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C
X-DC发表于 2020-5-8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春夏之际,气候宜人,万物欣欣向荣,各类蛇虫也是处于繁殖和活跃时期,在近期诊疗过程发现多例虫病,这里做一个整理分享,供大家参考,提醒各位同行注意。

 
一、关于医学动物危害


本文提到的医学动物危害主要是节肢动物如蚊、蛉、蚤、蜱、蜘蛛、蜈蚣等,以及一些其他动物如蛇、蟾蜍等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一般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可见以下几个方面:
 
咬伤、螫刺、毒害。单纯的物理伤口;蛇虫的毒腺、毒毛或体液有毒,螫刺时分泌毒液注入人体而使人受害,如蜈蚣、蝎子、毒蜘蛛、毒蛇等刺咬人后,不仅可引起红肿痛,还可有全身症状;某些蜱吸血时将毒液注入人体,导致传导阻滞而出现肌肉麻痹,引起蜱瘫痪;又如某些毒蛾和具有毒毛的幼虫,毒毛接触人体后引起皮炎。
 
超敏反应。某些动物的躯体成分及涎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皮壳等,均可称为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如尘螨,可以引起尘螨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疹;
 
寄生等。一些节肢动物可直接寄居在人体组织或气管内而造成损害,如有些蝇类幼虫寄生于宿主腔道、皮肤等处引起蝇蛆病;疥螨寄生于皮肤可引起疥疮等。
 
间接危害。一般指部分动物携带病原体传播各种疾病引起的危害方式。凡能传播疾病的动物一般称为媒介动物。通常分为机械性传播与生物性传播,机械性传播是指媒介动物在传播时只起到运输、携带的作用,病原体在媒介动物内无形态数量的变化,如痢疾、伤寒、霍乱、阿米巴等。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须在媒介动物体内经发育或繁殖才有感染力,引起传播,例如立克次体、疟疾等。
 
下面来看几个常见的动物危害,以蜂蛰伤、蜱虫咬伤、一般虫过敏/咬伤为案例。看看发生这些情况应该怎样处理。
 

二、蜂螫刺伤

 
关于蜂螫刺,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蜂蛰伤发病具有季节规律,但尚无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认为蜂活动受气温影响,春末夏初是蜂蛰伤的高发季节,也有部分报道蜂蛰伤好发于7~11月,这可能与毒蜂类型、地理环境和人群外出活动有关。
 
毒蜂蜇伤部位与人体暴露部位相关,伤口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四肢及颈部,而胸背部相对较少,蜂蛰伤后局部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瘙痒、受伤侧肢体烧灼样疼痛,伴有麻木感,局部可见毒刺残留,甚至数天后局部继续感染。无过敏发生的情况下,一般局部反应仅持续数小时,也有部分患者持续时间长达1周或更长。特殊部位损害可致严重后果,如眼部蛰伤可能导致眶周、结膜、角膜水肿,眼外肌麻痹,虹膜炎,视神经萎缩等;口腔内蛰伤可导致上气道粘膜水肿甚至梗阻。提示在处理特殊部位的蛰伤时应谨慎。
 
严重中毒可能出现急性溶血反应、横纹肌溶解、爆发性肝炎、急性肾损伤、过敏性休克、迟发性脑病、急性肺水肿及MODS等,甚至导致死亡。
 
全身过敏反应常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红斑,瘙痒,荨麻疹。可伴有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表现。尿量及颜色变化是蜂蛰伤后重要的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尿液颜色呈现棕红色、鲜红色和酱油色改变。严重者伴有心慌、胸闷、气促、意识障碍、抽搐等。

微信图片_20200428141837.jpg

 
蜂蛰伤处理方法


①局部伤口有刺残留者,可用针头、刀片等挑出或黏性大的胶布粘贴拔除,不可挤压蜇伤处,以免将毒刺内残余的毒液挤入组织,加重中毒反应。


②毒刺清除后,局部伤口清洗,蜈蚣类,蜜蜂、土蜂螫伤患者先予(碱性)肥皂水或2%~3%碳酸氢钠或氨水冲洗,再予碘伏消毒伤口及周围;胡蜂科,如黄蜂、竹蜂、马蜂等蜇伤予食醋外敷或1%醋酸冲洗伤口,没有时也可选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予碘伏消毒伤口周围,预防感染。


③可酌情使用蛇药片或新癀片等碾碎调成糊状(冷开水调即可)外敷于患处,肿胀明显者抬高患肢,24~48小时内予以局部冰敷;


③口服解毒剂,分享一个解毒清火药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各15g,赤芍、紫花地丁、牡丹皮各10g,拳参6g水煎服,3次/日,6岁以下儿童量酌减。


⑤疼痛明显者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局部外用或口服;伤患处多可适量予以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⑥轻度全身过敏者使用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注射短期留观;创面较大者酌情注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针1500 U(皮试阳性者告知风险后分四次脱敏注射)。


⑦中度过敏者吸氧,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抗组胺类药物,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基层医疗机构无治疗条件应及时转诊;


⑧重度过敏时(入院治疗)让患者平卧适当抬高下肢,吸氧,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插管,使用肾上腺素及注射用抗过敏药物,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充分补液,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器脏功能。



案例1


患者,男,21岁,因马蜂蛰伤10分钟,全身皮疹,伴胸闷、呼吸困难及视物模糊就诊。查体:体温36.5℃,呼吸缓慢,血压9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双眼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全身皮肤潮红,伴有泛发性的风团样丘疹,压之褪色,左上肢可见3处蜂蜇伤伤口,无明显渗出。诊断: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早期;荨麻疹。 


治疗:吸氧,心电图监护。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开通2路静脉通道,一予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氢化泼尼松针30mg静脉注射,另一使用林格氏液快速静滴补充血容量。同时予以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伤口处外敷食醋中和马蜂毒素。20分钟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全身皮肤仍潮红,继续给予吸氧。1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正常,皮疹逐渐消退,撤除外敷料改用蛇药片调糊外敷,口服解毒清火剂3次/日(解毒),头孢克洛2次/日(预防感染)。次日患者精神佳,上述症状均已消失。随访1月,无明显后遗症。



案例2

患者,女,48 岁,患者于田间劳动时,右眼不慎被蜂蛰伤,当时感右眼疼痛、红肿, 伴视物不清。患者于4h后到医院就诊,处理:拔出右眼角膜缘的毒刺并局部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qid), 无好转,3日后收住院,眼科检查:右眼睑红肿, 结膜充血伴轻度水肿,可见巩膜损伤,角膜呈乳白色混浊,左眼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半月后出院,患者一般情况可,无不适主诉。右眼睑无红肿,视力恢复不佳 。该患者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拔出毒刺,冲洗患处中和毒性等,到院就诊时毒刺留伤处时间已久,虽经过抗炎及抗过敏等对症处理,但未能恢复正常视力。



三、蜱虫咬伤


蜱虫属于吸血类的昆虫,表面多呈现红褐色或灰褐色,从芝麻粒或米粒大小,吸血后,蜱体可胀大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指甲盖大小)。蜱虫本身不存在致病的微生物,因为蜱虫会吸食不同动物的血,有携带致病原的可能,是媒介动物,因此,蜱虫咬伤危害除了皮肤被咬伤后的炎症反应,还存在感染疾病的可能,但也不必恐慌,在被蜱虫叮咬之后,发病的人一般比较少。只要做好预防和应急处理,就可以避免传染疾病。
 

蜱虫一般附着人体的头面区、腰腹区、腋窝、腹股沟和脚踝下方等区域,要注意的是,蜱可吸附在人体上数天至数月,国内报告最长达3个月。叮咬后,患处表现为局部红肿、丘疹,蜱虫可黏附在皮肤或钻入皮肤,此时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对皮肤造成损害,导致蜱虫头部或口器留在皮肤内。


QQ截图20200428142000.png


处理方法为:
①选用酒精、乙醚或松节油涂抹在蜱虫头部,也可以在蜱虫旁边点燃蚊香,把蜱虫麻醉后使其松口,再对伤口进行处理;
②或者选用液体石蜡和甘油涂抹蜱虫头部,让蜱虫窒息或者头部放松死亡,再用镊子取出蜱虫;
③或者在伤口周围注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几分钟后再将蜱虫取出;
④取出时不要扭动,以免口器折断,一定要将蜱虫的口器完整的拔出来,防止蜱虫将吸食的血液过多的倒流回人体内。
 
取下蜱虫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高热、恶寒、乏力等状况,这是蜱虫病的症状,其潜伏期一般为1~2周,部分患者急性起病,伴有恶心、腹泻、咳嗽、咽痛等。少数患者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因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需要提高警惕。

案例1

患者,男,66岁。因右下眼睑黑色异物伴瘙痒1天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无发热。皮肤科检查:右下眼睑中外 1/3 处睑缘一灰褐色虫体,可见触角,虫体下方有血痂,虫头埋于皮肤内,局部睑缘红肿(图1),睑缘充血,略肿胀,球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滑透明,眼后段未见异常。诊断:右下眼睑蜱虫叮咬。治疗:局麻下行梭形切除术切除带虫体的睑缘皮肤,切除下的虫体触角仍在活动,皮下蜱虫头节被完整切除,予外用红霉素眼膏及口服罗红霉素1周,嘱门诊复查。

微信图片_20200428142027.png


 
四、一般虫过敏、虫咬伤

 
除了上文提高的蜂、蜱类危害,其他的动物性危害也不容忽视,在基层农村、植被丰富的地区,动物性危害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比如恙虫(近年较少)、毒蛇(如蝮蛇、眼镜蛇等)、蜘蛛、蝎、蜈蚣、毛毛虫、毒蛙、毒隐翅虫、毒毛毛虫……
 
普通居民对于虫咬或虫过敏等危害,会倾向于自行处理,但患者自行处理的方法多为简单粗暴,如果处理方法错误,后果严重,因此医生需要做好健康普及。以下下例举几个常见的虫类进行阐述。
 
恙虫:又称恙螨、沙虱,叮咬皮肤时会注入病原体(立克次体),叮咬处以后即成焦痂,叮咬时无痛感。也称为为恙虫病,野生动物可传播!早期表现为头痛、发热,应与感冒区分,起病急,有畏寒、寒战、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充血、出血症状,病情会随病程加重,有重听、谵妄、抽搐或昏迷情况,并伴有心肌炎、气促等症状。可治愈,氯霉素对恙虫病有特效,未及时就诊治疗可致多器官衰竭,因此,发现后及时送医(转诊)。

微信图片_20200428142049.jpg

 

蜘蛛:蜘蛛对人体的伤害多为(腿部)皮肤损害,会造成皮肤坏死、留疤等后果,不会危及生命。被蜘蛛咬伤后,伤口未及时处理会在伤处坏死,出现溃疡,发黑发紫,或出现大水泡,周围有大红斑(10厘米左右),处理方法为:①早期使清水 或碱性液如肥皂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8小时后未出现水泡,则表示该蜘蛛毒性不大,可自然痊愈;②咬伤后出现溃疡等症状,予以抗炎抗过敏,消肿消毒清创,伤口痊愈即可;③极少数患者除了局部坏死,还可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休克症状,应及时对症处理并使用抗过敏抗炎药物以及解毒药物。


微信图片_20200428142112.jpg


毒蛇:目前毒蛇种类较多(我国170多种),如蝮蛇、竹叶青、五步蛇等,中毒症状不一一描述。毒蛇咬伤在农村山区沿海地区常见,夏季多见。被咬后应先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毒蛇咬后伤口一般呈两点或多个点,无毒蛇咬痕为一排或2排;蛇毒通过血液传播,确定为毒蛇后立即急救,在咬伤肢体近侧关节以上缚扎,防止毒性扩散,想办法排出毒血,如大量水冲洗伤口,同时选用对应的血清治疗及对症治疗(送医院)。蛇毒毒性强,不及时救治会影响生命安全。
 
隐翅虫:部分隐翅虫有毒,一般不会咬人,但是其体液有毒,一般夜间活动,被当成蚊子打死后,强酸性的体液接触皮肤会引起急性皮肤炎症,出现疱疹,会有强烈的痒、痛感;或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腹痛、呕吐等症状。即使少量接触,皮肤也会出现皮肤红斑或坏死,痊愈后伤口颜色与周围皮肤会有差异。一般不会致命。处理方法为①立即使用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不能用热水);②后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湿敷(收敛防腐),视情况口服抗过敏抗感染药物(皮损严重),视情况外用阿昔洛韦为软膏。
 
毛毛虫:毛毛虫种类较多,一般毛毛虫医学危害为致敏,不管是咬伤或是毛毛虫的毛刺所伤,可使皮肤出现痛痒、丘疹等过敏反应。处理方法为先使用胶带将毛刺粘走,不要直接擦或揉,再用碱性液体如肥皂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患处即可,瘙痒严重、皮疹数目多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并口服抗组胺药,尽量减少搔抓。如果抓破皮面积大,加用抗生素软膏外用。
 
仅供业内参考,普通患者及时处理后应到正规专业的医生处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姚丽娟,许增宝等.解毒清火合剂为主治疗虫咬伤60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3,11(48):818。
2.刘永玲,耿超,廖荣丰. 蜂蛰伤眼部2例[J]. 临床眼科杂志, 2018,26(2):18。
3.杨亮,其其格.蜱虫叮咬 2 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46(5):347~348。
4.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作者:半夏

来源:红杏e生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