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111
 页 | 末页
1
halo111发表于 2020-8-20 13:58:3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喘证在临床甚为常见,致喘之因有种种不同。在诸原因之中寒邪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外痰饮内伏、外寒里热等也是常见原因,而这些原因亦和寒邪有密切联系。笔者试从《伤寒论》中摘引七法,结合临床治验,加以叙述。


一、疹毒内陷,邪热郁肺


朱某,女,5岁,1973年3月17日初诊。患儿出麻疹已三天,疹出过程中有受惊吓并复感风寒情况,麻疹出而不透。喘促鼻煽,烦躁不食,肌肤枯涩,疹点紫黯不泽,唇绀,发烧40.5℃,舌苔薄白干燥,脉数疾。此是麻疹毒热入里、邪热恋肺,治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加味以宣肺清热解毒。处方:麻黄5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银花15克、紫草9克。


二剂后复诊,喘促大减,疹点渐出齐,红活色赤,肌肤潮润,体温38.4℃,苔薄白脉数。生石膏减半,再服一剂。患者喘平,麻疹出齐如痱,神清躁安,体温正常,脉静身和。改用鲜芦根60克煎汤代水饮服,嘱其避风调养,渐次痊愈。


二、肾阳亏虚,寒饮上泛


陈某,女,69岁,1984年11月5日初诊。素有腰部发凉沉重,肢冷畏寒,声低息短,动则喘甚。后因初冬过劳汗出,复感风寒,夜半暴喘,不能平卧,头眩心悸,张口抬肩吸气,自觉胸下有物上涌,舌淡,脉微细。此肾阳不足,误汗伤阳,水寒之气上泛所致,治用真武汤加味以温阳化饮降逆。处方:炮附子(先煎)30克、炒白术15克、白芍12克、茯苓30克、生姜30克、山萸肉15克。


三剂后喘促见轻,夜能平卧余证悉减,照原方继服五剂,喘息停止而愈。


三、腑气壅塞,肺失肃降


张某,男,14岁,1986年初诊。患者受寒伤食,蒸热汗出,气逆喘咳,病已五日。曾服解表清肺止喘之剂,病仍不解。每日午后壮热尤甚,整夜喘促不休,不能合目,小便黄少,大便秘结四日不下,舌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有力。此表邪不解,入里化热而成阳明燥实之候当上病下取,釜底抽薪,治以大承气汤,急下腑实。处方:大黄12克、枳实12克、厚朴10克、芒硝6克。


上方服一剂,当晚泻下燥屎一次,二小时后,又泻泄一次,体温正常,翌日喘促顿减若失。


四、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王某,男,42岁,工人,1976年11月6日初诊。患者喘咳十余载,冬发夏愈,今年起频频发作。现盛夏尚穿棉衣,恶寒背冷,咳吐稀白痰,量多,喘促不能入睡,舌苔薄白,脉沉弦。此属风寒外束,饮邪内停,肺气失宣。治宜小青龙汤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处方:麻黄5克、桂枝10克、姜半夏12克、五味子6克、炮干姜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


二剂后喘咳稀痰见少,畏寒减轻,稍有口渴之意。寒饮见化,效不更方,原方姜半夏加至15克,再服二剂。药后喘咳已平,改穿单衣,夜能平卧。除邪务尽,原方再服三剂。诸证悉去,唯动则气喘,初病在肺,久必及肾,嘱其常服金匮肾气丸,以图根除。


五、表邪迫肠,邪热蒸肺


江某,男,4岁,1987年10月3日初诊。患儿体弱纳呆,国庆节外出感冒,因失治、贪食致腹泻稀黄粘液便,日七八次,臭秽,发烧38.9℃,烦躁,口渴,微汗,喘促,唇红而干,脉数,指纹紫滞。此属表邪内迫肠腑上蒸于肺而喘,治宜葛根黄芩黄连汤以清热平喘、解毒止利。处方:葛根10克、黄芩6克、黄连5克、炙甘草6克、桑白皮10克。该方外加桑白皮意在加强清肺平喘作用,三剂后复诊,泻泄停,稀便成形,体温37℃,喘平而痊愈。


六、外感风寒,营卫郁滞


李某,男,58岁,农民,1981年12月5日初诊。因操劳过甚,复感风寒,发热头痛,无汗畏冷,周身关节疼痛三天,舌苔薄白,脉象浮紧,喘促如鸡鸣。此属风寒束表,寒邪闭肺所致。以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处方: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10克。二剂后再诊,诸症悉减,喘息见轻,脉弦稍紧。上方各药减半,继服一剂而愈。


七、外邪引发,宿喘暴作


张某,男,16岁,1981年4月8日初诊。素体虚弱,痰喘宿疾,发作频频,冬重夏轻,时值清明外出伤于春寒,发热恶风,鼻塞头痛,喘促暴发。症见倚息抬肩,憋气夜难平卧,微汗出,痰白稠量多,苔白腻,脉浮滑。此外邪引动喘疾复发,治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以解肌风、降气平喘。处方: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厚朴12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连服三剂,表解汗止,喘促平息,诸症悉解。(中医书友会  北京中医杂志)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