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江
胡必江发表于 2018-1-9 1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两周一直熬夜,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罪过啊,罪过! 知道这样下去肝火会旺的,就每天晚上不时的按摩大腿的肝经,希望能多少起点作用。但是....麻烦还是来了!开始出现喉咙里有不适的感觉,虽然没有痰能吐出来,但那里肯定有个东西。睡觉时喉咙开始发痒,禁不住的要咳嗽两声。 自我分析,属于肝火旺,五行中火克金,肺属金,所以我这个症状属于“木火刑金”,肝火影响了肺的宣发,就形成了痰卡在喉咙里了。 自我分析应该属于肺经的实证。根据五行补泻之法里“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那么我就要“泄肺经的子”了。肺属金,其子就是水,肺经五输穴得水穴就是尺泽穴,于是在双肘的尺泽穴上各点按了2分钟。把肺热给清了。 老师说了中医中最奇妙的就是导引术,那么我也来试试好了。把肺热化成能量不浪费多好。 肺属金,金能生水(肾),那么我把这清除的热气化成水吧。于是就继续按了肾经中的五输穴中的金穴(复溜穴)1分钟,通过这个穴位来接通肺经的气血,然后再按摩肾经的水穴(阴谷穴),把肺的多余热量转化到肾经化成水来储存,不浪费掉。同时五行中水又能养木,既是养肝了,不至于肝火太旺,一石二鸟。 整个按摩过程用了20分钟,紧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那喉咙里的痰突然间就给化开了,而且象是个小泉眼一样,需要我不停的往外吐粘液。 这是好事吧?总比继续卡在喉咙里发炎、红肿的好。剩下的就是彻底的根治了。 准备采用取喷嚏法、及芦苇根煮水法来化解最后的痰。 已经将五行运用的行云流水了!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 好方法,要坚持! 我的学习经络五行心得 中里老师的书中多次提到“五行”两个字,而且还提到如果学会了五行的穴位用法,治病的效果会突飞猛进。我只是稍学了一点,把心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克中的关系: 1、金克木 心得: 金可以做成金属,比如镰刀、斧头,这样可以用来伐木,所以金就可以用来克木。 2、木克土 心得:木多了可以长成森林,茂密的森林都是长在土里,根也扎进了土里,所以木可以克土。 3、土克水 心得:大家都知道洪水来了要拿土来挡吧,这个非常好理解。 4、水克火 心得:起火了要拿水来灭 5、火克金 心得:要想把金属融化必须放在火红的炼钢炉里。 五行相生中的关系: 1、金生水 心得:金属很凉,空气温度降下来后可以凝结成水,所以金和水是相生的关系。 2、水生木 心得:花草、树木要想长的好,必须需要水的灌溉。 3、木生火 心得:要想得到熊熊的大火,要用木材做原料啊。 4、火生土 心得:大火燃尽后就成了灰,不就是土吗? 5、土生金 心得:要想得到各种金属矿石,我们不都是深入到土里去挖的吗? 人体六脏六腑共分有十二经络,腑(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为阳,脏(心、肝、脾、肺、肾、心包)为阴。每个经络都自己的五行属性。象胃、脾属土;大肠、肺属金;膀胱、肾属水;肝、胆属木;小肠、三焦、心、心包均属火。 通常我们说相表里的关系,其实都是属性相同的两个经络。比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实两个都是属金;膀胱与肾相表里,两个同属水;肝与胆相表里,同属木;小肠与心同属火是表里关系;三焦与心包也同属火是表里关系;脾胃也是表里关系,同为土。所以平时我们按摩某一条经时,对属性相同的令一条经络,也起作用。 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五输穴,是特效穴,位于从手、足的末端开始向上到肘、膝附近。古人按顺序非常形象的比喻并命名为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 而且这五个穴位每个都有各自的五行属性。从井穴到合穴,其中阴经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阳经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附十二经络五输穴的穴位: 经络 井穴 荥穴 腧穴 经穴 合穴 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胆经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用五行的方法找穴位来治疗身体的不适时,首先你要先分清疼痛点在哪条经络上,然后再分清是实症还是虚症。通常实症都是象寒、湿、热三邪在作怪产生的不适,象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急性肠胃病、头痛、牙疼等都可以当做实症来治。虚症一般是身体里的正气不足,象脾虚、肾虚都是虚症。 穴位的选取采取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 所谓的母子都是相对来说的。而五行中认为“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比如,“金生水”,则金为水之母,水为金之子,其它类推。 我们通常都是拿有病的那个经络的五行属性来定位。然后插入到这个经络的五输穴的的五行中去排队(阴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比如肺经,属金,其子为水,其母为土。肺经是阴经,再看阴经五输穴的的五行排列木、火、土、金、水,所以肺经的母穴就是五输穴中属性为土的穴,子穴就是五输穴中属性为水的穴。如果肺实就取水穴,如果肺虚就取土穴。然后再把这带属性的穴与 井穴 、荥穴、 腧穴、 经穴 、合穴再对应起来,这样就知道土穴就是腧穴,水穴就是合穴。再去查找肺经的腧穴是太渊穴,合穴是尺泽穴。从而得出如果肺实就揉尺泽穴,如果肺虚就揉太渊穴。 我啰嗦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看懂了吗? 当前在线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8-4 15:11 只看该作者 "1、金克木 心得: 金可以做成金属,比如镰刀、斧头,这样可以用来伐木,所以金就可以用来克木。" 好像在哪里见到过,说是土里金属过多,就会影响树木的生长,所以就金克木。 这样说也很好理解。 "从而得出如果肺实就揉太渊穴,如果肺虚就揉尺泽穴。" “如果肺实就揉尺泽穴,如果肺虚就揉太渊穴”? 谢谢提醒。我写错了!重新整理一下哈。 肺属金,肺经属阴经。阴经五输穴的的五行排列木、火、土、金、水,所以金的上边就是土,下边就是水。然后再把这带属性的穴与 井穴 、荥穴、 腧穴、 经穴 、合穴再对应起来,这样就知道土穴就是腧穴,水穴就是合穴。再去查找肺经的腧穴是太渊穴,合穴是尺泽穴。如果肺实就取水穴(子),如果肺虚就取土穴(母)。从而得出如果肺实就揉尺泽穴,如果肺虚就揉太渊穴。 我前几天牙龈疼。在左边下侧疼。 想想是最近经常出去吃烧烤、麻辣烫之类的上火了。大便正常,那么就是胃火。 胃属土,胃经属阳经,阳经五输穴的五行排列是金、水、木、火、土。上火属实症,当泻其子。那么该取穴是金,也就是井穴,厉兑穴也。我是个懒人,连穴位都不想按,就采用针灸。针灸里有个说法叫泻井当泻荥,原因就是井穴一般在手足的末端,比较疼痛,而且比较浅,不好扎针。所以我取的是胃经的荥穴(内庭)。再说荥主的就是热症,正好也和我的病对症,所以就下针了。扎了一次,当时疼痛就减轻了。现在过了两天,全好了。 中医真的很神奇! ! 比喻形象! 解释透彻! 通俗易懂! 用起来事半功倍! 就是要下功夫背一下! 谢谢! 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 好方法,要坚持! 非常感谢嫣然让我更进一步学习了经络与五行的关系! 阴经五输穴与属性的对应 木 火 土 金 水 经络及属性 井穴 荥穴 腧穴 经穴 合穴 肺经(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脾经 (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经(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肾经(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包经(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肝经(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爱上中医 阳经的五输穴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金 水 木 火 土 经络及属性 井穴 荥穴 腧穴 经穴 合穴 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胃经 (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膀胱经(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三焦经(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胆经 (木)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爱上中医 不好意思,五行与下面的穴位对应的不太好 我从嫣然的贴子中真正找到了穴位与五行的对应关系,谢谢你!我又把它细分一下,可能更有利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更清楚的找出来,再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很容易就能知道该揉哪能穴位了。 母穴与子穴 离指(趾)端越近越是母穴,越远,越是子穴吧? 有个问题 这样看经络中就存在与本经络相克的穴了,咋办 比如心经的水穴-少府,肾经的土穴-太溪,按五行理解不宜多按?貌似不是啊 有个问题 这样看经络中就存在与本经络相克的穴了,咋办 比如心经的水穴-少府,肾经的土穴-太溪,按五行理解不宜多按?貌似不是啊 这个问题我来解答 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一个阴阳的平衡。生克补泻只是其中再微小不过的一种方法。只要是治病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治好病了,再去推断这个方法的治病原理,会恍然大悟。看到一本书中说,黄帝内经分两部分,《灵枢》和《素问》,灵枢相当于治病的案例,而素问要比灵枢晚一些,是总结的治病的原理。古人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路走过来的,我们都是在学他们总结的精华而已。 《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第一)中“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所以十二原穴也是治病的要学。阴经的原穴即是上面的输穴。再附原穴的歌谣: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   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 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   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   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   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   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陵同。 而且原穴是本经气血停留和留止最深的部位,是本原之气。手经皆在腕关节附近,足经皆在踝关节附近 这也就是为何中里老师反复强调太溪、太白、太冲、太渊穴等都有多重要的原因了。 有关治疗脏腑病的取穴原则, 1) 病在脏者取其输穴(原穴) 2)病在腑者取其合穴(下合穴) 所以阴经上的病,取穴之要就是原穴。然后再配合虚实找其输穴中的母、子穴。 而六腑出现的病一般取下合穴,比如胃病最适合的穴位就是足三里;胆病最适合的是阳陵泉。然后同样结合虚实找其输穴中的母、子穴。我们治病的时候一般不都要取多个穴位嘛,就是这个原理。 附下合穴: 胃合于三里(足三里), 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 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 三焦合入于委阳, 膀胱合入于委中央, 胆合入于阳陵泉 看到嫣然的回复很是高兴。认真学习后的几点感受,烦请指正一下。 1、与本经络相克的穴位不宜多按。wuxinch也提到,只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2、阴经上的病,取穴之要是原穴。除了按原穴之外,再配合虚实找其腧穴的母、子穴,或补母、或泻子。这时母、子穴的参照物是腧穴。治疗六腑的病,母、子穴的参照物是该经络的下合穴。 3、中里老师在五行相配的穴位中提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如果说“上火了”,可以根据上火部位所在经络直接按其荥穴吧。这与病在脏者取原穴,病在腑者取其下合穴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中里老师说的是针对初学者,比较简单易行? 求救 有四五天了吧,我脸上刺挠得慌。下午我用洁面乳仔细的洗了,刺挠得差了些,这是近两三年来没有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办,还烦劳各位朋友指点一下。 1、与本经络相克的穴位不宜多按。wuxinch也提到,只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我不太明白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来举个列子:胃的五行属性为土,但老师讲过其经上的所有穴位都有土的特性。五行里木克土、火生土,所以土太旺了,要用木来克,这时你揉肝、胆经(属木)上的穴位,也就相当于克土(胃);土太少了要用火来生,这时你揉小肠经、三焦经(属火)上的穴位,也相当于生土了。所以上面你提到最近脸上比较刺挠,用肝经上的太冲穴、胆经上的阳陵泉来治应该也是有效的。 胃经为阳经,五输穴从井到合的排序是金、水、木、火、土,如果用本经上的穴位来调理本经引起的病,就是我讲的补母、泻子了。所以你脸上的刺挠也可以用香烟灸厉兑穴(子穴)或按揉内庭穴(荥主身热)来试试。这个时候就不能较真对本经相克的穴位不宜多按了。记住一句话,能治病的穴才是王道之穴。 2、阴经上的病,取穴之要是原穴。除了按原穴之外,再配合虚实找其腧穴的母、子穴,或补母、或泻子。这时母、子穴的参照物是腧穴。治疗六腑的病,母、子穴的参照物是该经络的下合穴。 平原亲好像和我理解的不太一样。阴经的原穴就是其本经五腧穴里的输穴,如太渊、太冲、太白、神门、太溪。 但根据母子补泻找穴位时,参照物是本经的五行属性对应在五腧穴的五个穴位中的位置。 比如肝经,肝属木,本经的参照物应该是五腧穴里从井穴到合穴里属性为木的穴位,也就是井穴(大墩穴)。以大墩来定位,上为母、下为子。所以母穴就是合穴(曲泉穴,属水),也符合水生木;子穴就是行间(属火)。这就是泻肝火时为什么要揉太冲和行间了。 比如肾经,原穴是太溪,肾属水。参照物应该是肾经的五腧穴里从井穴到合穴里属性为水的穴位,也就是合穴(阴谷穴)。以合穴来定位,上为母,则就是经穴(复溜);下为子,则就是井穴(涌泉穴)。这也就是补肾的要穴属太溪(原穴)和复溜(母穴)的原因了。同时当因上火鼻出血时,在涌泉穴敷大蒜泥,也就是用水(肾)来克火(心)的原理。 再比如脾经,原穴是太白,脾属土。参照物应该是脾经的五腧穴里从井穴到合穴里属性为土的穴位,也就是输穴(太白穴)。以输穴来定位,上为母,则就是荥穴(大都);下为子,则就是经穴(商丘穴)。所以揉太白和大都,相当于喝山药薏米粥,就是治疗脾虚的道理了。 好像还有两个脏经,我懒得分析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分析来看看,真的很有意思。 平原亲的第三个问题: 3、中里老师在五行相配的穴位中提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如果说“上火了”,可以根据上火部位所在经络直接按其荥穴吧。这与病在脏者取原穴,病在腑者取其下合穴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中里老师说的是针对初学者,比较简单易行? 无输穴里五个穴位的用途,“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非常清楚的注明了该穴位主治的病,所以当病的外象已经非常清楚了,那就直接找穴位揉就对了,不用考虑病在脏者取原穴,病在腑者取其下合穴。 用穴位来治病,讲究的就是一个经络辩证,不同的辩证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穴位),还是那句话,唯有治好了病,才是硬道理。当你认为上火了,取荥穴来治时,这是用荥主身热来治的一种辩证方法;但心火旺用肾水来泻时是用的五行相克的辩证方法。 中里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那么复杂的中医理论、几千年的精髓用简单、可行的一本书给介绍完了。他在我心里就是中国唯一一个中医的传教士,给成千上万的人普及中医,从而相信中医,进而研究中医。 简单易懂,非常感谢! 感谢嫣然的指教,让我又有所悟。用经络的表里关系取穴治病、生克关系取穴治病、阴经取原穴、阳经取下合穴都是不同的治病思路。能治病就是硬道理。对吗?(你称呼我平原亲有什么讲法?叫我平原或平原君好了。) 请不吝赐教 再比如脾经,原穴是太白,脾属土。参照物应该是脾经的五腧穴里从井穴到合穴里属性为土的穴位,也就是输穴(太白穴)。以输穴来定位,上为母,则就是荥穴(大都);下为子,则就是经穴(商丘穴)。 这个地方我没看懂:子母穴中的上下是如何定位的?靠近指(趾)端者为下吗?我怎么认为商丘穴为上(母)与大都为下(子)呢?我哪儿出差错了?请不吝赐教。 我来分析一下肺经,看对不对? 肺经,原穴是太渊,肺属金。参照物应该是肺经的五腧穴里从井穴到合穴里属性为金的穴位,也就是经穴(经渠穴)。以经穴来定位,上为母,则就是合穴(尺泽);下为子,则就是俞穴(太渊)。(会不会是鱼际或少商,他们也在经渠穴之下呀?)子母穴中的上下方位与经络走向有关吗?初学,请勿见笑!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8-17 19:18 只看该作者 刮痧走向 中里老师的书中讲到“背部刮痧要循着经络的走向,这样才更容易出痧。”膀胱经要由上而下,而督脉则要由下而上。对吗? 关于上、下的问题,应该这样理解,把井、荥、输、经、合一字排开,井的上面是合;荥的上面是井;输的上面是荥等等,以此类推来找补泻的穴位。你的思路可能和我的正好相反。古人把这五个穴位的顺序比喻为水流的大小及流向。井就是源头,是泉眼,而到了合就成了水流汇集的大海了,所以我们在追溯水的源头时,不都是向上来找吗?所以井的方向就是上,反之合的方向就是下。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我来附上五输穴的概述 五输穴概述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指小水成流。《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说文解字》:"输,委输也。"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尔雅?释水》:"直波曰经。"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水大流注,不绝为常。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再来附上五输穴中单个穴位的用途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五输穴各有所主病症。《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二者立论有相通处。 井穴:多用于昏迷、厥证。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有疏通气血、开窍醒神、泄热清神作用。 荥穴:主要用于清泄各经热证,阳经主外热,阴经主内热。 输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阳经输穴主治各经痛症及循经远道病症;阴经输穴即各经原穴,主治及反应所属脏器病症。 经穴:主要用于循经远道作为配穴,用于寒热、喘咳等。 合穴:阴经合穴用于胸部及腹部病症;足阳经合穴主要用于腑病;手阳经合穴多用于外经病症。 关于刮痧方向的问题,我记得老师说过刮痧时无论阴经、阳经,都是从上往下刮,不需要进行经络辩证的。 老师还说过在督脉上按摩时,应该从下往上。 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内庭穴对胃热肠燥型的便秘真是超级好用 五行中火克金,肺属金,所以我这个症状属于“木火刑金” ____请问楼主,我咋觉得这里有点怪怪的,五行中应该是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但这个火克金,是指心克肺。 而这个“木火刑金”应该是指肝木太旺,反而倒过来克金,如果按照这个推理,不是应该泻肝木之火吗? 貌似楼主的意思“木火刑金”是指肝、心之火克肺?那这样的话,不也应该是泻肝、心之火吗?这不是直接去掉病因了吗?为什么还要饶个圈子去泻水? 虽然这毛病确实是缓解了,但想不通啊。 我经常夜里一躺下就咳嗽,而且喉咙里很难受,觉得有痰,吐不出咽不下,好像下一刻钟就会憋死,根本无法入睡。自我判断是肝火旺,按压太冲穴和肺经的大鱼际,半个小时左右就好了,不知道是不是方法对路,还是痰自己消失了。但是这样的按压并不能除根,每晚都要发作。不知道这毛病的根源是什么? 特别感谢嫣然1。我患慢性咽炎多年,今天早上感觉嗓子、鼻孔很干特难受。喝水也觉得干。后来我想起昨天看到的嫣然1的帖子,就开始按摩左胳膊的尺泽穴了。没想到按摩完左半边的嗓子感觉舒服了很多,我很兴奋,又开始按摩右胳膊的尺泽穴,嗓子舒服多了。虽然不是一下子治好了咽炎,但还是觉得经络太神奇了。嫣然1五行学得真不错。谢谢。 请教嫣然老师:我失眠有十天了,前天开始牙龈又有些肿痛,我也分不清是胃火、肝火还是心火。我自己觉得可能是心火,因为学习得很急切,家里的事情又特别多,累的! 如果用五行的方法我该怎么导引? 牙龈肿痛是哪条经上的病呢? 惭愧!我还在一知半解,如何能到老师?大家共同学习好了。 胃经入上牙,胃火牙痛,按揉内庭穴可泄胃火。 大肠经入下牙,牙龈肿痛一般在大肠经的小臂的偏历穴附近可以找到一个疼痛点,按揉会有效。中里老师也讲了,牙痛的话按揉合谷配肩井还是耳朵垂也很有效。反正你用大拇指的关节去推手上的大肠经,从合谷到、三间、二间、到商阳这一段,就是泄大肠的火的。 心火旺的话,你要观察舌尖(心在五官上开窍于舌),如果比较红的话,是心火旺。失眠估计和心火旺有关。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皇帝内径》上说,病变于色者取其荥,若舌尖变色,取荥穴最合适。所以少府穴泄心火。同时用五行的子母补泻法——实则补其母,虚则泄其子来论,心经五行乃火,火生土,所以心经的五输穴中的神门(土)穴,乃心经的子穴,人在失眠时通常按摩神门穴能够改善睡眠。 之前看了书上说的这个东西,百思不得其解,头都晕了,这下好了,明白了!多谢! 但是就是实症和虚症还是分的不是很清楚啊 聪明,细心有悟性的人。简单、通俗、易懂,读来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谢 老师说了,每人都要读点皇帝内经。最近找了两本书:《黄帝内经白话版》及《针灸甲乙经》来看,看的是似懂非懂,但也如痴如醉。好些东西似乎还在云雾中,但也又有点明白。 在<金匮真言论篇>里说,自然界有四时(春夏秋冬)和人的五脏相对应,同时五脏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与自然界相对应。 比如东方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发病常表现为惊骇,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四时中的春季相应,在天体为岁星,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此外,在嗅味为臊。 南方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经气内藏与心,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在五音为徽,其成数为七。此外,在嗅味为焦。 中央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经气内藏于脾,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应,在天体为镇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为宫,其生数为五。此外,在嗅味为香。 西方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经气内藏于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为太白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此外,在嗅味为腥。 北方黑色,与肾相同,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气内藏于肾,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在五畜为#,在五谷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为辰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溪和骨,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此外,其嗅味为腐。 上面这段话说的真好,把五脏与自然界中的四季、颜色、情绪、味觉、五官、五谷、五畜、五音、天体、数字一一对应了起来,这样如果人体有了什么毛病,可以看五官的颜色、症状,加上情绪就可以分析出来病在何脏了,而且该吃什么东西进补也有了(五谷),古人真是有智慧啊 先说说我这一段学习的心得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真人无奈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胡必江
 楼主| 胡必江发表于 2018-1-9 1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练功:每天中午12点午睡前都要跪膝10分钟,谈不上有什么收获,跪习惯了,不跪反而睡不着。每天下午两点午觉起来后,练甩手功10分钟,合功3分钟,然后是开始敲打全身的经络30分钟。练的过程中会打嗝排气,练完后感觉浑身轻松,有时还会排便。 刚练甩手功时,每天睡醒后手指缝里都会发疼、发麻,睡觉也一直做梦。后来停了一周,再练手指发疼的现象又没有了,打嗝增多了。 2、看书:开始看《黄帝内经》和《针灸甲乙经》。由于看的都是白话版的,容易看懂。真是百看不厌,看一遍好像有点收获,再回头看,好像又深刻了一点。这种感觉就像刚看《求医不如求己》一样,想当初中里老师的前两本书,包括视频,我看的真不只3遍。这一个月以来手里几乎没有断过书,就连做梦都是书里的内容。我好像有点走火入魔 3、针灸:就因为看了《黄帝内经》,发现里面讲针灸的内容真的很多,越看越觉得自己的不足,再加上里面有很多禁刺的学问,搞的我不敢动手了,还是先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吧,实践放到以后再说。不过遇到自己有了毛病继续在自己身上扎针,感觉还是有成效的。比如:我每到月经来的前10天,乳房都胀痛的厉害,这次疼的时候,我扎两侧的太冲穴(泄肝火),扎了两天后,月经提前了5天来了。月经提前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说明我扎的穴起效果了。肝主疏泄嘛 4、刮痧:前段又看了张秀琴老师的《全息刮痧》这本书。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胸部刮痧区域: 屋翳穴、 膻中穴 、章门穴,及额部的全息刮痧区。就开始在这些区域自己每天刮一次。(背部由于够不着,就先不管了。)由于刮完后还要上网,我就又边上网边按摩大腿的肝经,奇怪的是按完一条腿后,就要去厕所排便便,连续三天都是如此。搞的我的身体大便已经没有规律了,白天随便敲敲经络它会排便、晚上刮刮痧它还会排,太敏感了。昨天晚上没有刮痧,就在临睡前做了推腹,做过1个小时后也排了。这也是好事,以前我那么能吃,都是两天才便一次,现在吃的不多,便得反而多了 现在来说说《黄帝内经》中,我所理解的是怎样来讲五行的吧。这样不喜欢看书的朋友,看看这个也许就有了兴趣。先说阴阳 在《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是万物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大自然中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这就让我们想起那首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它讲述的就是阴阳论。 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发泄于腠理,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充实与四肢,浊阴内走于六腑。 这样因为阴阳得平衡,大自然就有了春、夏、长夏、秋、冬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体同样就有了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 人是自然界中的一物,必须要和自然溶为一体,顺应自然,做到“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才能达到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想象一下琼瑶阿姨的《在水一方》的意境:有个佳人,在水一方,而我们只能看到她的背影,看到她被风吹拂的衣衫。然后把这个画面定格...........把这个佳人定成一个伸展双手,面向南方背朝北方的自己,而我们继续在水一方.......... 现在把我们定格的方位和自然界的五行及人体的五脏、五官、五情、五味联系在一起: 1、东方(人体的左边)应春(四季中对应为春),阳生而日暖风和,草木(五行属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五味),酸味能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于筋(肝主筋),筋膜柔和则又能生养于心(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气关联于目(肝开窍于目)。变化在天空中为风气(六气属风),在地面上为木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在五音为角,在五声为呼,在病变的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的变动为怒。怒气能伤肝,悲能够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 嫣然1 注册会员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9-30 21:30 只看该作者 2、南方(上面)应夏(四时中的夏季),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五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心主血脉),血气充足,则又能生脾(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心气关联于舌(心开窍于舌)。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六气中属热),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徽,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恐惧属于肾的情绪属水,喜属于心的情绪属火,水克火的意思);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U 3、中央(人的本体)应长夏(四时中的长夏),长夏生湿(六气中湿气候),湿与土气(五行属土)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五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脾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气关联于口(脾开窍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怒气属肝的情志五行属木,木克土);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西方(右边)应秋,秋天天气急而生燥(六气中的燥),燥与金气(五行属金)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肺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金生水的意思),肺气关联于鼻(肺开窍于鼻)。它的变化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五声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为鼻,在无味为辛,在情致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肺,以喜抑制忧(火克金的意思);热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5、北方(下方)应冬,冬天生寒(六气中的寒气),寒气与水气(五行属水)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长骨髓(肾主骨),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水生木的意思),肾气关联于耳肾开窍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致的变动为恐。恐能伤肾,思能够抑制恐(思属于脾的情绪,属土,这里指土克水的意思);寒能伤血,燥(湿)能够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 以上只是《黄帝内经》中小小的一篇《阴阳应象大论篇》,却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把人体的五脏、五官、五情、五色、五音、五声、五色与自然界中的五行、四时都有对应。 这样当我们身体有毛病时,通过观察病变的部位、颜色、情绪、声音等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体出了问题,然后结合四季的各个气候,判断是哪种邪气(寒、湿、风、燥、热、暑)引起的,再结合生克补泻的五行方法,很容易就能找到治病的方法了。 古人就是了不起!这么复杂的东西,他一小篇就全给概括了。只能让我们摸索再摸索,总结再总结。 总而言之,古人早就说了,天地是在万物的上下;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之相对待;左右为阴阳运行不息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原始能力。所以说:阴阳是互相为用的,阴在内,为阳之镇守;阳在外,为阴之役使。 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仰摆动,无汗发热,牙齿干燥,烦闷,如见腹部帐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表现的病态。 你这些内容,在一本叫《手掌与疾病》也有论术,这书主要是讲术用手掌推算人(也就是屈指一算了)的时辰对应五行再推算人的疾病和医治(针灸)的最佳时间和要穴。 这本书虽然只有108页,不过也算是集合中医的精华所在了。与天同度,与地合纪。 还有舌诊呢,最近正在看一个舌诊的视频,很神奇。其实人体就是宇宙中的全息胚,当然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是全息胚,想想一个体细胞就可以克隆出一只羊来,就很好理解了。不管什么诊,其理论基础还是《黄帝内经》,所以说黄帝内经太伟大了!我们老祖宗太聪明了! 我画了个图,方便大家记忆~有点模糊 克: 顺时针方向,相邻的两个! 生:一个隔一个生 “有关治疗脏腑病的取穴原则, 1) 病在脏者取其输穴(原穴) 2)病在腑者取其合穴(下合穴)” 病在脏者即在阴经,取输穴,五行输土,病在腑者即在阳经,取合穴,五行亦属土。“土”这么重要,方位之中央属土,洛书中“五”居中央。 用五行的方法找穴位来治疗身体的不适时,首先你要先分清疼痛点在哪条经络上,然后再分清是实症还是虚症。通常实症都是象寒、湿、热三邪在作怪产生的不适,象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急性肠胃病、头痛、牙疼等都可以当做 ... 这个总结太好了,使我又找到了对症按穴的方法。 俨然老师说的“肺实取水穴,肺虚取土穴”,是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而子母关系是根据其左为母,其右为子。一开始还领悟不到呢,后来重开一边才恍然大悟。谢谢 我画了个图,方便大家记忆~有点模糊 克: 顺时针方向,相邻的两个! 生:一个隔一个生 嫣然真的好细心啊,其中也不用这么麻烦,三命通会里开篇就讲到 “五行相克,子皆能爲母,複讎也。木克土,土之子金反克木;金克木,木之子火反克金;火克金,金之子水反克火;水克火,火之子土反克水;土克水,水之子木反克土。互能相生,乃其始也;互能相克,乃其終也。皆出乎天之性也” 这样就挺好记的了 老师说了,每人都要读点皇帝内经。最近找了两本书:《黄帝内经白话版》及《针灸甲乙经》来看,看的是似懂非懂,但也如痴如醉。好些东西似乎还在云雾中,但也又有点明白。 在里说,自然界有四时(春夏秋冬)和人的 ... 好像是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 说说我最近的收获吧。 因缘际会,我看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数术学入门》的视频。里面讲解的就是最基本的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时)、四象生八卦,以及五行的基本知识。然后了解到中国传统的数术———河图之数和洛书之数。发现河图洛书才是五行的老祖宗,把那个图看懂了,再去看《皇帝内经》,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括本版块那篇“捉跳疙瘩”的帖子,你会发现按摩手法很容易理解,就是五行术数的一种应用。 现在我把河图、洛书的图片发上来供有兴趣的朋友收藏。 河图共用十组数字分配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上,象征天地、阴阳、五行。图中白圈(空心圈)都表示奇数,为阳、为天,黑点(实心圈)都表示偶数,为阴、为地。其结构如下: 一个白圈与六个黑点共处北方,叫做“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两个黑点和七个白圈共处在南方,叫做“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三个白圈和八个黑点共居东方,叫做“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四个黑点与九个白圈相守共居西方,叫做“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五个白圈与十个黑点相守在中央,叫做“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简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讲的是水星每天子时(一)、巳时(六)出现在北方。农历每月的一日、六日(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太阳、月亮与水星会与北方,农历每年的十一月、六月傍晚水星在北方天际出现。 所谓“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是说火星每天丑时(二)、午时(七)出现在南方,农历每月的二日、七日太阳、月亮与火星会与南方,农历每年的二月、七月黄昏火星在南方天际出现。 所谓“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是说木星每天寅时(三)、未时(八)出现在东方,农历每月的三日、八日,太阳、月亮与木星会与东方,农历每年的三月、八月傍晚木星在东方天际出现。 所谓“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是讲金星每天卯时(四)、申时(九)出现在西方,农历每月的四日、九日,太阳、月亮与金星会与西方,农历每年的四月、九月黄昏水星在西方天际出现。 所谓“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是说土星每天辰时(五)、酉时(十)出现在中天,农历每月的五日、十日,太阳、月亮与土星会与中央,农历每年的五月、十月傍晚土星在中天出现。 所以说河图是依据五星运行的天象绘制的,也可能是五行的来源。因为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在北方天空出现时,正值冬气交令,万物蛰藏,地面只有冰水霜雪,这就形成了“水行”的概念。 七月夏至之后,火星在南方出现,正值夏气交令,地面上酷热如火,这就形成了“火行”的概念。 三月春分,木星在东方天空出现,正值春风骀荡,草木萌芽成长,正是“春到人间草木知”,这就形成了“木行”的概念。 九月秋分,金星在西方天空出现,树木凋落,一片肃杀之气,古代用金属做兵器,金属工具能伐木,这就形成了“金行”的概念。 五月份土星出现在中天,表示炎夏湿土当令,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全都拿它当中点,而五星运行出没与四季气候的变化,全是从地上观测出来的,这就自然形成了“土行”的概念。 河图与五脏: 《易?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为五行生成数之始源,五行生成数首载于《尚书?洪范》:“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故谓之成数也”。 河图蕴藏着的五行生成数,象征着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及终止,与人体脏腑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河图是天然顺向生,补阳,九为老阳之数,生阳火,用白圈表示。六为老阴之数,退阴符,用黑点表示。在头部顺向生的顺序: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河图按摩法所用的数字为生数,故称之为顺相生,而不用成数。 宇宙是一大天,人头是一小天,大小天相应,天有九大星,头有九大穴(风府、左风池、右风池、左承灵、右承灵、百会、左头维、右头维、神庭)。其中风府穴属水,左承灵穴属木,神庭穴属火,百会穴属土,右承灵穴属金,合于五行,概称河图五大穴位。 具体穴位如下: 1、风府穴:天一生水,代表肾脏,肾为水脏,水为至阴,为生命之源。水为天之始数,肾水居北方,为坎卦。水可生水。穴位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 2、左承灵穴:天三生本,代表肝脏,肝为木,木代表新生,标志着万物之萌动,象征生命之始。肝木居东方,为震卦。木可生火。位于头部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左)旁开2.25寸,相当于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 3、神庭穴:地二生火,代表心脏,心为火脏,火为日,象征阳气,为水之动原。有水火,阴阳才能气化,万物始能衍生,人代表温热阳性。心火居南方,为离卦。火可生土。穴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4、百会穴:天五生土,代表脾脏,脾为土脏,土为万物之母,成数赖之以衍生,五为中央,为戊已土。土可生金。穴位在头顶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陷可容指。 5、右承灵穴:地四生金,代表肺脏,肺为金脏,象征万物有始必有终,有生长必有收肃。肺居西方,为兑卦。金可生水。穴位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右)旁开2.25寸,相当临泣穴与风池穴连线上。 河图顺相生按摩法的五个穴位的名称,五脏、方位、卦位、作用在人体生命学中颇具意义。 河图按摩法的手法: 河图按摩法必须用梅花指,即五指聚拢合一,聚五行之气,贯注于穴道之中,以疏通经络。术者右手五指合拢,指尖形成梅花指,按下列顺序用力点按患者穴位。 1、点按风府穴:风府穴为一,在河图中为一个空圈,空圈代表阳,(阳数以九乘之),所以顺转九圈(水生木)。 2、点按左承灵穴:左承灵穴为三,在河图中为三个空圈,所以顺转二十七圈(木生火)。 3、点按神庭穴:神庭穴为二,在河图中为二个实圈,实圈为阴(阴数以六乘之),所以逆转十二圈(火生土)。 4、点按百会穴:百会穴为五,在河图中为五个空圈,所以顺转四十五圈(土生金)。 5、点按右承灵穴:右承灵穴为四,在河图中为四个实圈,所以逆转二十四圈。 以此归纳为“河图按摩法”的顺序为1、3、2、5、4。其数字表示为: 1(风池穴,顺转9圈)---3(左承灵穴,顺转27圈)---2(神庭穴,逆转12圈)---5(百会穴,顺转45圈)---4(右承灵穴,逆转24圈) 注意:凡奇数都是顺时针旋转,旋转的圈数是9的倍数;凡偶数都逆时针旋转,旋转的圈数是6的倍数。 头部保健按摩的治疗范围是: 神经性头痛、头胀、头晕、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神精分裂症、脑血栓、惊吓、五脏六腑疾病。 在我的理解中,河图就是天上的5个星星代表五行(星)。 天与地相呼应:就有了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五个方位、有了春夏秋冬长夏五个季节、有了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个有名的节气。有了五谷、五畜、五音、五数相对应。 天与人相呼应:就有了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五脏,有了面部的五官、有了五种情志(怒喜悲忧恐)、有了五种味道(酸甜苦辛咸)等等。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皇帝内经中的《金匮真言论篇》: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尽管都是文言文,却很好懂了,是不是?这就像给五岁的女儿一堆东西,让她分辨什么是固体、什么是液体一样,她会很快的分成堆的。 再说洛书。洛书实际上就是一个后天八卦图。洛书的结构是:“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五居其腹, 洛书数也。”白圈表示阳数、奇数,黑点表示阴数、偶数。以五居中,共用九组数演示天体星斗之象。洛书的九组数非常巧妙,就是不论是竖行三组数相加,还是横排三组数相加,抑或是斜向三组数相加之和都是十五。也就是四正(南北东西)、四偶(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相加之和都等于十五。这九组数即是我国古代所说的“天有九宫”。洛书反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天象。 洛书九宫以阳数一、三、七、九为主,位居四正(北、东、西、南),代表天气;以阴数二、四、六、八为辅,位居四偶(西南、东南、西北、东北),代表地气;五居中宫,属土,被称作“五行之祖”。洛书中数目字的多寡,标志着气候冷暖的变化,昼夜晨昏的明暗与热力的强弱。 洛书是以北斗星运转的实际情况而绘制的九星天象图。且阐示了九宫天体的运转引起的四季八节以及二十四节气推移与气象变化。古书上说,在黄昏时可以根据斗柄所指以定节气。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又,一年二十四节气是以北斗来聚会与否决定的,如每月太阳与月亮相会一次为节,日、月相会时北斗又来相聚为气,如果本月北斗不来与日月相会,则节气均不成立,而成闰月。 洛书与五脏: 洛书的数字代表着方位和光热温度,人体五脏应之,在时间及生命科学中有一定意义。 洛书“一”位属正北,象征一年和一日中温度最低、光线最弱之季,一以寒水为事。以人体而言,一年中之冬季,一日之子夜皆为阴气较盛,阳气偏弱之时,人体以肾应之,此阶段应注意保护阳气。这时候又为“子时一阳生”,“阴极一阳长”之际。 洛书“九”位居正南,则标志一年和一昼夜中温度最高,热力最大,光线最强的阶段,以火热为事。以人体而言,一年中之夏季,一日之午时皆为阳气旺盛、阴气偏弱之时,人体以心应之,这时期应注意保护阴气,防止阳灼。此时为“午时一阴生”。 “河图?洛书”为人体脏腑方位学奠定了基础,如肾属水,为坎卦位于正北方,“北方生寒”,寒气通于肾,“南方生热”,热气通于心,故肾阳虚者练功主张面南以取离卦之阳热。同样,心属火,为离卦,位于正南方,故阴亏火旺者练功主张忌南朝北以取坎水。肝属木,居正东方,肝阴亏者应朝北取肾水以涵肝木。肺属燥金,居正西方,肺燥者练功宜向北汲阴以润肺燥,乃金水相生之理。 看懂了洛书,再看皇帝内经中的《九宫八风篇》就容易多了。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宫、八个方位。从而理解了什么叫虚邪之风、什么叫正风。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