾:5,血虚阴亏,肾精不足。
寒:6,寒伤冲任,经血凝结。
瘀:7,血瘀凝滞,经脉受阻。

从定位角度看,前5证定位脏腑有肝、脾、胃、肾。
寒、瘀二证可以理解为主要定位于冲任二脉与胞宫胞脉,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寒、瘀自然可以涉及肝脾肾胃。气血两虚涉及心血、心气虚常见;肝肾阴虚,涉及胃阴、肺阴也属常见。胞宫,是闭经的基本定位器官,不论肝脾胃肾、冲任,只有涉及、影响到了胞宫的气血津液和功能,才会出现闭经问题。不是所有肝脾胃肾病变都会引起闭经。因此没必要再提胞宫定位,把寒、瘀二证定位在冲任二脉可也?
肝脾胃肾,同样是通过经络气血津液的运行来影响胞宫气血津液盛衰、通滞与功能改变的,所以我们说脏腑时,其实是包含了经络与气血津液流在内的。胞宫属局部,脏腑经络属整体。
定位有5:肝、脾、胃、肾、冲任。

月经失调,刘老似乎倾向于以肝为主的学术观点(没有原文为据)。这与《今日》、冯显逊所代表的主流的,明确提出以肾为主的学术观点有所不同,闭经也是如此。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