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半夏
基层医生半夏发表于 2018-12-3 08: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低温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多发生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和面颊等处。每届冬令,老疮处易于再发。

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冻疮多为寒冷侵袭,气滞血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组织缺氧所为,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寒凝血瘀型

主要表现为冻疮,伴形寒肢冷,颜色苍白,继而红肿,有灼痛或瘙痒,麻木,或出现水疱、肿块,皮色紫暗,感觉迟钝或消失,舌淡苔白,脉弦细。

 

当以温阳散寒,调和营卫为治。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药取当归、桂枝、白芍、制附片、羌活、姜黄、薏苡仁各10克,炙甘草、细辛、吴茱萸、木通各5克,大枣5个,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可水煎取汁洗浴,每日2次(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温经养血合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金匮肾气丸,或阳和丸,或桂附理中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2.寒盛阳衰型

主要表现为冻疮,伴寒战,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当以回阳救逆,温通血脉为治。

 

方用四逆汤加味,药取制附片、干姜、党参、当归、桂枝、肉桂、羌活、独活、淫羊藿、柴胡各10克,炙甘草、细辛、吴茱萸各5克。

 

中成药可选用四逆汤,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全鹿丸,或人参鹿茸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3.瘀滞化热型

主要表现为冻疮暗红肿胀,甚则灼热腐溃,脓水淋漓;恶寒,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当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治。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药取金银花、玄参、当归、黄芪、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野菊花、黄芩、黄柏各10克,甘草、黄连各5克。

 

中成药可选用二丁颗粒,或祼花紫珠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蒲地兰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外治方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外治方:

1.冻疮膏:芝麻油90克,松香3克,黄蜡45克。将诸药择净,烊化搅匀。每次适量,摊贴患处,每日1换。可活血生肌。

 

2.蜂蜜凡士林膏:熟蜂蜜、黄凡士林各等量。将二药择净,搅匀即可。每次适量,薄薄地涂于无菌纱布上,敷盖于创面,一次2~3层。

 

敷盖前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敷盖后用敷料包扎固定,可活血生肌。一般用药2~3次后,疼痛及发炎渐趋消失,3~7次有望痊愈。

 

3.生姜酊:生姜60克,上等白酒或75%酒精100~200毫升。将上药择净,研为粗末,共密封浸泡10~15天,而后用棉球蘸药液外涂患处,每日2~3次,并揉搓至局部发热,连续1周,可散寒通络。适用于冻疮未破者。

 

4.辛归川椒酊:细辛、当归、川椒各10克,冰片1克,上等白酒或75%酒精100~200毫升。将上药择净,研为粗末,浸泡2~3天后,而后用棉球蘸药液外涂患处,每日2~3次,并揉搓至局部发热,连续1周,可散寒通络,消肿止痛。(村医之家  胡献国)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