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江
 页 | 末页
1
胡必江发表于 2018-1-21 17:31:57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秘验奇珍止痉散——制止抽搐快速


止痉散——制止抽搐快速
献方人:李长茂 来源:《秘验奇珍》

(一)方源:此方系验方。

(二)组成:全虫,蜈蚣各等分。

(三)制法
1、蜈蚣去头足,与全虫烘干(注意:以低温烘干,不宜在火上炒,以免焦化失效),研为细末,过细铜丝筛。
2、散剂易吸收,装胶囊,可以久服,易于服用。
3、亦可做成丸药服用,丸药有水丸、蜜丸、枣丸,一般以蜜丸为佳,既可佐味,又滋补作用,且容易操作,按方法家人皆可自做。方法:取与药粉等量蜂蜜,置于砂锅和铝锅内,文火炼制,用竹筷不断搅动,俟其失去水分滴水成珠为度。将锅离火,稍侯片刻,加入药粉搓揉成团,放于抹上香油的光板上,揉成像面团样,搓揉成条,按每次服药量加倍,切成相等的剂型,然后手蘸香油,将药团趁热合于两掌之间搓圆,再放入抹上香油的圆瓷盘中,稍梢滚动,再晾去水气,收纳瓷罐或玻璃罐中,密闭贮存。

(四)主治
四肢抽摔,惊厥,急慢性惊风,破伤风,面瘫,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头疼,偏头疼,关节痛等症。笔者用作治疗癫痫的基础方,辨证加味应用。

(五)用量
成人1次量:药粉0.75~1.5g,蜜丸1.5~3.0g。小儿按比例折合减量。

(六)服法
发作期:每日服药3~4次。发作控制后一个月未复发者,可改服2~3次。完全控制发作3个月未复发者,可改服1次(每晚睡前服药),长期维持。

(七)反应
丸药对抽摔控制良好。长期服用病例,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远期观察:单纯止痉散治疗组,疗效不及辨证论治组。治疗对象应选准,中西医双重诊断,脑电图符合癫痫诊断者,方可列入治疗组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节约药费。其他病症依次类推,临时短期用药未包括在内。

(八)方义
全蝎即全虫:辛平、有毒、入肝经,具有镇惊(痉),止痛,解毒散结三大功能。对于惊痫、抽搐、破伤风等症,有较强的镇惊(痉)作用;用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对于疮疡肿毒外用有解毒散结作用。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亦具有镇痉、止痛、解毒功能。两药并用,熄风定惊(抗惊厥作用)力强。

(九)现代研究
1、成分 全蝎含蝎毒素,为一种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与蛇毒中的神经毒类似。并含有蝎酸、三甲胺、甜菜碱、牛黄酸、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胺盐等,并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
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醇等。

2、药理 抗惊厥作用:全蝎粉末1g/只,灌胃,连续3天,对烟酸及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保护作用,东亚钳蝎素及其成分——抗癫痫作用强于蝎毒;蝎毒对离体蛙心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则呈抑制作用;全蝎醇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猪囊尾蚴有显著杀灭作用。毒性试验:蝎毒素,小鼠静脉注射0.5~1mg/kg,可产生流涎和惊厥。给兔静脉注射0.07~0.1mg/kg,可产生流涎和惊厥。给兔静脉注射0.07~0.1mg/kg,导致瞳孔缩小、流涎,强直性惊厥,最后窒息而死。
蜈蚣,抗惊厥:蜈蚣粉(1g/只),连续三天灌胃,对士的宁、烟酸及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蜈蚣水溶性去蛋白提取物,对离体豚心房有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犬实验有降压作用;蟾蜍实验有增加下肢血管灌流量——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持续15~20分钟(参考文献2)。

3、止痉散、全蝎、蜈蚣的抗惊厥作用对比试验 用药物引起鼷鼠惊厥的方法,研究口服上述三药的抗惊厥作用。结果表明全蝎、蜈蚣及其组成的止痉散对戊四唑、纯烟酸和硝酸士的宁所致惊厥均有显著的对抗作用。且在同样剂量下,蜈蚣对抗上述三药所致的惊厥,抗惊厥效果效价比全蝎为高。止痉散、全蝎、蜈蚣3种药剂每天1g,连服3天的,对抗硝酸士的宁惊厥的效果最为显眼,对抗纯烟酸的效果其次,对抗戊四唑效果更次之。在抗戊四唑惊厥实验中,日服1g止痉散(全蝎、蜈蚣各0.5g)有效,若单服全蝎或蜈蚣1g,后者有效,前者无效;各单服0.5g,两者均不表现作用。说明全蝎、蜈蚣同用,抗惊厥作用相加。
另外,抗惊厥实验表明:止痉散丸剂的抗惊厥作用成于汤药组(P<0.01)(参考文献1,2)。

4、临床
(1)癫痫:以本方治癫痫8例,6例有效,2例无效。以本方加清热、平肝、解郁药(黄连、黄芪、天竹黄、远志、广木香、淡竹叶、山栀、双钩藤、川贝、枣仁)治癫痫12例,其中2例服药1次后未来复诊,其余10例,9例治愈,1例发作减少。

(2)三叉神经痛:以桃花汤和本方治三叉神经痛14例,经服药3~20剂后,7例基本治愈(发作停止,1年以上未复发者);3例显效(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次数减少,5个月内无严重发作者)。另外,止痉散还对中枢性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抽搐有殊效,对一切顽固性头痛、关节痛者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参考文献3)。

此外,用蜈蚣散外治慢性久不愈合的脓疡(包括骨髓炎、骨结核),由于失治或治疗不当而形成的各种“窦道”、“瘘管”,可掺入纸捻,视管道深浅透入,每日1次,外贴小膏药或纱布垫均可,若为溃疡可撒蜈蚣散于创面。

(十)医案
例1:李某某,女性,4岁。1965年春(患者3岁时)突然抽搐,原因不明。发作前有遗尿、腿软等先驱症状。发作时:面部及四肢肌肉阵发性抽搐,面色苍白,双目上视,牙关紧闭,意识丧失等惊厥表现。发无定时,有时一日数发;有时1~2月一发;多数为1月数发。每次发作都用鲁米那、水合氯醛合剂内服即可控制,常服苯妥因钠,剂量虽加至每日300mg,但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出现牙龈增生等副作用。遂于同年中医会诊,改服止痉散加味(全蝎、蜈蚣、石菖蒲、法夏),逐渐替代了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期,也有发作,每次发作采用针刺十宣、人中穴苏醒,内服止痉散加味,多次观察,服药后10~20分钟,抽搐即可停止,病人逐渐好转,但多次检查脑电图,仍有“痫样放电”异常波。从此坚持中医治疗。发作次数渐减,终于完全控制了发作。后改为每晚服止痉散加味1g,维持巩固3年停药。随访至今症状消失已20年,脑电图正常。

例2:昌某,女性,14岁,重庆市居民,患者自幼发作阵发性抽搐,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味白沫,双目上视,四肢抽搐阵阵挛缩,多方医治无效,苯妥因纳已吃得牙龈增生,仍不能完全控制发作。1976年遂来笔者处求治。笔者处方:止痉散加明天麻、姜半夏,共为细末,自做蜜丸,每服2丸(6g),日服3次,症状完全控制后,每日服1丸,持续1年多未发,自动停药,现已成婚,早已生痛。1989年随访:抽搐已愈十几年,从未发作,也未发现任何后遗症。

例3:贺某,男性,学生。1970年(7岁)从自行车上坠下,右侧头部着地,当时无不适,不久出现头痛、神志不清症状。经上海某医院诊治,服中药5贴,3个月未有类似症状出现。过后不仅头痛、神志不清,并出现抽搐,越发越频。遂邀笔者诊治(1976年)。见患者闷闷不乐,诉说发作时两眉间疼痛、头错,抽搐发作时间短暂,意识朦胧,顷刻如常照常学习、活动,其余无特殊。诊脉滑数,舌尖红舌质偏红,舌苔黄白厚腻,辨证肝热未清,痰湿交阻。予以熄风、镇惊、豁痰法治之,方以止痉散为基础,加入钩藤、石决明、明天麻、制半夏、山栀、郁金、川芎、朱茯神煎服,症状控制较好。后仅取钩藤、天麻、制半夏、川芎加止痉散,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每日2次,服1月余症状完全控制,改为每晚睡前服1丸(3g)维持,8个月未发而停药。
1988年随访再未类似发作,已停药18年了。本人已工作,智力如常,未发现任何后遗症。

例4:沈某某,女性,29岁,江苏籍,患“脑、脊髓结核并局灶性癫痫”多年。1971年在笔者医院住院时,抽搐频发,苯采因钠日服600mg仍不能控制发作。延请中医会诊,见患者肩臂部肌肉强烈抽搐,间歇发作,阵发抽搐,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刻板性、长期性的特点。拟单用止痉散,观察其控制发作情况。每次服止痉散1.5~3.0g,每日服3次。
值班医护观察:抽搐发作服药,多能在半小时内控制发作,认为疗效肯定,故坚持服药约3个月左右,抽搐虽未能终止,但发作程度明显减轻,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

[按]笔者对各种感染性高热抽搐及无热抽搐所进行的近期和远期治疗观察,进行对照性研究,补步显示:止痉散加味,有良好的抗抽搐、抗惊厥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shenyi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王建荣
2
王建荣发表于 2018-1-28 12:47: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单药羚羊角粉效果也不错,尤其是高热抽搐患者。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