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半夏
 页 | 末页
1
基层医生半夏发表于 2018-11-29 08:30:2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了2018年1-9月的全国医疗相关数据统计情况,其中包括:2018年9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2018年1-9月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情况、2018年1-9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等详细的数据信息。

 

有专家以《1-9月全国医疗相关数据都透露出了哪些信息?》为题进行了解读,概括起来“结论”有

 

  1. 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百万大关,可及性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2. 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人费用增速下降明显,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得到有效控制;

  3. 医疗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逐步提高;

  4. 公立医院持续减少,民营医院发展进一步提速提质;

  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显增加,但村卫生室和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有所减少;

  6.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明显减少,但主要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然而,老徐看过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与以上“结论”相同的认识和感受。因此觉得必须说一说,否则可能会误导普通民众。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加与可及性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没有直接关系。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00946个,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同比增加10896个。其中:医院增加220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249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715个。

 

截至2018年9月底,医院3.2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109个,民营医院20011个。与2017年9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158个,民营医院增加2361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6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 万个,乡镇卫生院3.6万个,村卫生室63.1万个,诊所(医务室)22.4万个。与2017年9月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减少。

 

微信图片_20181128151056.jpg


关于数量的变化,老徐有三点理解

 

1.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加与可及性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没有直接关系。

 

卫生服务可及性也看作方便性,是评价全科医疗第一线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


全科医生永远向病人敞开大门,他不会向任何病人说“不”,他应能正确处理病人可能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的约占80%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社区居民就医时,都能够及时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包括方便可靠的医疗设施,固定的医疗关系,有效的预约系统,下班后和节假日的服务,还包括地理位置上的便利,病情上的熟悉,心理上的密切程度,以及经济上的可接受性等。

 

而能够提供“可及性”服务的一是方便程度,二是满足程度,依据这两点,最好的服务提供者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而二者却在减少,其次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至于诊所多了到底算不算,还要看开办的是什么样的诊所,如果是全科也应该算,可大部分不是,而且诊所是自主选择地点的,而这里的自主选择是以利己为出发点的而不是以利人或者说便民为出发点的。

 

至于数量增加与服务质量提高就不说了。

 

2.公立医院减少,民营医院增加与企业医院撤、并、改有关系,与可及性和质量关系不大。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减少。

 

与城镇化步伐加快有关,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乡镇”改为以城市人口为主的“街道”,相应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名称就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了。

 

而卫生室减少与村合并也有密切关系,或许诊所增加也与此有关,但不能排除村医待遇、政策落不实的影响,有待深入调研。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病人费用增速下降明显,不能说明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得到有效控制,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从公布的2018年1-9月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及次均住院费用情况看:次均门诊费用方面,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17.4元,与去年同期(302.1元)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了5.06%,按可比价格上涨2.9%;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02.3元,与去年同期(197.1元)相比,按当年价格同比上涨2.63%,按可比价格上涨0.5%。

 

次均住院费用方面,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3243.0元,与去年同期(13065.2元)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不断1.4%,按可比价格下降0.7%;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为5988.7元,与去年同期(5835.1元)相比,按当年价格同比上涨2.6%,按可比价格同比上涨仅为0.5%。


微信图片_20181128151155.jpg

专家认为:无论是次均门诊费用,还是次均住院费用,都大大低于前几年的17%左右,也明显低于不超过10%的国家要求,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暂时得到了有效控制。

 

老徐认为,此认识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1. 去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特别是城市公立医院是陆续新加入零差率队伍的,可以说去年1-9月,大部分城市公立医院尚未实施,所以“无论是次均门诊费用,还是次均住院费用,都大大低于前几年的17%左右”不能忘记药品零差率的功劳;


  2. 不超过10%并不是指“次均费用”,而是指某一区域或某一家医院年业务收入总额。


  3. 用这几个指标就得出“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暂时得到了有效控制”,有点过于乐观,尚需更加深入的调研分析。

 

多个指标显示:基层服务能力继续在下降而不是基层服务能力在逐步提高。

 

数据显示,本期全国总诊疗人次61.4亿人次,同比提高3.1%;其中,医院26.3亿人次,同比提高5.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8亿人次,同比提高1.5%,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6亿人次,同比提高6.6%。出院人数18557.7万人,同比提高6.4%。医院14643.0万人,同比提高7.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40.8万人,同比提高2.5%。同时,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5日,同比缩短0.3日;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为8.6日,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 总诊疗人次医院增长速度(同比提高5.1%)继续大大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比提高1.5%);出院人数18557.7万人,同比提高6.4%。医院14643.0万人,同比提高7.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40.8万人,同比提高2.5%。

    门诊和住院人次增速都说明基层服务能力仍然低下,不受患者待见。


  2.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比提高1.5%的情况下,其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同比提高6.6%。

    说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状况更加堪忧。(徐毓才)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