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逍
李逍逍发表于 2019-12-19 16: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下辈子不做女人!

“痛的时候好像有一台挖掘机在我肚子里碾压!

“姨妈痛真要命!


原发性痛经是很多女性头痛的一个疾病,占痛经的90%以上,发作起来常常生不如死。很多老百姓还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是因为宫寒,这是真的吗?


宫寒,就是“胞宫寒冷”,指女性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也就是说胞宫受了寒,寒主收引、凝滞,气血凝结阻滞导致子宫的血液流速减缓,不通则痛,导致痛经的发生。


但痛经的病因其实不只是宫寒,气血虚弱、肾气亏损、气滞血瘀、湿热蕴结都可导致痛经。


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外乎是予患者止痛药止痛,或是激素类药物,比如口服避孕药等。


止痛药的副作用不用说了,最新研究还表明,女性口服避孕药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而且,西药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痛经,而中医在治疗痛经的方面疗效更好也更安全!


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口服中药



一、肾气亏损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方药: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


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


若经量少者,酌加鹿角胶、熟地、枸杞子;腰骶酸痛剧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二、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当归、党参。


组成: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温中,通络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焦。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


三、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枳壳、桔梗、甘草、柴胡、玄参。


若痛经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半夏、莪术;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宜酌加栀子、连翘、黄柏。


四、寒凝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麦门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


若痛经发作者,酌加延胡、小茴香;小腹冷凉,四肢不温者,酌加熟附子、巴戟天。


若行经期间,小腹绵绵而痛,喜暖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细涩,为虚寒所致痛经。治宜温经养血止痛,方用大营煎加小茴香、补骨脂。


五、湿热蕴结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组成: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


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酌加槐花、地榆、马齿苋;带下量多者,酌加黄柏。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痛经一般选择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次髎、承山穴。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主治月经不调、盆腔炎、痛经等。


微信图片_20191218141535.jpg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微信图片_20191218141552.jpg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微信图片_20191218141555.jpg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处。


微信图片_20191218141558.jpg


次髎在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


微信图片_20191218141601.jpg


承山在小腿后正中,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处。


微信图片_20191218141604.jpg


针刺方法:


月经前3天患者取仰卧位,对关元、三阴交、气海等常规酒精消毒,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手法,行针5分钟后,留针20分钟后取针,每天1次。


月经期患者取俯卧位,对双侧次髎穴、承山穴进行酒精消毒后,毫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行针5分钟后,留针20分钟后取针,每天1次。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艾灸


艾灸治疗痛经一般选神阙穴和关元穴。神阙位于脐中、关元在脐下3寸,除此两穴外,还可以对整个下腹进行艾灸。艾叶辛温,点燃后作用于皮肤有通经络、逐寒湿、化瘀止痛的作用。


具体操作:行经期前,患者仰卧位,点燃艾条,在穴位5厘米处艾灸,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每次艾灸时间为20分钟,以神阙和关元为中心,结合整个下腹部来回灸,每日灸一次。



微信图片_20191218141839.jpg


中药泡脚


行经前中药泡脚是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调和全身气血,热水中可添加艾草、益母草、丹参、当归、红花、干姜等药物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温通一身之气血。


将药物放入盆中,加入热水浸泡2分钟,泡脚20分钟左右。(杏医新社)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