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long2008
hxlong2008发表于 2018-5-21 15: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来源:中医书友会 《新中医》《河南中医》作者:李俊明 邵继棠
导读:荨麻疹,治疗多以疏风解表,消疹止痒为法。常用的方药为消风散、防风通圣散等,而本文所涉及到的却是虚寒性荨麻疹,通过两则经方的相关补充,相信大家更加坚定辨证论治的信念。

荨麻疹治验
作者/李俊明

陈XX,女,50岁,工人。1983年12月26日初诊。

自述连续三载冬春季反复发作全身性荨麻疹。今年入冬以来尤甚,反复不愈。每因接触冷水或外出被冷风刺激后发病。始在手、头面裸露处局部发冷、麻木、奇痒,续则皮肤现风疹块,渐累全身,搔痒难忍。

曾用西药镇静、抗过敏及中药疏风凉血之剂未效,终日为之所苦。

患者素质较差,时常心悸、眩晕手足欠温,怕冷,易患冻疮。视其头面、颈项、四肢及背腹部均有散在性的白色扁平疹块,部分融合成片,搔之随手而起。

面色?白无华,唇舌淡白,脉细无力。此乃血虚寒滞,血运不畅,不能温养肢体,风寒之邪乘虚而客。

法宜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佐以祛风止痒。

予当归四逆汤加味。处方:当归、白鲜皮、白芍各15克,桂枝、防风各10克,炙甘草6克,北细辛、木通各5克,大枣20克。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温服。

复诊:服上药后皮疹已基本消退,搔痒等症明显好转。近日用冷水洗衣服,双手仅有局部麻痒感,热水浸泡后消失。诊之脉舌如前,四肢已有温感,初显效。续服叁剂告愈。随访两年未复发。



荨麻疹一症,中医病名颇多,或曰“风疹”、或曰“鬼风疙瘩”、或曰“瘩瘰”,但一般以“瘾疹”称之。

治疗多以疏风解表,消疹止痒为法。

斯案则以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佐以祛风止痒为治,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味见功。当归四逆汤本系仲景为治厥阴病血虚寒厥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而设,与“瘾疹”似无关系。

但本案伴见手足不温,怕冷及风刺激,脉细无力等症,究其病机亦为血虚寒滞,肢体失养所致。故可异病同治,遵古人“血虚生风”及“无风不作痒”之说,选用当归四逆汤加祛风止痒的防风、白鲜皮。

使全方内能养血通脉、温经散寒,外能祛风止痒且有直祛寒邪,从表而解之功。故三载之顽疾能三剂知而六剂已。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重症荨麻疹
作者/邵继棠

患者刘XX,女,六岁,诊治时间1981年11月28日。

五天前,寒潮袭来,患儿感受风寒而发病。初起发热恶风,周身皮肤发痒,搔抓后疹块隆起,簇拥成团,影响睡眠。由X医院门诊送往住院部治疗,几天来,采用消炎、驱虫、抗过敏等治法,病情未改善。

刻下所见:患儿颜面潮红,恶风身热不退,周身疹块隆起,硬肿发红,疹团大多融合成片,头面、四肢、胸背等处,几无正常皮肤。饮食二便如常,口和不渴,舌润苔薄,脉象浮弦。

辨证分析,患儿有明显之感寒病史,且寒热未清,颜面潮红,肌肤发痒,显系风寒之邪郁滞肌表,失于透达所致。至于二便饮食正常,则属病邪尚未入里,故选用《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佐以防风、蝉蜕疏风止痒。

处方:川桂枝3克,净麻黄3克,杭白芍2克,杏仁泥2克,粉甘草2克,北防风5克,北蝉蜕5克,鲜生姜3片,肥大枣4枚。

次日复诊,患儿颜面潮红已退,寒热症状消失,皮肤搔痒大减,疹块消退。效不更方,续投原方两剂而愈。

考《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系桂枝汤与麻黄汤小剂量合方,既可发汗解肌,又能调和营卫,大有轻可去实之功。笔者根据异病同治之原则,使用该方治疗风寒郁滞肌表之荨麻疹,常常收到一剂知,三剂已之良效。


  • 收藏 收藏4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